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橘子柿子互动客户端
起初,长三角是一个区域概念。“长江三角洲”在“国家地理”中有所描述,被誉为民国三中教科书之一。这个区域覆盖太湖,有运河和支流。它被称为泽国…水路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1982年首次提出“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此后,长三角经济概念不断强化,城市群范围不断扩大。
2018年11月5日,长三角迎来最重要的一次升级。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此长三角三省一市27市汇成一个大家庭。
三年来,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春风吹响长三角,深刻改变着这片35.8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发展命运。
交通便利。杭州坐高铁,到上海1小时,到南京1.5小时,到合肥2小时。早上可以在上海中心、南京夫子庙、合肥三河古镇打卡,吃一笼灌汤包,喝一碗鸭血粉丝汤,尝一碗三河粽子,晚上就可以到家了。
办事方便。长三角跨省市41个城市办理119项政务服务,实现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长三角71家养老服务机构可选;异地门诊费用双向直接结算;轨道交通“一刀切”,让你吃喝玩乐畅通无阻,跨区域生活便捷舒适。
做生意很容易。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聚集了22个重大科学装置、3.7万台套科学仪器、315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和20多万科技人才。全部共享,共同开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三年来,长三角城市群更多的是连通的“路”,重叠的“圈”,编织的“网”。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创新探索,是地缘相近、人缘相近、地域壁垒不断打破的精神契合。
地域壁垒的打破带来共性,心理壁垒的打破带来共融。
前几天,长三角的几个姐妹城市因为疫情扩散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场流行病非但没有疏远每个人,反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网友在调侃时会不自觉地说“我们”:“我们在江浙沪”“我们在邮区”。
安徽省滁州市,市中心东南约17公里处,然后就到了南京的地界;马鞍山更近,南京在市中心以北不到10公里。两地距离南京市中心不到50公里。
两地居民嘲讽南京为“惠晶”,他们大多选择南京旅游、游玩、工作。同样,海宁在杭州,嘉善在上海,城市相通,心理相通。
现在,你是上海人,我是浙江人,他们是江苏人,安徽人。未来,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35.8万平方公里将成为超大型城市群。
到那时,你不仅是上海人,我也是浙江人,他们也不仅是江苏人和安徽人。我们都是长三角人。当有人问他们是哪里人时,你可以大声告诉他们:“我家住在长三角。”
杭州人周末喜欢去哪里?
每100个人里,大概15个去嘉兴,13个去绍兴,10个去湖州,9个去上海。
上海人周末喜欢去哪里?
每100人中,约有24人去苏州,7人去杭州,6人去嘉兴。
来自一份大数据通勤报告
看看流动的长三角的活力。
跨城市通勤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取决于长三角城市一体化的发展。
近日,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牛心怡团队编写的《2021长三角城际通勤年度报告(公开版)》发布。报告重点关注上海五大新城、虹桥商务区和长三角上海附近城市之间的城际通勤(指每个工作日往返于不同城市的工作地和居住地)。
在报告中,我们知道了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都市圈的发展。
这是自2019年以来,该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
也是在那一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地理位置相近、风俗习惯相通、市场相连的“长三角27城”联系更加紧密。
上海人最爱苏杭。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企业云久数据科技,尝试用2016-2021年腾讯迁移和百度迁移的数据,描述不同时间段(工作日、周末、小长假)城市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你知道,上海人在周末都会去哪里吗?你知道上海人周末去哪里吗?
