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在我看来,这个官不是‘区区’的。只要我被免职,就有相当多的人试图填补空缺,这就是一个老板的证据。”
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基础学科介绍。他对“五四”以后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位伟人曾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实在鲁迅55年的人生中,他还有很长的为官历史,当了14年的教育部长。对于这个官位,鲁迅甚至以内心的满足为荣。因此,当陈西滢表现出对“欺骗”工作的蔑视时,鲁迅进行了无情的反击。
金鳞岂是池中物?
1909年,鲁迅在日本留学七年后回国,后在浙江师范学校任教。他在日本的时候,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名声很大。
所以他一进师范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师范学校的教务长是徐守尚。他清纯贤惠,学识渊博,诗文高雅,赏识鲁迅的才华。他们一见如故。
工作之余,他们经常聊时局,议教育,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鲁迅虽然只是个年轻人,却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教育,加上他长期读诗读书,思想绝非常人可比,常常能说出精妙深刻的话来,令徐守尚耳目一新。在与鲁迅的接触中,徐守尚渐渐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爱才爱才。他深感老师这个职位对鲁迅来说太浪费了。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去广阔的世界发挥他的才能。
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徐守尚向蔡元培推荐了鲁迅。
蔡元培从未见过鲁迅,但鲁迅的名字就在那里。他知道吗?更重要的是,他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阅读鲁迅的文章。他对鲁迅有着深厚的感情,迫不及待地向鲁迅发出邀请函,于是鲁迅来到南京教育部工作。
作为一个“新人”,他一开始没有任何公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员,送文件,跑腿,更多时候是无所事事。
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折磨。鲁迅曾在日记中写道:“从上午九时到下午四时半,我到教育部去看东西,坐一整天,谈一谈。”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鲁迅以其杰出的才能在教育部迅速崭露头角,连当时大权在握的大总统袁世凯也对他十分宠爱。不久之后,鲁迅事业有成。1912年8月,大总统袁世凯任命他为教育部部长,5天后任命他为社会教育署第一科长。
当鲁迅从总统手中拿到“委托书”时,他的激动之情难以抑制。当天,他在日记中郑重地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光辉时刻”。那么教育部部长、科长到底是多大的官呢?
教育部佥事兼科长,非同小可
它是教育部的一个部级单位,分为科长、副科长、处长、科长。和现在的官令略有不同,主任和科长之间少了一个主任。
当时局长是正部长级,二部长是副部长级,局长自然是局级(司局级),这和现代是一样的。因为分部下面没有地方,直接就是分部。那意味着当时的科长应该是现代的正处级。
另外,部长一职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副职,由总统任命,科长由科长任命。所以不难看出他们比科长高一级。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是副主任。
作为鲁迅的教育部长,这个地位不小,至少比他爷爷强多了。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71年赴京试,殿试第三名,第十五名。他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的庶吉士”。这个岗位相当于一个在高校深造的后备干部。三年后,他被派到江西某县当知县。
被弹劾后不久,周福清卖地,借钱,不惜血本。最后,他成了一名工作是抄写的七级京官。所以鲁迅做官,可谓光宗耀祖,振兴周家,蔚为大观。
正因为如此,鲁迅在北京上任后,回到绍兴老家接母亲到北方生活。一个成功的儿子应该孝顺母亲。人们在农村遇到人都很羡慕他。嫂子杨二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曾酸酸地说:“现在你上了平台,不觉得很有钱吗?”可见,在村民心中,鲁迅确实是位高权重,飞得很高的。周家也复兴了家风。
尽管鲁迅面对邻居时显得谦虚恭敬,但还是连连摇头,表示自己并不富裕。这是他良好的修养和礼貌的言论。
事实上,在他内心深处,他同意嫂子杨二的话。他曾写道:我一进门,巡警就给了我一个立正举手的敬礼。可见,做官是一件大事,他们虽然离开了很多天,但还是认识的。这句话,鲁迅说得很清楚,他做官做得很好。鲁迅作为一个官员能得到如此理直气壮的认可,自然不一般。
佥事收入高,堪称土豪级别
那么鲁迅的收入是多少呢?据有关史料记载,鲁迅最初的工资是240元,后来是280元,1916年涨到20元,变成了300元。这真的是高薪。
当时北京普通人一个月收入十几块钱,足够一家人吃喝过上小康生活。鲁迅每月300元的工资,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小康家庭收入的几十倍,足够他们过上奢侈的生活。
鲁迅曾花3000元在北京为家人买了一套四合院,后又花1000元把房子装修得富丽堂皇。鲁迅的故事给他带来了非常“土豪”的生活。
然而鲁迅在教育部的工作却不尽如人意。他生来诚实坦率,个性鲜明,行事风格与官场格格不入。他很容易得罪人,被排挤。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工作,这肯定和他的高薪高地位有很大关系。
后来局势越来越动荡,鲁迅所在单位经费短缺,经常发不出工资,引发抗议。鲁迅也加入了打工仔的大军,他不断地写文章攻击,得罪了很多高级领导。
再加上他和许广平的爱情,皆大欢喜,也是要换个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在1926年,鲁迅和许广平同车离开了北京。三个月后,教育总长任克诚发布“周树人不再是一时之事”的政令,从此结束了鲁迅的仕途。
小结:
“陶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并不安静。”鲁迅的为官生涯并不完美。他处理不好各种复杂的关系。他不能满足官场的需要,见风使舵等等。他当官十四年,一直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升迁。
生活枯燥无味,当身边的同事事业有成,走马上任的时候,他的内心却有一种犹豫、焦虑和不甘。但面对高昂的月薪,他还是选择了妥协,愿意继续做这个板凳。
他被迫辞职,直到政府最终支付了太多的欠薪以至于无法维持。但是,漫长的十四年毕竟没有虚度,做官的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使他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游刃有余,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经典。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