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计量单位“米”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切与长度、大小有关的事物都少不了“米”的参与。但是,“米”不是自然的产物,也不是空产生的概念。为什么达到一定长度我们就叫它“1m”?“饭”是怎么诞生的?
天文地理调查
17世纪后期,法国开始测量地球弧长,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对测量实验的长度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计量界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标准。
1989年11月2日,法国革命政府挑选了15名科学家,成立了“技术咨询局”,开展制定新计量单位的研究工作。
1990年4月14日,技术咨询局最终决定以子午线一弧度的长度为基准,并以此作为新的计量单位标准。子午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线”之一,是人们想象中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一条大弧线。“0度子午线”又称本初子午线,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线中心,并以此为起点计算经度的子午线。一米等于子午线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他们认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永远不会改变,基于此的新标准也将使其永久化。同时,由于地球属于全人类,因此据此制定的单位也将属于全世界人民。
来源:网络
1992年6月,法国科学院院士让·巴蒂斯特·约瑟夫·德朗布尔和皮埃尔·弗朗索瓦·安德烈·梅钦分别从巴黎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一场方向相反的伟大科学探索。负责从巴黎到敦刻尔克、德兰布尔的北线勘测,而尚美负责从巴黎到巴塞罗纳的南线勘测。他们不仅要测量,还要根据结果计算子午线弧长,为制定新的测量单位提供依据。
公制测量路线
经过7年的测量,最终确定以法国古尺5130740 Toise为标准,这个长度的4000万分之一就是新的长度标准“米”。
然而,根据最新的卫星测量,北极到赤道的真实长度约为9980公里,也就是说,当年的1米实际上比子午线的4000万分之一还少几毫米。虽然有误差,但用子午线确定长度标准统一标准的科学思路,无疑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
物理米秤测量
1798年,科学家根据测量结果,用纯铂制成了一把长度为1米、最小刻度为0.01毫米的米尺。1999年6月22日,这把尺子存放在巴黎档案局,被称为“档案尺”。同年12月,国会确认了档案尺作为公制标准的合法地位。
但没多久档案局就发现了问题。锉刀的端面容易磨损,很难测量。其次,锉尺终点的标志不清晰,使用起来很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1880年以来,国际计量局制造了31只铂铱合金表。经过七年的生产,这些仪表终于在1887年完成。两年后,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各国对统一单位有了共同的需求。因此,在1889年的国际计量大会上,一把带6号的铂铱合金米尺被确定为“国际公制原型”。每个加入公制公约的国家都会有一把相同的尺子,它会定期与“国际公制原型”进行比对,以保证“米”单位的准确性。
光波定义
不过这款电饭煲在使用中还是有一些不足。首先,作为一个物理对象,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其次,使用中的磨损会大大降低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因此,在水稻原型出现后,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他们继续探索着高精度的水稻定义方法。
19世纪末,迈克尔逊光波干涉仪诞生了。首次利用镉的红色光谱辐射测量“米”。与物理测量相比,光波测量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稳定性上也显示出优越性。然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尝试用光波测量长度。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氪-86同位素光源更稳定。因此,在1960年,“米”的定义变成了:1米等于对应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波长在true 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测量光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20世纪60年代,用氪-86波长测量距离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的精度要求,方向性好、亮度高的激光逐渐进入科学家的视野。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推出了以光速表示米的分辨率。这也是目前“米”的定义:米是光在true 空中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走过的距离的长度。因为真空光速是一个固定值,所以从理论上讲,用光速来定义米更准确,也更稳定。
激光测距仪
来源:网络
同时,用光速来描述米的好处是,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光源,有一定的波长。只要知道光的频率,不同波长的光源就可以在不同的精度范围内描述米。这样,大米的定义就不需要经常改变,适用范围更广。目前用光速来描述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最理想的定义。
没想到,小小的“米”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科学家在真理中追求完美的探索精神。1米有多长?看完这篇文章,你有答案了吗?
创意团队:中国科技馆新媒体团队
审计专家:刘宇航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士后。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