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公司是什么意思(p2p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

p2p公司是什么意思(p2p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P2P被清理,批评和反思成为主流声音。作为投资者的警示教育,严厉的批评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金融从业者和潜在的金融科技创业者来说,如果…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P2P被清理,批评和反思成为主流声音。作为投资者的警示教育,严厉的批评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金融从业者和潜在的金融科技创业者来说,如果只是简单地阅读这段历史,否定一切,是无法真正借鉴其中的经验的。

在后视镜思维下,P2P的缺陷一目了然,因为历史进程本身就让千万种可能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当你身处其中,受到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总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不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正因如此,单纯的判断P2P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有充分理由的

在谈到中国历史时,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说过:

“中国人褒贬不一。在写历史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作品中的人解释成最好的和最坏的。很容易把写历史当成抒情工具,产生一种骂历史,骂祖宗,甚至骂地理的读物。……但是经过这样的情绪激动,我忘记了寻找因果关系的初衷。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我们只能说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展开,坚持历史应该这样展开是有道理的。”

同样,对于P2P来说,与其抓住事后的问题不放,或者纠结于“要是当初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就好了”,不如分析一下它产生的大环境和土壤,找出背后的因果关系,知道原因,然后镜像未来。

中国最早的P2P产生于2007年,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在线支付刚刚兴起,金融在线的土壤还不成熟。P2P作为一个舶来的创业产品,几乎没有引起轰动。

到了2012年左右,虽然P2P还不为大众所知,但智能手机带动的“互联网+”浪潮已经开始,从线下到线上的场景越来越多,电商、团购、微博、微信等。虽然人们不习惯在网上办理金融业务,但他们已经为网上金融业务做好了准备。

春江边的水暖鸭先知。当时我在银行上班,已经听说个人金融部的几个同事跳槽去了P2P公司。当时我还挺惊讶的。事后看来,也许这是两三年后银行员工离职潮的开始。

2013年,互联网宝宝理财引来全民热议,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整个社会舆论赞不绝口。网上支付和理财加速了网络借贷。在用户的心理层面上,网上金融业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一种新生活方式的象征。

至此,P2P的市场环境趋于成熟。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旗下,P2P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截至2014年底,运营平台1575家,余额超过1000亿元。

致命缺陷

P2P的快速发展,除了大环境,主流平台推出的“担保支付”模式也很重要。

2009年,红岭创投等平台引入担保模式,让出借人不需要评估单个项目的风险,只需要评估平台的运行风险,大大降低了决策成本,给P2P投资披上了“低风险”的外衣,为P2P在2013年后顺风顺水奠定了基础。

经历了P2P的爆炸,我们已经知道担保支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扩大规模的利器,也是风险本身的利刃。另外,平台赎回是资金池模式的罪魁祸首。

事后,抛开蓄意诈骗的伪P2P,大部分P2P平台都死在了资金池里。资金池存在期限错配和风险错配。简单明了的信息中介变成了复杂的银行类业务,戴着信息中介的帽子,缺乏杠杆约束,不可能不出问题。

但资金池并不是建立在空的“创新”上。点对点模式与资金池模式不兼容。之所以从点对点模式过渡到资金池,中间需要一个桥梁,就是平台担保支付。

既然平台承诺了本息的保障,点对点就不重要了。为了提高借贷双方的资金配置效率,资金池模式应运而生,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保底支付偏离了信息中介的定位,但当时主流的资管产品都有刚需属性,所以P2P平台的做法并没有显得突兀。此外,很多平台都引入了担保公司来保证本息,还有一些平台主打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房屋抵押、汽车抵押或股权质押等“低风险”业务(不管真假,至少在宣传上是这样),这也让本息担保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可行。

当然,事后看来,市场还是低估了担保赔付模式的巨大破坏力,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

风险未知?

近年来,P2P问题频发,很多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无法理解:为什么P2P在快速崛起的同时,潜在的风险却被忽视了?

