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神我要敬拜你(主啊,求你医治我)「建议收藏」

我的神我要敬拜你(主啊,求你医治我)「建议收藏」“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大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新教等小教派,狭义的基督教是指新教。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习惯称新教为基督教。目前,中国大陆的新教教会从不自称新教,而是自…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大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新教等小教派,狭义的基督教是指新教。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习惯称新教为基督教。目前,中国大陆的新教教会从不自称新教,而是自称基督教或耶稣。同时,他们称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在香港和台湾,广义的基督教被称为“基督宗教”,以区别于狭义的基督教,狭义的基督教仅指新教。

广义的“基督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多亿信徒。广义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基督教是典型的西方宗教,似乎基督教西方国家和伊斯兰中东国家的关系并不融洽。事实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与犹太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今天的国际新闻中,耶路撒冷作为巴以冲突的焦点,绝对是一个热点——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它成了各种势力博弈的地方。

尽管现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对抗,但事实上,这三种宗教都有着相同的起源。《古兰经》中的安拉和《圣经》中的上帝耶和华,其实只是翻译中的发音差异。在三教共有的创世神话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他们的后代逐渐繁衍成后来的人类。在人类早期历史上,有一场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的大洪水。幸运的是,诺亚建造了一艘方舟,并与配对的生物成功逃离了肆虐的洪水。洪水过后,诺亚带着人们重建世界。

诺亚的一个儿子名叫闪。据说他的后代繁衍成闪米特人。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说法,闪米特部落中诞生了一位神圣的先知,他被视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犹太教和基督教把这位神圣的先知的名字翻译成亚伯拉罕,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里翻译成易卜拉欣(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多国之父)。因为亚伯拉罕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祖先和先知,所以这三大世界宗教也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

公元1800年左右,三大宗教崇拜的圣父和先知亚伯拉罕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里、哈兰,迁徙到一个叫迦南(即巴勒斯坦)的地方,几经周折定居在别是巴。在亚伯拉罕移居之前,他的家乡信奉萨比教,一种崇拜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多神教。亚伯拉罕在家乡的时候,和人争论过,那位自称比太阳还伟大的造物主是值得崇拜的。亚伯拉罕移居迦南后,彻底抛弃了多神教,崇拜唯一的神(安拉)。虽然亚伯拉罕建立了一神教,但完整的宗教体系尚未形成。

多国之父亚伯拉罕娶了撒拉为妻。因此,撒拉被称为多国之母。然而,许多国家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并没有长期培养,所以萨拉将她的女仆夏甲介绍给了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然后亚伯拉罕(易卜拉欣)和夏甲生下了他们的长子以实玛利(古兰经中称为伊司马的乐器)。以实玛利出生后的妻子撒拉也生下了她的儿子以撒(在古兰经中称为伊斯哈格)。以撒的儿子雅各梦想与天使摔跤,所以他的后代被称为以色列人(意为与神摔跤的人)。

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十二个儿子的支派繁衍成以色列国的十二个支派。以实玛利也有12个儿子和12个部落。这12个部落被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追溯到阿拉伯人的祖先。雅各的小儿子后来在埃及生活了430年。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以色列人在部落首领摩西的带领下离开埃及,回到迦南。在这个过程中,以色列人在西奈半岛度过了40年。据说在此期间,摩西在西奈山上接受了上帝赐予的律法,从而正式创立了犹太教。

