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本报记者高丹
正如著名的谚语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似乎是一个街道畅通、灯火通明的地方。罗马,现在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建于公元前753年(西周末年)。这是费里尼和保罗·索伦蒂诺电影中一个美妙而破碎的幻想。
我们今天所说的罗马有着更广泛的含义。指的是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崛起的文明。古罗马经历了三个阶段:罗马君主制、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其中,建立于公元前27年的罗马帝国,于395年正式分为东西两部,西部以罗马为首都,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又称拜占庭帝国。4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虽然被称为“罗马帝国”,但实际上与古罗马大相径庭,因此也被称为“第二罗马”。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击倒时,罗马并没有消失,而是像仙女一样出现,将每一个基地都嵌入了西方文明的DNA中。学者李俊在他的《罗马历史大纲》中写道:“中世纪的教会仍然执着地称自己为罗马大公教会,中世纪的帝国仍然固执地坚持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拿破仑称帝后,封他的独子为罗马国王。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建筑都采用向罗马致敬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要了解西方、政治和未来,就离不开罗马。”
所以1500多年后的今天,罗马被书写出来了。在下文中,我们盘点了近期出版的以罗马为写作对象的社会科学书籍,了解罗马这座“永恒之城”。
在一天的第一个小时(07: 00 ― 08: 00),议员拜访了上帝。
在一天的第二个小时(08: 00 ― 09: 00),灶神星的圣母会取水。
一天的第三个小时(09:00-10:00)法学家法案
一天的第四个小时(10: 00-11: 00),女生和男朋友分手了。
在一天的第五个小时(11: 00-12: 00),石匠们在皇陵上工作。
在一天的第六个小时(12: 00 ― 13: 00),午餐时间的酒馆老板。
在一天的第七个小时(13: 00 ― 14: 00),水钟制造者开始了这个项目。
在一天的第八个小时(14: 00-15: 00),洗浴服务员接待顾客。
……
欢迎来到公元137年的古罗马,与夜警、面包师、元老院议员、奴隶、女祭司、占星师、灶神星处女、学童、香料商、帝国使者、沐浴服务员、角斗士等罗马人共度一天。
《古罗马二十四小时》由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罗马史博士菲利普·马提塞克所著,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古罗马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图景。24个小时,24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主人公,这些角色的人生相互交叉。这是一部生动的情景喜剧。
对于历史,我们似乎总是少了一点真实感。我们可以说出历史上所有重要的历史事件、不朽的帝王、珍贵的历史瞬间,却始终难以真实地重构当时人们的生活图景。《古罗马二十四小时》是对一个具体而详细的生活化问题的回答:为了避免堵车,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时候进入罗马?知道皇帝秘密的占星家会怎么样?罗马的面包师是怎么做面包的?洗衣妇如何去除衣服上的污垢?
书中选取的时间点是公元137年9月,当时罗马极其强大,令人敬畏,受人尊敬。但是读者在书中会遇到的大多数人对此都漠不关心。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庆祝帝国的辉煌,而是赚取租金,处理亲戚的纠缠,家庭和工作的日常挑战。
罗马可能是当时最伟大的城市,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然需要穿行在大街小巷,与邻居和睦相处,在市场上找到价格合理的优质食物。他们最担心的是生计。面包店几乎24小时昼夜不停地营业,因为“如今,没有人在家里烤面包,尤其是因为在罗马高度易燃的公寓楼里点火很可能会被愤怒的邻居处以私刑。相反,穷人会把他们的谷物送给像米斯特拉图斯这样的面包师,他们可以用很少的钱把谷物变成面包。每个家庭每天的口粮大约可以转换成两个面包”。
那时候,烘焙是一门好生意。面包师公会(强制会员制)不仅在罗马的商人阶层,而且在代表面包师自己的候选人的元老院中,都受到高度尊重。这个议员和所有罗马面包师的第一个任务是向皇帝请愿提高面包价格。但面包是穷人的主食,买不起就闹。因此,当局往往更重视和平与安宁,而不是面包师的经济福祉,因此面包的价格受到严格管制。
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充斥着年轻的罗马成年人。
