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一位积极心理学专家接到了一个孩子的电话,他的情绪非常消极。他对专家说:“你好,李小姐!我读过你的书。我在你的书里看到了你的联系方式。我想可能对我有用,所以记下了你的电话号码。很久以前我就想给你打电话,但是我不敢打。今天,我鼓起勇气给你打电话,因为我害怕今天不给你打电话,以后就没有机会给你打电话了。”
这位积极的心理学家听到孩子的话后倒吸一口冷气。他觉得孩子的情绪很不好,很消极。他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有什么事就跟老师说,老师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孩子接着说:“我爸妈不爱我,我爷爷奶奶也不喜欢我。他们看到我,都像仇人一样想杀了我。我觉得很累,我的生活毫无意义。我想自杀。老师,我该怎么办?”。
这位积极心理学家说:“孩子,现在用手摸摸你的腹部,深呼吸。当你吸气时,数到15。来吧,和我一起吸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好的。心理医生听了孩子的呼吸,又指导了孩子15轮,然后问孩子:
“儿子,你现在觉得平静些了吗?”
孩子说:“嗯,我感觉好多了”…
这是一个孩子寻求帮助的故事。后来,他积极寻求治疗。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和家人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孩子的生活态度和情绪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孩子性格的哪些方面需要培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七所中学:
一是情绪力,培养孩子调节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
第二,抗压力,培养孩子在压力下的适应和恢复能力;
第三,自我效能,帮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生活态度;
第四,自我控制,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5.天赋优势,发现并发挥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第六,专注,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投资经验。
七、善良,对孩子保持一颗珍贵的善良的心。
如何培养这些能力?下面我会一一解释。
一、如何引导情感力量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青少年在家的时候,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暴躁易怒,无法和父母好好交谈。这可能是很多家庭的常态。甚至有很多孩子是小霸王,学习成绩很好,但只要你惹他,他就会“炸”起来,焦虑不安。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调整心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因为人在焦虑、愤怒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呼气非常快、非常重,所以有一个词叫“呼呼”。反过来,如果我们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深呼吸几次,其实对自己是有帮助的。
触摸你的身体也有帮助。现在我们发现摸胸,摸肚子,拍手,拍胸脯,都是对人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常说,大猩猩捶胸顿足好像就要发脾气了。真的是在发脾气,也在安抚它的激动。人们也可以通过触摸身体来抚慰自己的情绪。
还有就是香的味道,可以很快抚慰我们的情绪,所以中国古代有“君子戴香”的说法。英语中有一个常用的表达,叫做“闻一闻玫瑰的香味”。其实也说明了香味有助于缓解和调节情绪。
当然,你也可以交流、沟通、倾诉、谈心、运动、冥想,这些都对你的心情有帮助。
还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方法——写作,包括写日记和写诗。
二、如何培养韧性
培养韧性是为了提高免疫力。豁免权是什么意思?就是他要不断遇到挫折,感到失落,受到打击,这是他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和挑战。如果孩子完全没有这样的经历,人生一帆风顺,一旦遇到大问题就很容易崩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定会有适度的挫折、挑战、打击和失望。有了这样的经历后,他可以慢慢适应,然后变得坚强。所以要循序渐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分三步走。
首先是培养他的“我有”意识,即“我有支持”、“我有爱”、“我有帮助”、“我有信任”。其实这个很重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恢复活力。如果他不信任成年人,总是怀疑成年人会恶意伤害自己,那么他基本不可能有韧性。
第二重要的是培养他积极的“我在”的意识。这个“我是”指的是积极的自我认知,即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就是谈谈“我有哪些不同点”和“我有哪些特别有意义的爱好”。
第三是培养他的“我能”意识,这也很重要。有一个自我效能的大师叫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做研究,发现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如果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自我期望对我们培养儿童的韧性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有”、“我是”、“我能”的教育对培养韧性特别有帮助。
第三,如何培养自我效能感。
培养自我效能感就是如何培养孩子“我能行”的意识。当我们看到很多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很棒”“宝贝,你很棒”的时候,我们总是夸孩子“很棒”“你很棒”,但这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并不是很有效。有四种方法。不要费心去尝试。
第一种方法是积累自己的成功经验。你做了很多小事。如果你把这些小事积累起来,你就能找到成功。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写孩子成长日记很重要的原因。看看你当时说的话,看看你现在的样子;那时能背多少单词,现在能背多少单词;你那时弹钢琴有多差,现在弹得有多好。这种累积的成功非常重要。
