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没有流血革命就不会成功。要流血牺牲,自然会有战士愿意为革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扛着枪。
为了表彰那些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军人,新中国于1955年首次实行了军衔制度。共有1000名将军被授予相应的军衔,他们理应获得这些荣誉。
自1955年第一次颁奖以来,60多年过去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涌现出了多少开国将军。所以自然他们不会知道,现在还活着几个。
大约在2020年4月,我看到了新中国仅存的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领的资料。他们是杨、邹炎、詹大南和李光。
詹大南和李广两位将军已于2020年底去世。前不久,邹衍将军去世。目前,新中国仅存的开国将军是杨·。
唯一健在的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
1919年,杨出生在梅州大埔县的一个村子里。在科举盛行的明清时期,他的宗族中进士很多,所以这个村子也被称为进士村。
1928年前后,在新加坡工作的杨的二哥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回国后,参与领导了当地的“白后暴动”。
年仅九岁的杨参加了二哥、三哥的起义,成为革命“儿童团”的一员。起义失败后,二哥杨·退守闽西。
杨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捕,与家人失散了。他独自过着流亡生活,帮地主放牛为生。1930年,11岁的杨收到哥哥的一封信,信中说他跟随红军到了闽西。
于是,杨决定独自上路,去寻找他的二哥杨,并追到了这支红军部队。随后,这个红军单位安排杨到永定区委工作。
7个月后,领导发现杨虽然年轻,但口齿伶俐,胆大心细,略知皮毛几句,是组织工作的好材料。因此,上级任命杨为儿童团总部的组织部长。
过了一段时间,杨的二哥杨和他的二嫂子也被调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把杨一个人留在当地的小学里,同时负责向区委传递信息。
1931年5月,香港地下组织被摧毁。杨的二嫂被抓去广东,在广东英勇就义。二哥杨此后一直住在南阳,并与该组织断了消息。
杨当时很无助,他坚持要加入红军。1934年,杨因长期营养不良,住进汀州后方的一家医院。
当时,革命形势并不乐观,杨已是精疲力竭。他本可以选择留在当地隐蔽。但最后,他和他的病人们一起,设法赶上了红军的大部队。
追到大部队后的第二天,红军进行了长征前的行军和整编。巡逻队长发现杨瘦瘦的,还带着伤,坚持要送他回家。
但政治部主任谭政说:“他哪里有家?兄弟们都参加过革命,回家无异于送死!”因为这句话,我军后来多了一个“装甲专家”,开国少将。
那一年,年轻的杨跟随红军部队翻山越岭。过了乌江,四渡赤水河,从贵州到云南。然后,他成了部队里的一名文书。
在翻越雪山草地时,的部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当时红军战士缺衣少食,疲惫不堪;而且前面有一片沼泽,后面有追兵。谁在那种情况下落后,谁就要死。
杨一路掩埋战友的尸体,一路咬紧牙关,拖着肿胀的双腿,以顽强的毅力爬出了沼泽。经受住了革命最严峻的考验,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于是杨成了八路军的一名小战士。他先是跟随部队到山西打仗,后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之战”。
五年来,一直活跃在晋西、鲁南等地的抗日战场上。直到1942年,杨才去山东一所高级党校学习文化知识。
解放战争时期,是杨军旅生涯的阶段。时任四野战车师政委,为我军机械化部队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后,杨成为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直至1955年被授予军衔。1978年,杨退居二线,仍担任我军工兵部队顾问,继续大放异彩。
杨因革命家庭的破坏而与兄弟姐妹失散后,坚定了信仰,选择了跟随红军,把红军作为自己唯一的家。
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杨不断磨练意志,逐步成长为我军著名的战士,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1988年被国家授予“一级红星功勋奖章”。
1981年,杨以副兵团职退伍。虽然离职了,但他并没有闲着。他不仅还担任我军顾问,还开始写书,写了回忆录《往事如烟》。
杨在书中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个人经历和当年的战事新闻。它为研究那段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如今,仅存的“开国将军”杨已102岁高龄。
结语
上世纪50年代,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时,有1000多名高级将领被授予军衔。其中包括10名元帅、10名将军、57名将军,以及多名中将和少将。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57位将军的名字广为人知。然而,仍有许多人从未听说过杨的名字。今天,杨将军已经102岁了。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国内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到这样一位开国将军的存在。知道新中国的幸福生活是他们那一代人做出的牺牲。
我感谢老将军杨的家人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缅怀已经去世的共和国的其余1000位英雄!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