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上次我们讲了五种不同难度的道歉。
即使在最容易道歉的层面,也有一些道歉,给我们的感觉是,还不如不道歉。越是道歉,越是讨厌,越是恶心。
有效的道歉不仅关系到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你为什么要说。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五种令人厌恶的错误道歉,以及如何以真诚的道歉赢得原谅,转而开战。
第一种,即“但是……”道歉:
人之常情,受害方总想听到发自内心的道歉。
但是如果你喜欢加上“但是……”道歉之后,对方的感觉很快就会改变。
注意这两个字,会给人一种你在找借口的印象。
会抹去之前传达的所有信息。
不管你的道歉有多真诚多诚恳,你的感情有多真实。
不管你在“但是”部分说的是真是假,这两个字都会让道歉变得虚伪。
一句“但是”的道歉,其潜台词实际上是,
“你看,在那种情况下,我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过年的团圆饭上,小雨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听见客厅里孩子们的哭声。
我一转身,老公正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也没有要起来安抚孩子的意思。
这让小余觉得很生气。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当着全家人的面对丈夫大喊大叫。
“你不是客人,帮忙洗碗,或者照顾孩子,会怎么样?会不会累坏了?”
然而,显然,这些话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丈夫没有起身安慰孩子,而是冷着脸进了卧室,砰的一声关上了卧室门。
看到她老公的反应,我想冲上去和她老公吵一架,问他什么意思。
但碍于客人面子,婆婆调解安慰说:“别跟他吵,别生气。”
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过了几天,小雨的情绪慢慢平息了,她觉得应该和丈夫谈谈,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于是,她主动找到丈夫道歉。
但这是她道歉的方式。
她对丈夫说:“那天在那么多客人面前对你大喊大叫是我的错。
可是你也不想想,我那么忙,孩子又哭了,然后你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很生气很生气。
就像以前的每一天,我在家忙的晕头转向,而你却总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我就生气了,失控了。
我很抱歉在公共场合对你大喊大叫,但我也希望你能为我分享更多。”
你以为比这个小的道歉,你老公会原谅吗?
肯定不是吧?
这样的道歉看起来像是道歉,其实更多的是指责吧?
的确,在听到她的道歉后,她丈夫一句话也没说就进了卧室。
而这个动作刺激到她小于,她觉得自己已经低头先道歉了。她老公不但不接受,而且态度很高。显然是他错了。
事实上,如果当时肖骁的道歉没有下面的“但是……”,而且她只是为在公共场合对丈夫大吼大叫而道歉,也许她的丈夫很容易接受她的道歉。
没有这个“但是”,丈夫就会降低警惕,反思自己平时在家里的行为是否合适。
我们也可以从小雨的道歉中看出,她其实是想让丈夫明白她当时为什么那么生气,她有什么样的需求,她想让丈夫做什么,对吗?
然而,她用错了方法。
她的话给人的感觉都是抱怨和指责吧?
而且要注意的是,在道歉的时候,我们的重点应该只放在道歉上。
道歉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潜在的或者过去的问题,而是为彼此搭建一个未来的交流平台。
所以我们的道歉不能和其他问题混在一起。
对于其他问题,对方接受我们的道歉后,我们可以恢复沟通,继续和平沟通,然后再找机会解决那些问题。
二、逃避责任的道歉:
比如“很抱歉打扰你。”这是一个非常虚伪的道歉。
真诚的道歉关注的是道歉者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接受道歉的一方的情绪反应。
比如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那种绿茶女孩。
很久以前你给了她一条信息,她没当回事,也没当回事。
当真的出了问题,你就去面对她。她反而会觉得你太敏感,你太在乎,或者干脆把责任推到你身上,说是你的问题。
然后他为自己辩护道:“哦,我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怎样才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我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
被逼了她会后悔的,但只是敷衍,生气的那种。
比如“嗯,对不起。我没想到你对这样一件小事如此关心。没想到你是这么敏感的人。”
这种道歉是不真诚的。
他们的做法是将问题归咎于被道歉者,暗示过错是被道歉者的过错或虚荣心造成的,而不是他们的问题。
这样的道歉,对于一个自卑或者自卑的人来说,可能真的很容易落入他们的逻辑。
引起被道歉的人反思自己“哦,你是不是真的太过分了,太吹毛求疵了?真的是自己的原因吗?”
然后我真的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以,不道歉不如假道歉反咬一口。
这只会让辩护者更加雄辩,更加恶劣。
同时,对于这种类型的道歉,他们的道歉并不是针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本身。
而是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给你带来了不好的心情。
比如公司团建,你在发言的时候,绿茶故意想把杠抬高,抬高后还不忘说一句“哦,对不起,我的话让你觉得不好意思了。”
或者“对不起,我不该让你为难”之类的话。
或者“啊,很抱歉我说的那么粗鲁,我保证下次不会了”。
还有一种逃避责任的经典类型的道歉,就是“要是……就好了”的道歉。
“如果”这个词也会让道歉接受者怀疑自己的情绪反应。
比如道歉的人说:“如果我太敏感了,我向你道歉。如果你觉得我的话太冒犯了,我向你道歉。”
可以说,几乎所有以“如果”开头的道歉都不是真诚的道歉。
真诚的道歉应该是这样的:“我刚才说的话太伤人了。真的很抱歉,我没脑子。我保证不会再发生了。”
“如果……”式的道歉也会让人感觉到道歉者居高临下的态度,因为这种类型的道歉往往暗示接受道歉的人并不好。
第三种,令人困惑的道歉:
比如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在外面心情不好的时候脾气都很暴躁。
他们回来看到我们一点事都没做好,一般都会骂我们。
孩子被父母骂了之后会很难过。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发现我们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
更好的父母可能会向我们道歉,说:“对不起,儿子,我刚才说的话让你伤心了”,对吗?
