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定西安定区积极开展春耕。
新甘肃日报记者杨薇薇通讯员张璐璐
在春季回归时,农业正在发展。又到了春耕季节。
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定西市安定区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及早下手,抓住农时,引导群众在做好自我防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今春回暖,早春春耕正是时候。
走进安定区富川镇春香农副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基地,油麦菜、香菜、菊花等蔬菜已经崭露头角,一片片绿色映入眼帘。村民们蹲在秧苗旁拔草。
“为了有效保障市场供应需求,大棚都是错时种植,每个大棚的采摘时间都不一样。一些大棚蔬菜过几天就可以上市了。”合作社负责人党春香说。
为做好春耕工作,安定区及时派出农技人员,对蔬菜钢架塑料大棚现行育苗技术、蔬菜新品种、栽培技术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目前,全区已恢复(建)育苗棚18000余个,占地7200余亩,并开始施肥整地,为育苗做准备。
种植大户陆平正在内官营镇盈丰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忙碌着。这些天,他一直在地里忙着准备春耕。
“季节不等人,种田还是得提前做好准备。农资到位,就开始犁地育苗。今年,我们计划种植300亩紫甘蓝和娃娃菜,希望有个好收成。”鲁平说。
近年来,安定区抓住引洮工程机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对接销售市场,延伸产业链,引导蔬菜生产不断向设施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全区蔬菜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8.5万亩,产值26亿元。蔬菜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硬核作物”。
人们春天来得早,想尽办法抢农时。
顾飞飞劝早耕,锄头趁春。走进安定村,随处可见农民插秧、插秧、播种、浇水施肥、犁地、平整土地。农民们争分夺秒抢农时,忙着农事,呈现出“人勤春早”的喜人景象。
甘肃马铃薯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是集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销售、马铃薯购销、农产品种植为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近期,各乡镇积极与蓝天集团洽谈签约,建立了良好的流通体系,进一步增强了马铃薯产业链的稳定性。
“我们建立了‘企业+联合+储备库+合作社+银行+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该公司董事长李兴泽说。
近年来,安定区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扶贫的主导产业,把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组织广大农民每户种植10亩马铃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马铃薯种子企业、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安定区主要推广蓝天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加工薯原料基地,全力推动全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区计划种植马铃薯90万亩,建立原种繁育基地3.8万亩、一级种子基地36万亩以上,生产原种7.6万吨、一级种子70万吨。
农业储备充足,春耕有保障。
“老板,这个肥料多少钱?”在定西金九月供销专业合作社,一大早就有村民来买化肥。只见仓库里整齐地摆放着一袋袋化肥,运载化肥的大型货车和农用车来来往往。
“过去农民习惯了要多少钱买多少肥,往往投入大产出低。根据土壤稳定的特点,试验生产了适合我方的专用肥,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刻,我们也在忙着备货,不会耽误今年的农时。”合作社负责人一边忙着备货,一边介绍今年的农资储备分配情况。
春耕生产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化肥、种子、地膜、农药等农资的供应。
为进一步保障农资供应,安定区农业部门积极行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把购、储、销“三道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同时派出执法人员对农资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春耕农资供应充足,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目前,全区已储备各类化肥7.8万吨、各类农药9万公斤、塑料薄膜750吨、农机具4.3万套、各类种子11.06万吨,其中已调运储备脱毒马铃薯种子11万吨、杂交玉米种子200吨,各类蔬菜种子储备充足。
作者:杨薇薇
来源:甘肃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