其实市场早就知道P2P的风险。2014年虽然是P2P大发展的一年,但也是问题集中的一年。有275个平台出现问题,要么关门,要么资金支付出现问题。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到处被怀疑。

针对行业暴露出的这些问题,监管机构和行业专家也在各种场合给出了解决方案,涵盖了资金第三方存管、禁止平台支付、禁止资金池、充分信息披露等要求,与后续P2P备案的基本规则大体相同。

例如,早在2014年4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已经提出,“P2P和众筹应当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为名非法吸收存款、集资、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

这句话对于P2P的风险识别非常准确。随后的P2P平台大多出现问题,大多死于资金池操作或非法集资。但看到风险并不意味着一竿子打死。

当时的主流金融体系面临着普惠群体融资难、民间金融规范化、传统金融创新与变革等一系列问题。市场各方对互联网金融寄予厚望,愿意包容新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普惠集团融资难。截至2014年底,央行有信用记录的自然人只有3.5亿,年增长率在3000万左右,信贷服务基本还在存量客户中流通。与此同时,2010-2015年,除房贷以外的个人贷款增速持续下滑,普惠金融破局变得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大数据的网贷模式探索自然被寄予厚望,P2P正好是最好的。

另外,当时P2P的平均借贷利率高达18%以上。现在看来不可思议,当时也不算离谱。2014年以前,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基本在20%以上。事实上,市场甚至希望借助P2P的力量,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下行。毕竟相比线下,线上模式以低成本高效率广为人知。

更重要的是,P2P行业规模尚小,一般认为市场经不起什么大浪,容忍度会更高。因此,虽然市场人士呼吁平台不能刚性兑付,不能搞资金池,但也仅限于呼吁。毕竟大家的共识是,解决问题需要一步一步来,欲速则不达。

硬着陆

然而,当P2P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市场预期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互联网的“破坏力”。

2015年年中,泛亚金属交易所爆仓,下半年e租宝支付出现问题。百亿级平台相继出事,P2P监管提速。但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P2P扩张的速度远远超过常规落地的速度。短短两三年,其实就接近“大而难倒”的趋势。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大原则下,大到不能倒,不得不以“硬着陆”告终。

2014年底P2P余额余额刚刚突破1000亿大关,2017年9月已经突破万亿大关。在此期间,P2P监管暂行办法落地,继续巩固地方监管力量,备案开始推进。进展不算不愉快,但是P2P扩张更快。

同期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改革、结构优化、优胜劣汰。一些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的企业无法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进而转向P2P平台。在P2P扩张的过程中,很多平台为了追求规模,已经偏离了小规模的普惠定位,也在积极向企业借款人靠拢。两者结合为2018年年中的雷阵雨埋下了隐患。

雷潮的爆发是一场环环相扣的流动性危机。2018年6月16日,唐晓彤爆炸,市场将其解读为平台返利模式的陨落。行业出现流动性冲击波,但大平台仍有吸引力;7月14日,投资房爆炸,市场开始对所谓的大平台失去信心,造成行业流动性恐慌。接下来的半个月,日放款人从2.3万下降到6000左右。流动性压力冲击所有平台,许多弱势平台在冲击下陷入困境,引发雷雨。

当然,这场雷暴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经过这场战役,各方对P2P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弯:之前的小心翼翼的整改是为了避免大规模的雷爆对出借人造成冲击,既然已经对出借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就没必要再小心翼翼了。

2018年8月,全国P2P网贷整治办下发《关于开展P2P机构点对点借贷合规检查的通知》,要求P2P在12月底前完成“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三个程序,加快整改速度。

后来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头部平台加速转型,中小平台不断退出。在潮起潮落中,P2P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反映未来

“西湖一勺水,能读尽古人”。P2P短短几年的兴衰,展现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各种创业。几乎每一种组织都可以在这段历史中找到轮廓。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真正让人感慨的是兴衰背后不同平台的不同结局。

P2P作为一个行业,已经被摧毁了,但并不是每个平台都有惨淡的结局。这背后的区别在于行业发展所蕴含的经验和教训。

那些转型成功的平台并没有提前预料到P2P的撤退,在这个过程中也采用了“担保赔付”的模式。最终他们活了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始终敬畏市场,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客户、风控等。),并保持高度的灵活性,愿意着眼于未来随时调整战略。

行业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性由偶然性因素触发,偶然性受必然性制约。两者互为因果,使得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也使得无法预测最终的市场走势。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市场保持敬畏,不做违背基本法的事;同时积极把握能把握的,以不变应万变。

P2P的消亡是必然的,但也受到背后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只是简单的对P2P下结论,不仅抹杀了这段历史所蕴含的各种可能性和启发意义,也无助于培养我们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敬畏之心。

展望未来,B端工业互联网的大潮正在到来,其中也蕴含着诸多机遇和陷阱。我们无法识别什么是机遇,什么是陷阱,但如果能吸取P2P历史的经验教训,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16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20日 12:51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20日 13: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