第二是榜样的作用。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这让他们备受鼓舞。我们遇到的星星激励着我们自己;我们交往的大师们激励着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他们能让我们感受到自我效能。
第三种方法是采取积极的行动。许多积极的态度不是构想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必须得来的。因为人类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特别重要的保护机制,那就是行动产生积极的力量。如果你找到一件事去做,并把它做好,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积极的力量,你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所以你一定要有自己做得好,爱做的事情,这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种方式是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这个很有意思,就是身体好,有力气,睡得好,说话流利。所有这些健康的迹象实际上会有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所以,你说话要主动、快速,走路要矫健,说话要急促,穿着要干净。我们发现,一些听起来特别小的事情,也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
第四,如何培养自制力。
孩子五岁就有自制力了。所以我们经常从五岁开始讲情绪调节,情绪控制,行为规范。因为五岁是孩子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常见的方法有很多。现在找到了更有效的方法,包括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其实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行为,当我们挑战自己的身体时,其实是在挑战自己的意志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能力。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一些自己不想做、做不好、做不好的事情。比如站着看电视而不是像《葛优躺》那样看电视;练习用左手写字;用筷子慢慢吃。总而言之,让孩子慢慢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让他不断去适应。这样,他的自控能力就会提高。
另一种方法是正念冥想。现在我们发现,人在相对平静和淡定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制力,所以教孩子一些冥想和转移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自制力。
第五,如何发挥孩子天生的优势。
用爱去探索和观察孩子。如果家长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可以学到他的一些特长。所以有一颗爱的心很重要。
其次,是创造观察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人生经历很重要。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作为,更能让父母发现孩子的天赋。如果孩子没去过音乐剧场,家长不可能知道孩子有音乐天赋;如果孩子没去过体育比赛,家长是不可能知道孩子有体育天赋的。所以我经常说,家长应该带孩子去听音乐,看游戏,体验各种生活体验,而不是要求孩子在家好好学习,其实对孩子还是挺有帮助的。
六、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培养专注力的方法,我认为是培养选择性。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可以把我的目标和欲望集中在几件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可以提高我的专注力。所以,其实一心一意是专注力形成的特别重要的保证。
提高专注力的第二个方法是保证大脑的休息。我们发现,当人疲劳时,注意力会降低,但当人兴奋、健康、活跃时,注意力会增加。所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休息其实很重要。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休息的方式不仅仅是睡眠。我们总以为只有睡觉才是休息,其实转移替换也是一种休息。如果神经网络的一部分特别活跃,那么其他神经网络就会休息。当你激活其他神经网络时,你可以让刚刚被过度使用的那个休息。
七。仁慈
是善良的孩子真正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们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自然选择”是对的——每个家庭都在竞争。如果你能和别人竞争,你就能走在前面,你就是赢家。
我要成为第一,我要成为冠军,我要消灭成千上万的对手。就连高考都有一句话“一分我毁了多少人?”这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打败动物并不是我们的力量。我们跑得没有他们快,力气也没有他们大。所有这些竞技技能都不如他们,甚至我们都不如他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人类的互利,老虎、豹子、狮子、豺狼才被消灭。我们无法单独对抗他们。再优秀再优秀,在这些畜生面前也无能为力。那么我们战胜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一起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人类的善良。
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爱,有能力,有智慧,有自由。这种自由意味着什么?孩子们可以做出一些选择。很多时候,孩子的选择是父母做出的,这其实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有时候,我们必须让孩子做出一些选择。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是孩子可以选择的,比如今天中午吃什么,晚上看什么电视。这些选择其实会培养他的富足感。如果凡事总是父母包办,他的心理贫困就会产生。
贫穷的感觉会让人失去自制力,失去理智,失去人性。而心理上的富足感会让人觉得自己有支撑,能做,积极向上。这个时候,他就容易产生善良的本性。所以,当人感觉心理差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违背人性的行为。
所以友善和合作是很重要的。
最后,你认为哪种性格优势对孩子的一生最重要?请留言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