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封面新闻记者薛
2020年是戴望舒逝世70周年。1950年,戴望舒去世,享年45岁。虽然他一生只有一百多首诗,但它们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余光中曾这样评价他:“在中国新诗史上,1930年代崛起的戴望舒继承了中国古典的于泽,又借鉴了法国象征主义的残余。他不仅领导了当时的象征主义作家,而且对现代主义的诗风起到了抑制和启蒙的作用。他的确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003年,作家北塔出版了第一本戴望舒传记。16年后,恰逢戴望舒逝世70周年,北塔重新开始写作,对旧传记进行了100多处增补和修改。花了一年时间打磨了一本新的《让光看我:戴望舒传》(以下简称《戴望舒传》)。北塔在序言中说,经过16年的沉淀,对戴望舒的性格、心态、思想、诗风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认识。所以这次修改不仅仅是文字和史实的完善,更是他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我有信心,在45岁之后,与16年前相比,我是王澍更好的对话者。”
高大的“雨巷诗人”
作为诗人和翻译家,北塔对戴望舒有着独特的理解:“望舒一生都是一个梦想家,在之前相对平静的生活中,他的梦似乎有点虚幻。现在,在他想象的死后情境中,他的梦想是如此宏大而崇高:‘把他的灵魂高高举起’,‘然后把他的骨头放在山峰上’。”
戴望舒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密不可分。1905年,戴望舒出生于杭州,杭州的文化造就了他诗歌的古典倾向。根据《戴望舒传》中的描述,戴望舒的长相是“北外南内”。他有北方人的外表,但内心仍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很多接触过他的人都说对他的第一印象是高大魁梧,乍一看像个运动员而不是诗人。但他性格温和,眼睛湛蓝,徐迟形容他“王澍的风度很优雅,语言音节清脆,像一条透明的小溪。”
贝塔认为,戴望舒的“口是心非”可能导致了他人格的双重性和复杂性。表面上他开朗、善良、大方,但总有一种忧郁的气息萦绕在他的周围。他的诗歌风格软硬兼施,似软似硬。
1927年,戴望舒写了一首新诗《雨巷》。当时的《小说月报》主编叶圣陶收到此稿,称赞这首诗“开辟了新诗音节的新时代”。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戴望舒还有其他更好的作品,但《雨巷》确实让他走红,所以被称为“雨巷诗人”。
天蓝色的爱
写《雨巷》那年,戴望舒才22岁。他寄居在施蛰存家中,认识了18岁的施江年,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这也成为他一生坎坷感情的开始。他在诗中写道,“十八岁的心如火/有爱弥漫天蓝”。
这一年,戴望舒出版了一本诗集《我的记忆》,扉页上用法文题词“一个珍妮”。正如周良培所说,“诗人把自己的第一本诗集献给了她,你也可以想到这个女孩在当时诗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还是永远的奴役?(《天堂鸟》)“这里,亲爱的,这里,/这深深的悲哀,这深红的深深的悲哀。(《林下小故事》)“因为他对石江年的爱,这本诗集充满了深深的哀愁。
因为戴望舒的拼命追求和父亲哥哥的协助,史江年几乎不联系戴望舒,而是和他保持距离。戴望舒的追求很激烈,声称如果不接受他的爱,就自杀。史江年无奈答应订婚,但她主动提出让戴望舒出国留学,学成归来才愿意结婚。
虽然戴望舒不想出国,也缺乏留学的经济条件,但为了和史江年在一起,他还是决定去法国。戴望舒走后不久,石江年就和心上人结婚了。戴望舒在法国三年,只写了五六首诗。
其中一位霜花写道:“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太阳不再燃烧。/我等着看我鬓角的掉落。/所以我欢迎你装饰的秋天。”匡新年评论说,这首诗是戴望舒“对所有爱情诗的最后评论”。
“把他的骨头放在山峰上”
1935年,戴望舒回到中国,见到了小说家穆时英的妹妹穆李娟。一年后,戴望舒与穆结婚,他写下了他的结婚诗《眼》,“我是你的每一根动脉,/每一根静脉,/每一根微血管里的血液,/我是你的睫毛”。婚后,生活迎来了短暂的平静。这一时期,戴望舒创作的诗歌不多,但他创办了月刊《新诗》,翻译和推广了大量外国诗歌。
1937年,上海沦陷,《新诗》停刊,戴望舒逃往香港。在香港避难期间,他的爱情生活再次触礁。因为缺乏沟通和过去的芥蒂,这段婚姻已经岌岌可危。另外,1940年,穆时英因叛国罪被杀,戴望舒禁止妻子参加葬礼。穆愤然回沪,提出离婚。
“我拒绝离婚的请求,因为多多已经五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难过。因此,我用死亡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像离婚一样,它解放了你。”绝望的戴望舒再次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写下遗书服毒自杀。幸运的是,他被他的朋友救了出来,但穆李娟仍然坚持离婚。
1942年,戴望舒被端木蕻良囚禁拷打。在狱中,他写出了自己的杰作《狱中之墙》:当你回来时,从泥土中挖出他受伤的四肢,为你的胜利欢呼,将他的灵魂高高举起,然后将他的尸骨放在山峰上,/晒着太阳和风,/在黑暗潮湿的地牢里,/这是他唯一的梦想。
出狱后,戴望舒同意与穆离婚。1943年,戴望舒与杨静结婚。这一年戴望舒38岁,杨静刚刚16岁。当这段婚姻有了幸福的时候,戴望舒在《礼物在里面》中写道:“不如默默的过完一生,/被你的光辉熏着,/一旦告诉后人,/却让人说过去有人是最幸福的。”这种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戴望舒和杨静于1949年离婚,但仍是女方提出分居。戴望舒救不了。在此期间,他的事业也经历了波折。1948年,戴望舒再次被迫离开上海,因为他被指控为汉奸,法院传唤他。
1950年2月28日,戴望舒因注射麻黄素过量而去世,时年45岁。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