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当孩子过分依赖母亲时,就会失去成长成熟的机会,无法真正独立面对世界。
如何避免把孩子培养成“马宝人”
“马宝男”是一个流行的网络词。根据知乎网友的定义,“马宝男”一般指在母亲溺爱下长大的男人。他们很听妈妈的话,什么事都向妈妈请教。表面上孝顺,实际上软弱,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责任感。
在网民列出的不能结婚的男人中,“马宝男人”与“出轨男人”和“家暴男人”并列。由于“马宝男”不体贴妻子,不分担家务,不懂得婚姻生活规划,婚后仍让母亲干涉他小家庭的决策,如财务支出、育儿方式等,会导致婚姻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马宝”的概念也适用于一些女性。有些被父母惯坏的女孩,太依赖母亲,无法独立生活,没有独立的思想。她们也被称为“马宝女孩”。
「马宝男」与出身家庭的教育有关吗?有哪些不良的育儿方式容易给男生造成“马宝”的性格特征?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科院心理所教授陈祉妍。
“马宝男”与儿童成长
陈祉妍说,“马宝”式的个性可以在孩子的成长中找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走出自我中心,越来越能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越来越能理解各种社会规范。
但是,心理成长需要一个合适的养育环境。健康的家庭结构和秩序是保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不可忽视的是父母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如果夫妻关系出现严重问题,女性可能会把对丈夫的感情投射到孩子身上,把丈夫无法满足的情感需求转向孩子。于是孩子被母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丈夫次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似乎有了特权,缺乏管教和引导,那么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和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就会出现偏差,成长就会出现问题。
陈祉妍解释说,当一个人成长时,他需要意识到他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复合体,他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通人,这样他才能完成成熟的过程。但走向心理成熟的这一步,对“马宝男”来说,会很艰难。在小家庭环境中,“马宝男”会因为妈妈的照顾而如鱼得水;但是当他进入社会后,他会感觉到很多困难。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马宝男”
“马宝男”的形成与出身家庭有很大关系。最常见的情况是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女方在工作、爱情、精神生活和子女关系上出现了失衡。她把生活中的很多力量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她的全部寄托。母亲的角色凌驾于女性的其他角色之上。女人的愿望和感情不是通过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和满足的,而是通过孩子来实现和满足的。
此外,还有一些女性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把所有的情感和期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缺乏全面的了解,对孩子的发展干预过多。这样的母亲潜意识里希望孩子永远依靠自己,因为依靠孩子和自己的亲密关系,她们会和孩子产生强烈的情感纽带。当孩子过分依赖母亲时,就会失去成长成熟的机会,无法真正独立地面对世界。
陈祉妍指出,父母对孩子寄予积极的期望,在许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重视与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要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不能因为孩子而失去平衡。人生不能只有孩子,还需要其他重要的人,比如你的父母,亲密的朋友。即使是单亲家庭,父母也要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人。
另外,家长需要把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孩子区分开来,不要用孩子的成绩来弥补生活中的遗憾,也不要用和孩子的关系来弥补生活中的情感缺失。“比如婚姻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处理好婚姻关系,或者修补自己的婚姻,或者结束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追求另一段感情,而不是把自己得不到满足的情感需求传递给孩子。父母需要先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再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即使没有找到好的处理方法,也要清楚的知道问题出在了哪个环节。不要假装看不见,回避这些问题,然后试着用孩子的成长,用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去补齐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短板。”陈祉妍说。
溺爱的背后是恐惧。
好的育儿方式是父母给孩子健康的爱。
什么是健康的爱情?陈祉妍说,健康的爱意味着爱和管教并重,关心和照顾孩子以及管教和引导,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父母发现很难平衡爱和管教的关系,或者他们过分溺爱孩子,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告诉Zhongqing、陈祉妍中青报记者,父母太宠孩子了,只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没有控制力。他们行为的根源不是对孩子过度的爱,而是某种恐惧。“比如孩子小时候得了重病或者面临生命危险,父母就降低了养育期望,觉得只要孩子活着,开心就好。这其实是因为父母对过去的恐惧还没有消化;有些父母担心自己不是合格的父母,出于内疚或怀疑,不敢做任何让孩子不开心的事。”陈祉妍说,“出于类似的原因,我们有时会看到父母溺爱孩子的样子。看到孩子很不安分,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而父母则会容忍孩子乱发脾气。其实这是因为父母内心感到恐惧。他们对自己的父母身份不自信,对自己能否教育好孩子有担忧和怀疑。”
与溺爱孩子的父母相反,有些父母对孩子太严格了。根据陈祉妍的分析,这些父母中的一些人在他们自己的情绪控制方面有问题。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让一些父母感到沮丧和愤怒,他们会管教孩子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些父母对孩子有嫉妒、愤怒等负面情绪,但无法直接表达,也无法自己消化,就会以管教的名义发泄出来。陈祉妍指出,对孩子的嫉妒是父母常有的正常心理现象,因为孩子拥有许多父母不曾拥有、也不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孩子不够努力,就会批评孩子:“我小时候想学钢琴,但是没有条件。你现在有条件也不能珍惜他们。”其实这是父母对子女的嫉妒之情。
“所有亲密关系中都有各种复杂的情绪,包括各种负面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陈祉妍说。
陈祉妍指出,爱与管教兼顾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对孩子的管教太严格,完全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和意愿。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变得优柔寡断,缺乏责任感。
每个人都需要迈出独立的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马宝男”可能不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但是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有问题,或者说自己在某些方面太幼稚了。但只要和妈妈保持亲密关系,“马宝男”就不会主动迈出独立的一步。
在陈祉妍看来,“马宝男”的成长需要几个关键因素:首先,马宝男与母亲的关系因生活的变化而延伸,这是马宝男走向独立的重要一步;其次,“马宝男”要开始承担责任,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反思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情绪化的处理问题,不加思考的反应;第三是保护因素。“马宝男”在经历挫折时,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引导,为他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他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让他在挫折面前不会怀疑自己。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关于如何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会有很多层的蜕变。陈祉妍说,“马宝男”保留了《孽种》中母亲灌输给他的世界观,对自己、对家庭、对世界的看法都是母亲的版本。而当他母亲的版本离他很远,不能再影响他,他无法用他母亲的版本解释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就会去寻找新的版本。
其实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马宝男”。陈祉妍指出,每个人在青年时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每个人最初看世界的方式都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带有主观偏见。当一个人开始有自己独立的力量,心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将不再认同父母灌输给他的一切,他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找到看待世界的新视角,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马宝男”需要摆脱母亲的影响,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受到自己出身家庭的影响。“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迈出独立的一步,学会尊重事实,调整我们对世界的视角,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人。”陈祉妍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夏进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