公元1世纪,犹太人耶稣开始宣扬一种新的教义。耶稣传播的这种新教义,就是后来的基督教。这一学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继承了犹太教的许多传统。像基督教犹太教一样尊重圣经:传统犹太教尊重旧约,但耶稣创立的这一新教义既尊重旧约,也尊重新约。更重要的是,犹太教将以色列人视为上帝的“选民”,强调以色列民族的独特性;然而,耶稣所宣扬的这一新教义宣扬,只要你相信耶稣基督,你就能得救。耶稣向世人宣讲:上帝不仅拯救犹太人,而且拯救世界。耶稣也声称上帝与他立了一个新的约。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耶稣本人也是犹太人,但基督教发展出了独立于犹太教的独特教义体系。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犹太教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关系,而在这种竞争中,基督教的优势日益显现。犹太教只是犹太人中的少数宗教,而基督教宣扬的是拯救世界的普世价值。基督教竭力吸引信徒,但犹太教对此并不积极。犹太教甚至憎恨异教徒的皈依。犹太教的这种做法使其在与基督教的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传说耶稣召了12个门徒,派了470人到处传福音。耶稣的言行冒犯了犹太教中占统治地位的大祭司。逾越节的前夜,耶稣被他的一个门徒,加略人犹大出卖了。犹太教和它的官员逮捕了耶稣,把他交给罗马的犹太总督彼拉多。最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此后,罗马帝国对基督徒发动了10次大规模迫害。但在罗马帝国后期,面对帝国的衰落和动荡,人们更愿意接受不允许官方的基督教。到4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基督徒人数已经达到500万左右(约占帝国总人口的1/10)。

就连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妻子和女儿也献身于基督教。很快,罗马统治当局发现基督教甚至已经渗透到帝国军团中。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结束了对基督教的迫害。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但这一时期并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受到罗马帝国的青睐,因为当时基督教实际上是分裂的。在信教的人眼里,世界上有三种人:不可知论者、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其中有神论者又可分为一神论者和多神论者。上帝的基督教本该是一神论。

但在新约中,上帝的三个角色,主、救世主耶稣、圣母玛利亚,同时被视为“上帝”。围绕着三者之间的关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逐渐产生了分歧。阿里乌于公元320年左右出生于利比亚,成为亚历山大的教会监管人。阿里乌提出,圣子和圣灵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它们的存在不是永恒的,所以现代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理论自然无从谈起。相信阿里乌斯思想的信徒被称为阿里乌教派。继阿里乌教派之后,基督教中诞生了涅斯脱利教派和诺斯替教派。

这些教派的具体意见有所不同,但大多认为传统的主流基督论是错误的。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将亚历山大、罗马主教阿塔纳修、阿里乌斯等教会高级成员召集到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尼扎城,讨论当时帝国人民十分关心的“三位一体”问题。以亚历山大和阿塔纳修为代表的支持“三位一体”理论的派别赢得了辩论。此后,这一学派被视为基督教正统,而反对“三位一体”理论的阿里乌斯信徒则被视为异端。公元431年,聂斯脱利教派在以弗所会议上也被认定为异端。

被视为异端的阿里乌教派和涅斯脱利教派,为了避免正统罗马教会遭到破坏,不得不向东发展。聂斯脱里学派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教会,东方的亚述教会。该教会于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左右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为这个教派是从波斯传入中国的,所以中国唐代典籍中的聂斯脱里教派的教堂被称为“波斯寺”或“十字寺”。聂斯脱里学派在中国经典中被称为景教。景教也传播到了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前,克烈、旺固、奈曼等地信仰景教。

当所谓的阿六教、聂斯脱利教等异端教派被分离出来的时候,被视为正教的尼扎教也在经历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后,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分别在各自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发展了相对独立的宗教体系。以罗马为核心的西方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东方教会,由于地域文化不同,对教义的理解逐渐不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开始与涌入前西罗马帝国领土的日耳曼统治者合作,一度被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皈依基督教。

教会在罗马的影响开始从西罗马帝国统治的西欧大陆向英国、爱尔兰、北欧等地扩展。不断扩张的教皇开始试图迫使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和教会臣服于自己。双方矛盾日积月累,最后在偶像崇拜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早期教会不允许偶像崇拜:理论上,信徒应该在心里侍奉天上的主,而不是去教堂里拜访一个耶稣的泥塑像。其实这并不是基督教的特例,因为早期的佛教徒也是反对雕像的:早期的佛教徒认为人们应该崇拜佛教,而不是去参观泥塑雕像。