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上海各大客运站的人流中,平均到苏州的有24人左右,到杭州的有7人,到嘉兴的有6人。
上海虹桥火车站
城市间人员的频繁流动,自然得益于日益密集的城市交通网络。
地理上,苏州是离上海最近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两个城市很近。从《2021长三角城际通勤年报》中也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和苏州越来越吃紧。
2021年的数据显示,上海的出入境通勤比为1.98,而上海中心城区的出入境通勤比为5.10,使得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城际通勤更加紧密。
三年来,上海和苏州的通勤联系已经远远超过嘉兴,而且差距还在拉大。这说明上海和苏州之间的跨城市通勤总量在增加,比例也在增加。其中,苏州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数量和比例大幅上升。
也可以看出上海对周边地级市的就业吸引力在增强。
在周末,上海人喜欢去的一组数据中,苏州也排名第一。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是苏州、杭州、嘉兴、北京和无锡。
今年五一假期,在苏州遇到上海人的概率是在杭州或南通的2.3倍左右。小长假从上海出境游的人群中,苏州约占上海总人口的15.2%,杭州和南通分别占6.4%和6.3%。
拉长时间,根据近五年小长假的出行数据,苏州依然是上海人小长假出行的首选,出行比例保持在45%左右,高于其他城市。
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人很少来杭州。今年,上海人去杭州和南京的人数下降到历史低点,但去苏州的人数比例达到顶峰。2021年,这一数据出现较大反弹,杭州甚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看来上海人还是喜欢逛杭州的。
疫情阻碍了人们出行的步伐,同时也加强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疫情爆发的2020年,上海人去相距较近的苏州、嘉兴的频率明显增加,去较远的北京的频率明显减少。
杭州人爱去嘉绍湖。
我们来看看杭州人周末的出行情况。
在杭州东站和杭州的收费站,平均每100个人里会有15个左右去嘉兴,13个去绍兴,10个去湖州,9个去上海。
杭州东站
杭州周末游前五名中,嘉兴也位列第一。
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是嘉兴、绍兴、上海、湖州、金华。
疫情来袭的2020年,杭州也呈现出“近而不远”的出行特点。这一年,杭州人去绍兴、湖州的比例明显增加。
杭州人五一出游更爱绍兴、嘉兴、湖州等周边地区。
从杭州出发的100人中,约有11人要去绍兴,10人去嘉兴,8人去湖州,8人去金华,7人去上海。
五年来,杭州人小长假喜欢去哪里?
我最喜欢去上海、绍兴和嘉兴。不过2020年绍兴是杭州人去的最多的地方。这一年比例明显上升,去上海的次数减少,但也在2021年开始反弹。
去年7月,余杭高铁站开往上海虹桥火车站的首趟列车G7556发车,停靠桐乡、嘉兴南、淞江南站,最终到达上海虹桥火车站。
这趟列车出发后,无疑会让上海和杭州更吃紧。
这趟列车售出的第一张票属于杨晨,他每周去上海一两次。
他在杭州做电商,但公司总部在上海。去上海的那天,他会赶当天的第一班火车,可以比第二班火车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到达公司。
秒拍科技创始人罗建军是上海人。去年,因为看中了杭州的创业氛围,他把生意落户在杭州临平,这里距离余杭高铁站只有1公里。
“我也经常去上海参加会议,参加活动或者回老家。以前开车要几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很快就到了。”罗建军说。
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去昆山。
日益密集的城市交通网络使得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
《2021长三角城际通勤年度报告》显示,上海周边城市的城际通勤规模从2019年的5.7万人、2020年的7.2万人逐步增长到2021年的7.66万人(全部为折算数字),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城际通勤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
其中,上海与昆山、太仓之间的通勤联系规模和比例在逐年增加。
2021年,上海通勤人群中,居住地排名前三的是昆山、太仓和苏州,分别占总数的72.4%、14.2%和5.3%。
不断改善的交通状况常常有助于城市间的通勤者。得益于2020年7月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通,太仓至上海的城际通勤比例近三年持续增长。
上海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点是昆山市、太仓市和嘉善市,分别占64.0%、15.6%和6.6%。其中,近三年来,从上海流出到昆山的人数和比例逐年上升。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城市间的资源配置越来越有效率。越来越多的人从上海去昆山工作,或许是因为昆山的“科技带人才新政4.0版”以及其外向包容的城市特色。
杭州的新人们都来自哪里?
杭州有多受人才欢迎?
2016年以来,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五年占据全国第一。今年截至10月底,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4万人,早已超过2020年的43.6万人。
杭州人,他们是哪里人?
根据去年春运高峰期杭州的迁移数据,杭州与省内各县市迁移最多,约占60.1%。其次是安徽省,约占8.0%,江苏省排名第三,占5.7%。上海、江西、河南分别排在第四至第六位,占比超过4.0%。
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是“长三角人”。
从春运热潮的迁徙数据来看,杭州与长三角的安徽、上海、江苏关系密切。
当然,城市之间的迁徙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总有一段路要走。
百度迁移数据显示,杭州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呈现相同的趋势。除了省内迁移,长三角的安徽、江苏、上海流入杭州的人口最多。
越来越便捷的城市路网成为人们过上双重生活的信心。28岁的陈郁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两个地方跑步。
陈郁是一个IT人。他觉得杭州的互联网行业发展不错,比较适合自己。他女朋友在上海也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
“我们也想过要不要同城发展,但最后一致认为没必要。”陈郁表示,长三角相邻的两个城市发展定位不同,当然适合不同人才的发展。真的没必要为了自己的未来,让对方妥协,去另一个城市。
“从杭州到上海,坐高铁只要一个小时。即使在一个城市,高峰时段回家也要花差不多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在“双城”生活,这也说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变得更加自由。
随着高铁城际交通的发展,“双城”可以自由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城市还应该提供更好的交通设施和社会保障,使人才流动更加舒适。
「长三角新杭州人」喜欢住在哪里?
