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受疫情影响,网络课堂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五一假期前,济南多所中小学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向学生发出安全提醒,“做好网络诈骗防范工作”成为其中之一。孩子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些网络原生者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红利,但同时,父母不熟悉的互联网黑洞背后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有一些新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方法。
解绑游戏,限时,加“粉丝群”
孩子一步步落入陷阱。
小然(化名)是济南市天桥区的一名小学生。4月初,他上完网络课后,看到一个视频App的广告,解除了某热门游戏的限制。他扫描了上面的二维码,进了QQ群。群里的客服只好留下了他的游戏账号,并告诉他,腾讯规定“防沉迷解除”必须由法定监护人来做,所以要解除游戏限制,需要使用小然父母的手机进行认证。
小然把这段话拍下来给对方看,对方对他说:“写完了。警察稍后会逮捕你的父母。”小然很害怕。“对方说要取消,需要再加一个QQ号。”小然赶紧加了进去,对方让他打开视频聊天,把支付宝二维码发给了他。凑巧的是,小然知道了父母的支付宝密码,按照对方的指示,扫码支付,转账两万多元。然后对方让小然分别给几个电话号码充值500元话费。不久后,的母亲张女士发现并报警。
小珍很害怕,于是按照对方的指示,用妈妈的手机把微信钱包界面和绑定银行卡界面的截图发给了对方。发送后,一名男子与小珍进行了语音通话,要求小珍在“JD购买5张面值1000元的购物卡。COM到家”在微信小程序中。小珍用手机微信零钱支付了4次,共计2万元。购买后,对方又给小珍发了一个微信收货码,要求小珍支付598元,小珍扫描了27次…就这样,小珍一步步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培养网络素养
才是堵住网络黑手的根本之道。
新型网络犯罪呈现年轻化、多样化趋势。虽然有些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切断,但是再多的科技也不如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得直接。
济南市天桥区反诈骗中心指导员徐勇说,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玩乐的重要平台。如果家长用强硬的态度彻底切断孩子与网络的关系,既不可取,也不可行。“以引导为主,多陪陪孩子,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给孩子普及防骗知识,教孩子网络相关安全知识。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做‘低头族’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网络素养的重要途径。”
徐勇建议,家长应对自己的移动支付做好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知孩子移动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不要将具有支付功能的手机输入孩子的指纹;最好将用于在线学习的电子设备的支付功能解除绑定;当孩子要求刷脸付款时,一定要仔细筛选后再付款。
徐勇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个人和家庭信息;如果陌生人让孩子用父母的手机完成任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通知父母;凡是要求转账并能充值返利的,都不要轻信,要多方求证;不要扫描二维码、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App随意;网购交易选择正规官方平台,不要互相信任引导私下联系转账。
徐勇提醒,孩子慎用视频聊天或与陌生人“分屏”。“‘分享屏幕’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记录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让对方同步看到,包括弹窗框显示的短信,微信,以及其他app推送的内容。”
资料来源:山东省委政法委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