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前323年)到罗马帝国征服托勒密(前30年),地中海东部原始文明地区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逐渐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希腊化时代”。在300多年的希腊化时期,罗马处于最令人兴奋的扩张时期和最令人痛惜的一个共和国的衰落时期,几乎所有的罗马中青年时期都沉浸在浓厚的希腊文化中。
在希腊化时代的近300年间,地中海周边的国家相互交流,调整,融合成一个新的文明。有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时代。公元前3世纪,只要掌握一门语言,你就可以从罗马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都在努力应对统治一个多民族国家带来的挑战,而希腊城邦则在历史上最早的联邦制下走到了一起;托勒密的科学家们正在测量地球的周长,而希腊阿尔戈英雄先驱们探索了印度洋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
牛津大学古代史副教授彼得·索纳曼所著的《希腊化时代》描绘了这三百年的历史图景。在书中,作者从索里的克莱尔库斯的铭文开始,想象一个名叫克莱尔库斯的小男孩曾经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旅行,从塞浦路斯海岸开始,到巴克特里亚结束。大约在公元前275年,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一位著名人物,索里的克莱尔库斯,一位哲学家,确实访问过今天的阿富汗阿伊坎南。在这座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城市,也是现今两河流域东部唯一发掘的城市,他在基利亚斯国王墓的一根柱子上留下了著名的德尔菲箴言中的一段话。
伊坎南市
在主要叙述中,索纳曼基本上把重要人物(包括军阀、国王、学者等。)为主线,并勾勒出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复杂多变的朝代发展和政权更迭、东西方交流中的民族冲突与融合、政治结构的纵向互动与利益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学术成就与科学研究、藏书与学校兴衰、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约旦的佩特拉
除了文字文献,作者还提倡利用那些引人入胜的物质遗存来感受辉煌的希腊化时代——从希腊到阿富汗,大量的希腊化城市、神殿和要塞被挖掘出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普林尼,这在本书的第六章有详细的描述。令人敬畏的Herakyana遗址位于土耳其西南部的Latmos山脚下,几乎完整地保留了希腊式的城墙、塔楼、人行道和警卫室。希腊式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例子来自约旦:现代安曼附近的Il Abd城堡(Castle Il Abd fortress)是一座小型的希腊式宫殿,而纳巴泰王国的首都佩特拉古城则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希腊晚期首都的巴洛克式城市景观。
拜占庭:罗马帝国之后
5世纪西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作为欧洲的经济、文化、军事强国之一,延续了一千年。拜占庭帝国从何而来,拜占庭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如何,延续数千年的拜占庭帝国有哪些重要特征,曾经强大的拜占庭帝国为何后来衰落,拜占庭历史文化的历史地位如何等等。,是拜占庭这本书的重点。
在君士坦丁大帝及其继任者几个世纪的统治下,作为帝国首都的君士坦丁堡逐渐发展成为罗马政治文化、希腊知识传统和基督教信仰的独特融合体。战争和军事贯穿了整个帝国的历史,深刻影响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城市建筑。
《彼得·萨里斯》重点讲述了帝国之间的战争以及独特的政治形式对拜占庭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关于拜占庭一直众说纷纭,延续了几千年。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的著名历史著作《罗马帝国的衰亡》将拜占庭历史称为“一个无聊而单调的故事,反复讲述着虚弱和痛苦”。“在王座上,在军营里,在学校里,我们只能徒劳地寻找那些值得被铭记的人”。对伏尔泰来说,拜占庭“汇集了毫无价值的演讲和奇迹……这是人类思想的耻辱”……正是因为政治专制和宗教方面的原因。结果拜占庭思想和科学成就被否定了。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古罗马帝国之后的欧洲和地中海的历史,读者会发现,统一了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帝国给后世留下了两种政治模式:一种是地中海东部世界(包括地中海和黑海)的中央集权制,另一种是地中海西部和西欧的地方化中央集权制。前者的继承者是统一的拜占庭帝国,后者的继承者是饱受战乱的西欧。在欧亚大陆西端空之间这个狭小的试验场,两种“大人群”治理模式在中世纪已经实践了一千多年,留下了上文提到的纷争不断的故事。
