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三钱”是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位著名科学家的好名声。据说,“三钱”是周恩来总理在1956年春天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时即兴发挥的名字。
“三钱”真是有缘人。三个人按年出生,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12月,钱伟长出生于1912年10月,钱三强出生于1913年10月。钱学森和钱伟长都是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的得意门生,共同创办了中科院力学所。钱学森和钱三强分别是导弹工程和原子弹工程的带头人,两人的工作有很多交集。钱伟长和钱三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同在清华大学执教。对于“三钱”来说,1956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要从年初的两件大事说起。
1985年4月17日,“三钱”出席全国跨学科科学研讨会,就坐在她旁边。2002年10月,钱学森复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赠送给钱伟长,祝贺钱伟长90大寿。这也是目前难得的“三钱”坐在一起的照片。
1956年:技术革命,向科学进军
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1956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今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会议。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毛泽东也在闭幕会上作出指示:“现在,我们要改变科技和愚昧无知的生活。没有他们(知识分子)是不行的,说‘没有他们也可以’是愚蠢的。现在是超音速的,原子的…没有他们。我们要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和大量的红色专家。”毛泽东的这一段曲调,注定了“三钱”的1956年是欢乐的一年、忙碌的一年、丰收的一年。
今年春天,“三钱”被任命为国务院科学计划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他无愧于大任。计划委员会诞生于中央知识分子会议精神,其任务是制定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三钱”与“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密切相关。钱学森是计委综合组组长,钱伟长是综合组主要成员。当时,钱三强正带领一个“热工实践组”在苏联研究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技术,但未能直接参与讨论和起草。
1956年6月1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排)(左5)、(左4)、朱德(右6)、陈云(右5)、林(右4)、(右3)、聂(右2)等人在中南海同参加制定国家十二年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全体教员和科学家合影。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喷气和火箭技术”是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前者实际上是原子弹的发展,后者实际上主要指导弹和飞机。由于涉及国家机密,这两项任务不公开。为了保证这两项重要任务的完成,中科院率先开展了“四项应急措施”,钱伟长是“四项应急措施”之一的“自动化”规划指令的作者。当时还在苏联的钱三强对“四急”并不知情。他回国后发现原子能不在“四大应急措施”之内。他非常焦虑,直接去了张劲夫的办公室。他生气地说:“张副主席,我对你和你的科学规划有意见。你搞了个‘四急’。怎么没有原子能措施?”张劲夫语重心长地对钱三强说:“你们的原子能研究是中心任务,第一位的任务,它比‘四急’更重。‘四急’是给你的!”
钱学森在政治舞台大放异彩,在军队掀起“火箭热”。
钱学森历经艰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新中国为这位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著名科学家做了特殊安排。正因为如此,1956年的钱学森,虽然刚刚回国,却异常忙碌,日程排得满满的。
新年伊始,钱学森有了“单位”。那个年代,城里人要有单位。一个人如果没有单位,可以说是动不了的,更谈不上发挥作用,做出贡献。钱学森不仅有单位,而且一上任就成了“领导”。1月5日,郭沫若主持召开中科院新年第一次常务会议。第一项议程是讨论建立力学研究所。毫无悬念,会议通过了成立力学研究所的决定。而且,钱学森被任命为主任,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学弟钱伟长担任副主任。1月6日,力学所筹备组召开了全所职工大会,钱学森作了题为《力学的研究方法》的报告。1月7日,中科院关于成立力学所的报告上报国务院。1月16日,陈毅副总理亲自签署并批准了这个报告。
钱学森在中科院的工作和头衔也成为他日后在媒体上的公开亮相。当时新中国没有电视台,媒体主要是报纸。钱学森频繁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事实上,从1950年钱学森在美国遭到迫害开始,《人民日报》就开始报道钱学森了。当年9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扣押,称其为“力学专家钱学森博士”;1955年10月10日、30日,《人民日报》报道钱学森到广州、北京时,称其为“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56年3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力学所成立,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在北京成立”;同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署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的文章《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总之,在当时的话语体系中,钱学森被称为“力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但他回避了“火箭专家”这样的敏感词汇。
1956年,钱学森也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1月30日至2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二次会议召开。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刚刚被剥夺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但它仍然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恩来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刚从美国回来三个多月的钱学森新当选为政协委员,钱学森应邀在会上发言。这是钱学森首次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2月1日,毛泽东设宴款待政协委员,并特意安排钱学森坐在他的旁边。他们两人同桌亲切交谈的照片已经成为经典。
毛泽东和钱学森
当然,1956年,钱学森的主要工作是投身于新中国的导弹事业。1955年10月他一回来,彭、叶剑英、陈赓等将领纷纷接见他,话题只有一个,就是新中国如何造导弹。1956年新年之际,应陈赓将军之邀,钱学森给高级将领们做了多次火箭技术讲座。一时间,京城刮起了一股钱学森旋风,军界刮起了一股“火箭热”,以至于之后,周恩来邀请钱学森到中南海为中书令、副总理、部长们做了一次“导弹概论”的讲座。2月17日,钱学森在与军队高级官员,特别是与周恩来通信的基础上,写了《关于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并提交中央。3月14日,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钱学森向新中国的将军们系统阐述了他关于“发展中国导弹技术”的思想。会议决定成立导弹科研领导机构——航空空工业委员会。5月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正式做出了发展导弹的决定。航空空工业委员会下设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所,成为“国防部5局”和“国防部5院”。10月8日,钱学森回国一周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新型火箭导弹工业正式起航。钱学森领导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也因此成为“中国火箭和导弹的摇篮”。
