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受寒潮影响,今冬北方地区供暖季提前到来,国内冬季天然气供应已全面启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保险供给有哪些新变化,低温天气带来哪些新挑战?
国内天然气增量保供提前锁定,保供1750亿立方米。
视频加载…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记者来到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这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今天,一艘来自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刚刚靠岸。其运输量达到了近1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日均用气量。在冬季的旺季,平均每两天就有一艘这样的船靠岸。
今冬供应保障期间,天津lng接收站将紧急投入2号泊位使用,这也是国内首个双泊位接收站,冬季旺季每月可接卸13艘运输船。
在河北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作人员已提前将储罐储存量提升至高位储罐水平,达到87%,为京津冀冬季供气做准备。
中国汤山lng接收站生产运营中心工作人员陈:随着今冬第一场大雪提前到来,接收站迅速加大量,创造了最早达到最大供气能力的记录。
截至目前,全国已提前锁定天然气供应资源约1750亿立方米,重点供应企业增加华北地区天然气资源。
中国石化天然气公司销售管理部高级总监Xi海红:我们计划在北方七省市重点供应100亿立方米左右的资源,同比增加20亿立方米,增长25%以上。
全球气价高,国内物价稳,民生保障有底气。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以来,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美、欧、亚三大国际市场天然气现货价格均创历史新高,给今年的冬季供应保障带来巨大挑战。如何保障民生?
在天津市武清区村,村民于的家已经开始供暖。自2017年煤改气以来,每立方米燃气按照2.4元的价格收费,当地政府也会给予一定补贴。
武清区张大壮村的村民余说:一个供暖季要花2000多元。政府补贴的话,每户1000多元。
在离张大壮村不远的供气站,工作人员正在将从市场上买来的液化天然气气化,然后输送到村里的煤制气管道。与往年相比,今年购买的价格要高得多。
新兴燃气(天津)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部长王镇:今年到目前为止,每立方米燃气价格已经倒挂接近3元。目前已经安排了大约几万吨液化天然气,保证煤改气的气源没有问题。
记者了解到,11月上旬,国际市场液化天然气现货到岸价达到每立方米7元左右,而国内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各地合同平均门站价格普遍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供暖季,全国天然气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受极端天气影响,部分地区供需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主要天然气采暖地区日平均气温每下降1℃,采暖用气需求将增加2000多万立方米/日。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制定了“压非市民”方案,保证居民生活和取暖需求。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经济中心副主任田雷:相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降压方案,全国有3亿多立方米的调峰能力。在今年全球市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保持平衡状态并不容易。我们感觉今年天然气供应的保障还是很有信心的。
国内天然气增产,供应和进口有保障,价格稳定。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记者了解到,面对今冬明春严峻的供应形势,国内上游供气企业正在大力推进增储增产;所有的大气田都在满负荷工作,尽最大努力释放天然气产能。
在海南,中国首个规模达1000亿立方米的自营超深水气田“深海一号”产量不断增加。目前,11口深水气井已全部投产,预计在供应旺季产量将达到峰值。
记者了解到,中国海上气田正在全力释放天然气产能,预计今冬明春供应天然气近70亿立方米。
在四川普光气田,11月份以来,井口日产气2520万立方米,比10月份增加75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涪陵页岩气田加快新井投产,使气田日产量保持在1900万立方米的高水平。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日产气量增至23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我国天然气成本低,年产量1900亿立方米。此外,在进口天然气中,来自谢场的低价天然气占大多数。
请注明央视财经。
(丁羽编辑)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