作者认为,正是因为拜占庭被认为是一个高度宗教化的社会,启蒙运动的作家和思想家才背弃它。“但无论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支持者,都对拜占庭有全面的了解。拜占庭的文化和社会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拜占庭基督教社会,但正是在这里,教会之外的僧侣、牧师和世俗人士保存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思想。拜占庭文化倾向于回避创新,但它融合了许多不同起源的民族,因此必然会催生出各种新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风格和样式。拜占庭也是一个大型经济体,保留了许多世纪古代经济的复杂特征。相比之下,在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已经失去了这种复杂性。总的来说,拜占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明。没有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或政权可以自称是它的后代,没有一个民族可以自称完全继承了它的遗产。”
广受诟病的拜占庭帝国专制集权皇帝,其实是罗马帝国晚期向拜占庭帝国发展历史的必然结果。“公元3世纪大危机”将罗马帝国拖入混乱的深渊,皇位不断更迭。235年至284年间,约有26位皇帝轮流坐庄。恢复政治秩序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是罗马人的共同愿望,强化君主制的发展趋势凸显。至少,人们对“五仙”的稳定和“公元3世纪大危机”的混乱已经形成了共识和偏好。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帝国逐渐摆脱战争。以拜占庭皇帝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有效地制止了罗马帝国后期军阀割据的政治局面,结束了武力夺取最高权力的野蛮方式,以血缘世袭原则取代了军事强人觊觎皇位的陋习。
罗马史纲要:从《罗马的选择》透视西方政治制度
李俊写的《罗马历史大纲》的副标题是“超大规模社区的兴衰”。李俊围绕这一概念勾勒了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全书以时间顺序分析了罗马的君主制时代(公元前753-509)、一共和时代(公元前509-27)、帝国时代(公元前27-476)。
李俊认为,理解一个大国的核心是政治。如果想掌握波澜壮阔的政治兴衰的要领,可以把《罗马史大纲》作为练习政治思维的训练场。
让我们来看看构成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的概念和体系:公民、人民、共和国、帝国、宪政制度、国家元首、皇帝、三权分立、独裁、军团、总督、省份、权利、法律…在这些政治学领域的“必备词汇”中,要么是古罗马人发明的,要么是在罗马人手里达到了古代的完形。无疑,要了解罗马,这些概念和涉及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
外交学院教授说:“罗马史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横向有很大的政治智慧。在给定的情境下,罗马人总能找到恰当的结构关系,安顿极其多样复杂的元素,形成平衡的秩序;这是一次成功的纵向制度演变。在一个特定的系统衰落后,罗马人试图修补它并建立平衡。今天的各种制度安排都是罗马人发展出来的,也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适用边界。”李俊旨在通过写罗马历史来看透整个西方政治制度和文明的逻辑。
为了更好地理解时代和制度的变迁,李俊在第二章建立了一个“制度的冰山模型”:制度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正式制度,第二层是非正式制度(习俗),第三层是民情(人的气质)。正式制度是由国家法律确定的规则;非正式制度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规则,但还没有被法律固定下来;人的感觉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默认的规则。
比如,在讨论罗马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共和”时,李俊简单地从公共性、合法性、德性三个价值来讨论共和制相对于前朝的优越性。但他也克制自己:“价值必须注入到制度中去,才能实现对人的认知和行为的调节,落实到人的心里和手上的价值才是真正活的。所以,制度是关键。任何美好的价值都要通过找到一个合适可行的制度来实现。否则,价值只是纸上谈兵。可能有崇高的哲学意义或审美趣味,但政治实用性会大打折扣。”
同时,他还用物理学中衡量混沌的“熵增定律”进行了更为理性的分析。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孤立系统中的熵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不能减少。事物总会走向混乱,这是自然规律,所有的制度都必须调整和改变,使整个制度更加合理,否则必将衰落。由此看来,我们可能错怪了许多留下千古骂名的帝国主义者。也许他们只是碰巧处于一个混乱的世界,在那里他们的熵增加了,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罗马史大纲》为读者提供了一把了解西方关键问题的钥匙。这把钥匙有助于读者分析西方文明中永恒之城的崛起与强大、衰落与崩溃,揭示西方与政治的大逻辑。
编辑:梁佳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丁晓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