钱伟长频繁出国访问,当选波兰科学院院士。
在“三钱”中,钱伟长没有参与“两弹一星”工程。不是他水平不够。相反,钱伟长是国际知名的机械师。1956年也是钱伟长一生中光辉的一年。
这一年,钱伟长在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出色表现,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高分。他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同时仍担任力学教务长和教授。他在清华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此外,如前所述,这一年,他与哥哥钱学森合伙,创办了中科院力学所,并任副所长——虽然人事仍在清华。其实力学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1年钱伟长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创办的力学实验室。所以,钱伟长当力学所副所长是理所当然的。
钱伟长
作为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1956年代表新中国科学界多次出国访问。5月赴波兰参加固体力学国际研讨会和波兰流体力学研讨会。7月至9月,他还参加了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了苏联、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等8个国家的科技行政部门和科学院。8月底,他参加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应用力学和理论力学大会。周培源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他是副团长。他还在大会上作了“矩形板的大挠度”和“浅球壳的跳跃”的学术报告。10月,钱伟长参加中国高等教育访苏考察团,访问苏联。因为钱伟长没有绝密的科研任务,所以可以经常访问国际科学界。
这一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钱伟长、林、胡海昌、叶开元合著的《弹性圆柱体的扭转理论》一书和叶开元合著的《弹性力学》一书,是钱伟长学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此外,为落实科技十二年发展规划,加快培养急需人才,钱伟长创办了力学研究班。他和曾昭伦一起担任班主任,教应用数学。
根据1955年制定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励暂行条例》,1956年中国科学院评选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钱伟长以其对圆形薄板大挠度的研究获得二等奖。但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获得了一等奖——钱学森回国较晚,这个奖是由聂的质疑补上的。钱学森和钱伟长的工作都是世界级的学术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分别当之无愧。
因为钱伟长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1956年钱伟长被波兰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颁奖仪式在波兰驻华大使馆举行。钱伟长接受了波兰科学院院士证书。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副院长吴出席颁奖仪式,这是对他科学成就的又一次肯定。
钱三强负责原子弹的研制,并在中共八大上作了个人发言。
钱三强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和著名科学家何的大弟子,通常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钱三强在法国留学时,与党组织关系密切。回国后,他拒绝去台湾省。他受到中共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参与创建中国科学院,并担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的前身)所长。钱三强的1956年也是盛世。
钱三强和何正在讨论文章。
今年上半年,钱三强夫妇主要在苏联。原因还得从赫鲁晓夫说起。1954年10月,党中央举行国庆5周年庆典,刚刚上台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率团祝贺。在与毛泽东的会谈中,赫鲁晓夫拒绝了毛泽东要求苏联协助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请求。然而,为了赢得北京的支持,赫鲁晓夫承诺援助中国的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用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般科学研究。为了建造“一个反应堆,一个反应堆”,该组织于1955年10月委派由钱三强率领的40人小组,以“热工实习组”的名义出发前往苏联学习考察反应堆和加速器的相关技术,直到1956年7月才回国。在此期间,钱三强只有几次短暂的回国。所以他虽然是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但在国内基本没有参与过科学规划活动。计划中关于原子能的部分,由王为首的计划小组起草,王带到苏联,钱三强主持讨论修改。
1956年,钱三强也是中国政坛辉煌的一年。这年9月,中共召开八大,刚有两年党龄的钱三强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提名为中国科学院代表候选人参加八大。那时候真的是知识分子的莫大荣誉。也说明了钱三强的社会地位是其他科学家无法比拟的——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刚刚起步,钱三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钱三强1954年在中国科学院入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中国科学院党委书记张家富和中共科学部宣传部部长于光远。他们的规格之高,历史罕见。根据现有史料,钱三强可能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从当时著名科学家中吸收的党员。
他在钱三强的第八次党代会上作了个人发言,并有幸为毛泽东做了法语翻译。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前,来自58个国家的兄弟政党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根据一些兄弟政党的要求,毛泽东会见了一些代表团团长。在毛泽东政治秘书胡乔木的推荐下,钱三强担任了会议的法语翻译。会议讨论的内容主要涉及兄弟党对苏联和赫鲁晓夫的不满。能够在这一场合担任毛泽东的翻译,体现了该组织对钱三强的极大信任。
这一年,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中国科学院调整了内部结构,撤销了原钱三强负责的学术秘书处。任命钱三强为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裴为秘书长。这样看来,钱三强不仅是科学院的领导成员,还是物理研究所所长,可以算是科学院的顶梁柱。
同年,原子弹项目全面启动。鉴于原子弹工程庞大复杂,中央政府对相关工作进展缓慢并不满意。为了加快研究和发展的步伐,周恩来建议在国务院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原子弹的发展。同年11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更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组织和领导中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宋任穷将军任部长,钱三强任副部长。此后,钱三强逐渐淡出了中科院的领导层——尽管他仍是中科院的副秘书长。1956年,他成为第三机械部副部长,这对钱三强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三钱”的1956年是意气风发、精力充沛的一年,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开放态度和切实尊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十年”也由此开始。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