但事实上,他们的道歉听起来很不舒服吧?
可能我也说不清到底哪里不对,但是总觉得不舒服。
以思思本人为例。年轻的时候,我觉得“哦,是我自己的错。我真的为我妈妈说的话感到抱歉。我妈说的没错。她说这话是为我好,是我自己的错,我让我妈担心了。”
这种道歉的问题在于,把应该承担责任的主体搞不清楚。
给接受道歉的一方造成困惑,让他感到不舒服,不知所措。
当然,这种家长的道歉,反映的并不是道歉者强词夺理或者逃避责任,而是具有典型特征的焦虑家庭令人困惑的思维方式。
无论任何组织体系,焦虑水平越高,个体对他人感受和行为的责任越大。
受此影响,人们往往会做出混淆因果关系的判断。
例如,你父亲可能会问你:“向你母亲道歉,你让她头疼了。”
其实正确的判断应该是这样的:“跟你妈妈道歉,你知道她头疼,你还把手机音乐开那么大声。”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西西杨洋正在房间里玩玩具。他们分别是一岁、五岁和六岁。
但不知何故,杨洋从西西那里抢走了玩具,并拒绝还给西西。
西西没有办法,只能躺在地板上哭,一边哭一边用头撞地板。
听到响声后,奶奶跑过来,开始非常严厉的教训。
但奇怪的是,她没有阻止西西打地板或要求杨洋归还玩具,而是这样斥责杨洋。
“杨洋,看看你做了什么!”
她指着哭哭啼啼的思思说:“看你干的好事。你让思思一直打地板。马上向她道歉。”
迷茫,不知所措。我不能责怪他撞到地板。
让杨洋奶奶道歉,不是因为他抢了西西的玩具,而是因为西西不停地用头撞地板。这不是很奇怪吗?
换句话说,奶奶对阳阳的责任不是抢玩具的错误行为,而是另一个孩子的行为。
杨洋奶奶把玩具还给西西,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后来,我告诉杨洋,他应该为抢玩具道歉,但西西用头撞了地板,这不是他的错。
如果杨洋当时为西西的行为负责,这个道歉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杨洋必须承认他从未做过也永远不会做的事情。
同样的,这样做也会给思思带来风险,她会拒绝接受自我管理愤怒的能力和责任,以后会靠到处投怀送抱来解决问题。
第四,讨价还价道歉:
讨价还价也是一种错误的方式,让辩护者感觉不好。
辩护者似乎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道歉,对方就必须原谅和理解自己。
这样看来,道歉似乎是对道歉方的一种安慰。
其实道歉不应该成为人际关系中的筹码,只要道歉了,对方就一定要原谅,既往不咎。
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比如“你能原谅我吗?”请原谅我。“这些都是重要的仪式化表达,不能轻易脱口而出。
当然,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如果受伤害的一方认可并接受了你的道歉,就没必要要求对方的理解。
但是,如果道歉者期望或者要求对方的原谅,或者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对方的理解,结果只会是把道歉搞砸。
比如我们很多姐妹可能都经历过。出轨的老公跟我们道歉的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表现出要原谅他,他们一般都会很生气很愤怒,会大声问:“我已经道歉了。你还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其实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我已经道歉了,你应该原谅我。你应该原谅我。
但实际上,这种坚持要求对方原谅的做法,会让受害方很不爽,因为这种压迫会让受害方失去自我恢复的心情空,做不到真诚的原谅。
就算原谅了对方,感觉也是被逼无奈的结果。
一般来说,当做错事的人多次请求原谅失败时,他们会依次对受害者生气,然后就好像他们反而是受害者一样。
这样,受害方就更无法原谅对方了。
因此,不难看出,如果错误的一方在道歉后马上要求原谅,这种做法会压缩受害方必要的情绪恢复过程。
在辩护者的要求下,后者心软,往往会草率原谅对方。他一点也不知道这会剥夺自己经历愤怒和痛苦的必要过程。
真诚道歉时,每个道歉者都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原谅,但这样的原谅是不能强求的。
否则会让对方尴尬,让这个道歉无法被认可,甚至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真诚的道歉需要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来化解伤害。这样才能达到道歉的目的。
第五,令人不快的道歉:
对于根本不想理你的人,最好的道歉方式就是保持沉默。
比如有的二奶在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后可能会有负罪感,想通过向原来的伴侣道歉来释放自己的负罪感。
比如“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拆散你们的。我不是故意要拆散你们。我不是来拆散你们的。我来加入你们。”
这种类型的道歉呢?其实你的道歉是对原配的又一次伤害。
所以,最好的道歉就是不要再提,也不要再联系。
如果小三真的需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那么你的原谅应该是自我原谅,而不是让别人原谅你,让原来的配偶再次卷入这种伤害。
要知道,道歉的目的是为了安抚和缓和受伤害一方的感情,而不是为了自我辩解、摆脱内疚或促进恢复进程而去骚扰或纠缠对方。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