也许这些早期的宗教都认为某个特定的偶像是对上帝的亵渎。但是,缺少这样一个具体的对象,总是让信徒感到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各种图标。圣像的出现满足了信徒们对实物顶礼膜拜的心理,但也引起了关于教义的新争议。公元726年,东罗马皇帝利奥三世颁布了第一个关于摧毁圣像的圣旨。罗马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为了恢复圣经中的传统。在他们看来,他们破坏的只是泥塑雕像,并没有表现出对上帝的不尊重。然而,罗马教会并不这么认为。

公元1054年,教皇和宗主教君士坦丁互相驱逐宗教归属。此后,基督教分为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东正教认为圣灵只来自父,天主教认为圣灵来自父与子。正统教义中的“天堂”和“地狱”之间没有“炼狱”这一说;天主教宣称两者之间有“炼狱”。用天主教的整个手掌做一个十字;改革前东正教用两个手指做十字架,现在用三个手指做十字架:拇指、食指、中指。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改革了传统的儒略历法,颁布了新的公历。

此后这种历法被天主教采用。时至今日,这种历法已被大多数国家使用(所以称之为公历);然而,东正教国家在宗教事务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儒略历,而在合法的官方活动中使用公历。当罗马天主教在日耳曼人中传播的时候,希腊东正教也在东欧的斯拉夫人中传播:公元865年保加利亚改信东正教,公元9世纪末塞尔维亚人也改信东正教。公元988-989年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宣布东正教为国教。至今,东正教已传播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等地。

俄罗斯历史上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其实都发生在公历的三月和十一月,但俄罗斯作为一个东正教国家,使用的是儒略历,与西方国家不同。希腊、塞尔维亚、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的圣诞节不是12月25日(而是1月7日)。事实上,这是由于东正教和天主教历法的不同。如果说阿里乌教和聂斯脱利教等所谓“异端”教派的分离是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分裂,那么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离就是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分裂。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造成了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三次分裂。

1517年10月31日,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前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从罗马天主教会中分化出路德教、加尔文教、圣公会等新教派: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最高法令,确立了圣公会的国教地位;到1559年,法国有49个加尔文主义教会;大约在1566年,瑞士各州也接受了加尔文主义。667年,苏格兰决定恢复东正教为国教…………………………………………………………………………………………………………………………………………..

狭义的基督教,现在指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后演变而来的新教。基督教的广义概念同时涵盖了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目前英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欧五国主要信奉新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法国、波兰、捷克、奥地利、比利时和拉美国家主要信奉天主教;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主要信奉东正教;德国和瑞士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平分秋色。

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中分化出来的,但既然是分化出来的,就必然具有与天主教不同的特征:天主教,信奉圣母院,称神职人员为牧师或修女,一般规定神职人员不能结婚;信奉耶稣的新教称神职人员为牧师,同时允许神职人员结婚;东正教一般不允许宗主教结婚,但允许其他神职人员结婚、离婚、再婚。与天主教相比,新教强调三个原则:因信称义,人人都可以当牧师,圣经具有最高权威。天主教会的总部设在梵蒂冈,同时以教皇为最高伊玛目。

新教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是牧师,没有教皇和总部,反对崇拜圣像和圣物,拒绝天主教弥撒,采取布道和唱圣歌一起进行的改革。新教在三位一体、原罪、救赎、世界末日等基本教义上与天主教、东正教没有太大区别。而新教强调“信仰的称义”,重视信徒与上帝的直接联系。天主教会认为,圣经和传统是上帝双重来源的启示。这两者是平行的,所以不会互相冲突。教会不仅保存了圣经的真理,也有教导和拟定圣经的权柄,所以教会的地位在圣经之上。

认为新教圣经的权威不是取自教会;相反,教会的地位是由圣经决定的。而天主教东正教在宗教礼仪上有七件圣事:洗礼、坚定、忏悔、圣餐、最后祝福、神赐和婚姻;新教只强调洗礼和圣餐,有些新教教派甚至放弃所有圣礼。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景教,但景教是一种不被视为基督教正统的所谓异端。公元1289年,意大利方济各会士约翰作为教皇特使来到中国,会见了忽必烈皇帝。此行的结果是,在元大都诞生了第一个天主教传教区。

