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想尽办法抢占用户的使用时间。在对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压榨”上,短视频和网络音频无疑是行业内的两大“杀手锏”。
2020年1月17日,黎姿。US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发行价11美元。按发行价计算,当时荔枝的市值约为5亿美元。
荔枝的上市意义重大,因为它摘得了中国网络音频第一的“桂冠”。
当然,国内在线音频的另外两大巨头喜马拉雅和蜻蜓FM也一直在资本路上狂奔。2021年9月,喜马拉雅向HKEx提交了招股书;2021年11月,蜻蜓FM完成由中文在线领投的新一轮融资。
截至2022年1月14日,荔枝收盘价为1.57美元/股,总市值仅为7944.98万美元。
(一)
耳朵经济,你做什么生意?
正如红星资本局所说,短视频和网络音频是消磨用户碎片化时间的主要工具。与短视频不同,音频可以彻底解放用户的眼睛和双手,同时会有更强的陪伴感和更多的使用场景,比如开车、做家务、睡觉等。
但即使是同一个音轨,荔枝、喜马拉雅、蜻蜓FM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不一样的。下面详细分析。
①荔枝:UGC音频社交平台
荔枝是国内UGC音频社区和互动音频娱乐平台,收入主要由音频娱乐、播客、广告和其他两部分组成。(注:UGC为用户生产内容,PUGC为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GC为专业用户生产内容)
其中,音频娱乐是指音频直播时的虚拟礼物奖励,播客是知识的付费收入。广告就不用说了。荔枝财报显示,长期以来,荔枝总营收的98%以上来自音频娱乐。
最新的2021Q3财报显示,荔枝2021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5.05亿元,但其播客广告和其他收入仅为405万元,音频娱乐收入占总营收的99.2%。
换句话说,荔枝的收入基本来自于节目。其实荔枝的用户结构也能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交属性。
招股书显示,58%的荔枝用户出生于1990年至2000年间,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综上所述,荔枝更像是虎牙的音频版,本质是UGC社区的生态运营。社群生态由内容、用户、主播三部分组成。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平台上的播客基本都是免费开放的。通过虚拟礼物,鼓励更多用户创作,让内容与用户良性循环。
简单来说,荔枝的UGC模式内容门槛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粉丝经济”的变现。
②喜马拉雅:UGC+PGC+PUGC的综合平台。
目前喜马拉雅三大平台中,用户量最大,内容形式也更丰富。
从营收结构来看,企业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营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订阅业务(会员付费、点播服务)、广告业务、直播业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订阅业务和广告业务是喜马拉雅的主要收入来源。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20年总收入为40.76亿元,其中认购收入为20.07亿元,占比49.2%;广告贡献10.72亿元,占总营收的26.3%;直播业务贡献7.18亿元,占总营收的17.6%;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收入2.8亿元。
可以看出,相比荔枝,喜马拉雅的收入更加多元化,包括来自PGC内容的订阅收入和广告收入;还有UGC内容带来的打赏收入,所以喜马拉雅是一个更全面的音频平台。
从喜马拉雅用户画像来看,根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6月30日,喜马拉雅用户约24%为80后,28%为90后,25%为00后。53%的用户来自国内一二线城市,37%来自三四线城市。
从用户画像可以看出,喜马拉雅的内容吸引了更广泛的用户。
③蜻蜓FM: PGC+PUGC,强调内容优先。
蜻蜓FM起步早,2011年9月成立。在内容制作方面,蜻蜓FM以PGC内容起家,2015年开启PUGC模式,签约名人、大咖、电视电台主持人等专业内容,或许是为了防止UGC内容野蛮生长,导致平台内容质量下降。蜻蜓从未专注于创造UGC内容。
目前,由于蜻蜓FM尚未公布财务数据,无法查看具体营收数据。然而,2018年6月,蜻蜓FM前首席运营官萧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营收方面,除了广告收入,蜻蜓FM目前月收入的一半来自付费内容贡献的收入。
从目前的用户画像来看蹻蹻FM根据2018年艾瑞咨询的数据,蹻蹻蹻蹻24岁以下FM用户占21%;25 ~ 45岁用户占59%;36岁以上用户占21%。同时,男性用户略高于女性用户,占比分别为58.4%和41.6%。
与荔枝、喜马拉雅不同,蜻蜓FM更强调专业内容。虽然用户是多样化的,但是个人用户更垂直于他们感兴趣的区域的内容。
(二)
不同的模式各有各的难处。
目前公布财务数据的荔枝、喜马拉雅,无一例外都难以实现盈利。2018年,蜻蜓FM原首席运营官肖伟也表示:目前蜻蜓FM还没有盈利,公司基本处于“微亏”状态。
为什么三家公司都面临盈利的困境?或者说,为什么在线音轨很难赚钱?