今年4月,云九数据科技发布了2020年新杭州住宅分布图。
江苏新杭州人主要集中在西湖附近的闹市区,其次是浙大紫金港地区和钱江世纪城地区。这些地方要么是杭州的中心区,要么是繁华区。
看来江苏来的新杭州人更喜欢西湖的美景。
上海新杭州人,有点挑剔,要么住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要么住滨江区。这两个地方都是互联网经济发达的城区,明显以创新人才为主。
还有一些新杭州的上海人,喜欢住在最繁华的武林商圈。另外,文新街有很多来自上海的新杭州人,离浙大紫金港很近。
来自安徽的新杭州人不少。
杭州新人中,浙江籍最多,占27.2%,安徽籍排第三,占11.8%。第二名是河南籍。
他们喜欢住在哪里?
答案是萧山。
没有阻隔,风雨悠悠。
江浙沪皖自古以来就是好伙伴。
在杭州东站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上海。今年1月,沪杭超级磁浮交通系统已经开始为期6个月的联调联试,5年后将正式上线。
未来,沪杭超级磁浮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后,从杭州到上海只需20分钟。
上海和杭州这两个相邻的城市,日均人口交流约12.5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它可以装满大约180辆和谐CRH6轿车,或2800辆公交车。
在这12.5万人中,有些人周一至周五在上海工作,然后周六至周日返回杭州。当然,也有人以相反的方向在这两个城市之间来来去去。
正因如此,这两个城市一直是彼此的“后花园”关系。
后花园的意愿,是指在房子后面建一个花园,供人休息。随着城市群、交通、文化的联系日益紧密,“后花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关系。
无论是“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还是“上海是杭州的后花园”,这种关系从侧面显示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交通、经济的不断融合。
杭州与苏州的密切关系,早在宋代范成大的《吴君之》中已有说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让“苏杭”一词延续至今,成为一段佳话。
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公共汽车
杭州还有一句口头禅,“一觉醒来,苏州就在这里”。30多年前,杭州人在运河上坐夜船,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到了苏州。
当时杭州人乘船去苏州,出发地在武林门码头。经过杭州北郊的塘栖、德清新市、湖州石莲、桐乡乌镇等地,进入苏州,再经过吴江的王萍、巴蒂等地,进入苏州市区,停靠在人民桥下的轮船码头。
60多公里外,船只要航行一个晚上就能到达。
长达20多公里的徽杭古道,将长三角城市间的密切关系又向前推了一个朝代。
徽杭古道始建于唐代,起于安徽省绩溪县涪陵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江籍田村。它是古代徽商和浙商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
长三角27个城市,地理位置相近,有共同的风俗和市场。城市之间相似的基因,造就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初步面貌。
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
荷花可摘于江南,荷叶在何田甜。
一首汉乐府诗《江南》,勾勒出江南朦胧的模样。
江南在哪里?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梅新林曾提出“新江南”的概念,即将历史上的江南与“长三角城市群”融为一体。
想找江南文化,可以来杭州。
今年10月,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杭州文旅“新十佳”。龙兴寺景庄、灵隐寺、六和塔,都富有江南文化。
从发展来说,方向是一样的。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7%,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三年来,长三角GDP占全国的比重从24.1%提高到24.5%。其中,新兴产业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也是各大城市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
联系起来,越来越近了。
从频繁的通勤频率来看,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人们自发地在城市之间来来往往,这足以说明城市群之间不断上升的创新活力。
长三角有27个城市。
五年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越来越便利。杭州交通一卡通与全国交通一卡通对接,与长三角11个城市、全国27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一刀切”。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将成为超大型城市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通过便捷的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
现在,你是上海人,我是杭州人,他是苏皖人。以后我们都是“长三角人”。
欧阳修曰:“无障,风不停来,风不停去。”等疫情散尽,风雨平息,我们一起在长三角27个城市来来去去。
(原题为《上海人爱苏杭,杭州人爱贾绍虎…大数据通勤报告看“长三角人”如何抱团!》.编辑张辉)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