1313年,天主教还在泉州设立了主教区。到1318年,泉州至少有两座基督教堂。大航海时代到来后,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传教士相继来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碰撞。其中一个最大的争议是,基督教中的一些人总认为中国的祭天、祭祖是与教育相矛盾的偶像崇拜。利玛窦、汤若望等早期来华传教士不同意这一观点。相反,早期来华传教士始终致力于将基督教融入中国本土文化。

利玛窦、汤若望等早期来华传教士对中国的儒释道有相当的研究。他们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后,认为拜天祭祖只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并不认为这是与基督教相冲突的偶像崇拜仪式。但是那些远在欧洲的教会人士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在中国的传教士经常被他们自己的教会要求让中国人在信仰基督教和崇拜天堂和祖先之间做出选择。康熙年间,中国的耶稣会士甚至要求康熙帝写信给罗马教会,解释中国的祭天祭祖习俗与偶像崇拜无关。

康熙皇帝早年曾与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传教士打过交道,他遵从了这一请求。706年,康熙皇帝接见了教廷的特使严旋和多罗。在这次采访中,康熙发现这些远在欧洲的教友与他之前接触过的来华传教士完全不同:他们并不打算像利玛窦、汤若望那样致力于将基督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其实这些欧洲教会的人对中国文化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抱着一种轻蔑的态度,不屑去了解。康熙曾指着奏章后的“敬天祭祖”四个字,问颜宣和多罗是否认识。结果对方回复说只认识其中一个。

康熙还问了中国儒家和天主教的异同。结果对方回复说不知道有何异同。事后康熙恼怒地训斥我:“我不认识汉字,也不擅长汉语言。你和其他人怎么敢谈论中国文化?这就像站在门外,向没进过家门的人要屋里的东西。你说的完全没有根据。”。从康熙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人并不是以一种盲目自大的态度来排斥基督教的。事实上,利玛窦、汤若望等早期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传教业绩。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的。

当利玛窦、汤若望等早期来华传教士试图通过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来打开基督教传播的新局面时,欧洲教会人士却以一种顽固的傲慢和偏见看待中国文化。公元715年,教皇XI在他的敕令中宣布,中国人不允许祭拜祖先和哀悼。康熙帝风闻此事,觉得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冒犯,但康熙还是愿意以最大的善意和诚意消除双方的误会。为此,康熙曾积极派使者与教廷接触。719年,罗马教廷又派出使团访问中国。康熙亲自接见这个使团十三次。

康熙耐心地向使团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孔子和祖先以及慰问亲友的意义。康熙在解决双方矛盾上很有诚意,但同时也明确表达了中国最后的底线:如果教廷坚持禁止中国信徒按传统礼仪祭天、悼念亲友,那么传教士就没有必要留在中国。席间,康熙问:“我在你的西洋画里看到长翅膀的人”。对方回答“是说神仙快如翅膀,不是说有这么一个人”。康熙接过话头说:“我不知道西方字的意思,所以不知道西方的东西;你们西方人不知道中国的意义,怎么谈中国的是非?”

康熙的话说明了一个相当简单的道理: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最好要有尊重。作为中国的康熙皇帝,他表示愿意谦虚地理解基督教,但他希望西方国家能够相应地尊重中国文化。然而,双方会谈的结果最终让康熙失望了。会谈结束后,康熙颁布法令,“以后不需要西方人来中国教书了。是禁止的,免得多事。”从此,康熙对基督教的态度从谦让到禁止。雍正时期,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禁止基督教。乾隆年间,对基督教的禁令时严时宽。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强大的船只和枪炮的保护下,得以在中国自由发展。这期间内忧外患的中国自然无法插手这种行为。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基督教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此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一直坚持以下原则:坚持自治、自养、自传三自原则,坚持独立自办教会,坚持基督教的中国化取向。今天中国的基督教会绝不是教廷或任何外国基督教机构的分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基督教会一直是独立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242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5月 27日 11:40
下一篇 2023年 5月 27日 1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