其实从收入结构来看,平台目前的变现来源无非是打赏收入、订阅收入和广告收入。之所以难以盈利,是因为这些变现方式背后的商业模式都面临着自身的困境。
①打赏业务背后:“土豪”是少数,分享是硬伤。
如前所述,荔枝的变现逻辑是获取用户的打赏收入。荔枝之所以在资本市场难以被估值,是因为行业门槛低,用户打赏意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荔枝财报数据显示,2019Q3,活跃用户4661万,占付费用户0.82%,平均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848元;2020Q3活跃用户5620万,付费用户占比0.8%,ARPPU 793元;2021Q3活跃用户数5890万,付费用户占比0.82%,ARPPU 1030元。
虽然2021年Q3单付费用户奖励金额同比增长,但付费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不足1%,说明绝大多数用户只是在看热闹,只有少部分用户愿意付费。
另外,平台每获得一笔打赏收入,都需要和主播或公会分成。荔枝招股书显示,2019年,荔枝给主播的分成占总营收的72.8%。也就是说,用户每打赏100元,就有72.8元分给了主播和公会。
当然,做音频业务,平台也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主播离职或者主播的低质量内容问题影响平台口碑等等。
所以,荔枝的打赏业务似乎是荔枝和主播之间的“双赢”。事实上,平台很难掌握核心主导权,获得的收益也相对有限。
②内容付费背后:用户付费意愿与版权成本的博弈。
喜马拉雅之所以位居行业第一,是因为内容丰富优质,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已与超过140家出版商签约,也与德云社、和余等内容制作团队有深度合作。2020年,公司购买版权内容的成本为2.55亿元,占总收入的6.3%。
从付费用户数量来看,喜马拉雅的付费率确实在增长。2019年仅为6.2%,2020年上升至9.9%。到2021年上半年,已经上升到12.8%。
喜马拉雅快速增长的付费率,其实是包含了一些“水分”的。比如2020年,喜马拉雅推出“买1送13”会员优惠,安卓用户只需218元即可获得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腾讯视频、爱奇艺、JD.COM等13张年度会员卡。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活动开始一小时内销量超过10万份。喜马拉雅通过大力促销的活动,确实在推广付费会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即便如此,喜马拉雅晚期的成员渗透率可能还是有限的。由于国内用户付费习惯发展较晚,即使是长视频流媒体平台,目前用户付费率也低于25%,难以突破。以爱奇艺为例。从2020年开始,爱奇艺的付费率开始不升反降,而对于“影响”较小的在线音频,其用户付费上限或更低。
后期喜马拉雅仍然需要不断更新内容来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这离不开版权投入和营销投入,也考验平台如何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③广告背后:受行业特点等制约。
说白了,广告就是流量经济的变现。以喜马拉雅为例,主要是展示广告、音频广告、品牌推广活动等形式。
而音频平台广告比较特殊,比如音频广告呈现形式单一,广告效果差,所以广告的议价能力也较低,这是行业天然的短板。
另外,音频广告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比较差,很多用户表示很难接受音频广告。网友们表示,在专心听内容的时候,广告一出现,就会扰乱他们的思绪。
谁将最终获得市场蛋糕?
回过头来看,荔枝、喜马拉雅、蜻蜓FM,虽然被市场称为线上音频巨头,实际上他们的商业路径并不相同。
荔枝强调社交,蜻蜓强调优质内容,喜马拉雅作为三者的龙头,似乎整合了所有业务。
喜马拉雅山会是最后的赢家吗?市场瞬息万变,最终成败尚不得而知。况且,如今“巨头们”也盯上了网络音频的市场蛋糕。
首先,腾讯。2020年,腾讯音乐推出产品“酷我听”,与喜马拉雅高度重合。同年,腾讯音乐收购懒人听书,将懒人听书包装为全新的长音频品牌“懒人听书”;微信还有在线“微信听书”的功能。
此外,Byte、Aauto Quicker、网易也相继进入市场。2020年6月,字节跳动推出“番茄听”“番茄小说”APP等产品;2020年9月,Aauto Quicker推出播客APP“Kayak”;同月,网易云音乐推出“声之剧场”。
面对自带流量、资金充裕的新玩家,胜负自然难以预料。
此外,根据艾瑞发布的报告,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增速从2016年的36.9%下降至2019年的15.1%,并预测2020年将继续下滑至10.8%。在线音频行业用户增速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也加剧了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
总结
实际上,无论是UGC、PGC还是PUGC,在线音频的模式限制都是存在的。行业真正的破局者还没有出现。
红星新闻记者姚宇·刘觅
编辑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