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一、
郭德纲先生说过一句话,他说,“为我而战的人都会去争取,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赢。”我会向别人让步,我会尽力不输。
很多人在生活中最常犯的一个问题就是,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凭直觉判断一个问题的对错。
比如认为表面出现的都是表面的,潜意识里认为事物只有单一的影响。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直白却又偏颇的理解。
因为世界上很多事情,表面不一定是真的。
就像生活中的得与失,表面上得到的未必就是你得到的。有时候,拼的太狠,最后会失去更多。不是有句话叫“得人事之利,患得患失天理”吗?很多人不仅会斤斤计较生活中的得失,甚至会以背离道德和法律的方式逞强。但最后,这样的人往往失去的更多。
也是这么个道理,有时候表面的让步不一定是真正的损失,有时候退的同时你会收获更多。
而且“倒退”的过程也是一种德性存在的状态。被美德衬托出来的东西,可以在你的生命中更长久。
《道德经》不是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叫做:欲纵欲,必修身;想变弱,就要变强;欲废之,必复兴之;想拿就一定要修!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要收缩它,就要先扩张它;要削弱它,我们必须加强它;要废,必先振兴。如果你想抓住它,你必须首先给予它。
很多人把这句话简单的理解为人生处事的策略手段。其实这种理解太狭隘了。
似乎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都会理解为:“要想打败一个人,首先要对一个人有所付出,努力去获得自己的目标。”这种理解并不完全正确,只是过于狭隘和功利。
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可以结合今天的观点来理解,那就是当我们想要在人生中有所成就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让步。当我们想要获得一个开放舒适的生活,首先要学会承受逆境,学会吃苦,学会让自己不那么“舒服”。这种“以退为进”的智能方式,就是这句话的根源。
第一,可以防止一个人在某个方向过于极端,导致相反的结果。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他追求一个事情太过极端,最后却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第二,就是用撤退的方式,等待时机,创造条件,最后,凭借合理的德能,让结果自然出现。
从事物本身存在的角度来说,任何事情都需要先有一个因,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经历,才能塑造出结果。当我们过于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时,不利于它的衍生和存在。
二、
要退,恰恰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时间,最后享受自然的结果。
鲁襄公时,晋、楚同时争夺郑。
鲁襄公九年,晋道公联合其他诸侯国军队围攻郑国。郑国非常害怕,于是派人去求和。
燕洵这时说:“如果继续围攻郑国,等到楚国救援郑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楚国开战,否则就不能媾和了。”
这时,智勋说:“我们应该答应与郑国结盟,然后退兵回国,这样会使楚国疲惫不堪。然后我们四军兵分三路,再联合其他精锐诸侯,共同面对楚军。这样对我们没有什么损失,但是楚国的损失会很大。也比直接与楚军交战要好。如果直接和楚军交战,是打不赢的,战争的劳动会无休止地继续下去。智者以智取胜,愚者以蛮力克敌。先王就是这样打败敌人的。”
很多人都同意了,于是接受了郑的和平。后来,楚国三次出兵讨伐郑。但由于路途遥远,行军疲惫,无法作战。最后,晋国终于赢了郑。
无论是在与人相处时需要包容,还是在一件事上选择退缩,过于急切和偏激都不是最好的,相对柔和温柔一点,反而能得到好的结果。
《菜根谭》有句话:“人生更上一层楼,退步就是进步”。宽以待人,是福之根本,利人利己。
也就是说,耐心待人是一种聪明的方式,因为让步是更进一步;对别人慷慨是有福气的人,因为这在方便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方便打下了基础。
一位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人生努力是没有用的。这句话是对是错,就看怎么理解了。
当一个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式去努力,会带来好的结果,但当他没有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对人生是没有用的。
因为正确的东西只能在规律性的基础上存在,而不是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基础上存在,我们提倡宽容和谦虚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中的东西合理存在,而不是一味追求。
作者|郭雪书店
读国学智慧,感受古文化,体会不一样的世界,看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