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衢州街。衢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北京12月8日电(张斌)浙江最西部的内陆城市衢州,是孔子后代的故乡和第二故乡,是儒家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历史上,儒学兴盛,人才辈出。孔氏南宗寺位于衢州市区,是中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寺之一。
“东南阙里、南空圣地”是伴随当地发展而来的好名声。近年来,当地政府“让南空文化发扬光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响“南空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打造文明城市。
日前,承载着当地258万市民的期望,衢州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南空圣地”的仪式风格代代相传,演变成今天的新文明。
文明是有管理的。
2019年元宵节期间,气势磅礴的“新安湖光影秀”在衢州如期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衢州标志性建筑水厅门历史文化街区再次成为“网络名人”。然而人群退去,留下一片狼藉。媒体曝光后,引起热议。”对待不文明行为,必须严控重罚,加强曝光,建立‘不礼貌’与‘不诚信’挂钩的机制,不给不礼貌留下任何空间空!“一些市民直言不讳。
提高文明水平从来都不容易。文明社会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我们不仅需要有说服力的说服,还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刚性的制度,严格的管理,才能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最终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明是有管理的。2019年4月,衢州出台《礼貌好人榜、失信曝光平台》操作细则,围绕“发现、采集、核实、制作、联审、刊播、奖惩、诚信”等具体流程进行统一部署,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加快落实。由文明城市创建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安局、大数据局、业务办、交警支队、新闻单位等部门共同建立了“披露-核查-处罚-曝光-复制-诚信记录”的完整闭环,形成了一套反应迅速、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特色鲜明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有效整治不文明行为的闭环体系。
文明赋能城市。
2020年5月15日,《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全票通过。这是衢州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批准的第十部实体法规,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条例重点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对公共场所、出行、饲养宠物、饮食等12个方面的公民文明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并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该规定还充分结合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对文明行为的新要求,包括戴口罩、使用公共筷子和勺子、禁止过度食用野生动物、倡导鞠躬仪式等。
两个月后,当地政府正式推出“衢州礼貌指数(CI)评价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各地各部门文明礼貌的总体情况,综合反映各地各部门的文化底蕴、文明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季度考评,由衢州市文明委牵头,以暗访为主实地考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由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公平公正。
“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化和完善了衢州市文明城市创建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为衢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衢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以文明促进条例这一“硬制度”促进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依法纠正和处罚不文明行为,有利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文明融入了城市的血液。
在衢州的不断探索和治理下,文明已经融入了城市的血液,流进了衢州市民的血液。
今年6月9日,早高峰期间,衢州市区路口的非机动车道上,近10辆左转非机动车自觉排成一排,为直行非机动车让路…执勤交警方云峰用手机拍下了这暖心的一幕,并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引来众多网友转发留言:“素质高,形象好,这才是有礼貌的衢州人。”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创文使大部分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礼貌’。”方云峰说,对于一线交警来说,这样的场景是我们公司常见的空,一件小事足以体现衢州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
一条斑马线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温度和文明程度。有时候,一个细节能打动人心,甚至让人爱上一座城市。
一年前,来自安徽的马玲一家定居衢州。马玲和丈夫以前在苏州、无锡做房屋外墙装修,两年前来到衢州。“感觉衢州是个有温度的城市,离老家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打算买套房子住在那里。”马玲说,他拎着大包小包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一靠近斑马线,公交车和私家车就踩刹车,排成一排停了下来。“当时对衢州就有好感。”
将文明融入城市的血液,自古知“礼”的衢州人深知传承至关重要。
据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6个升级版城市未成年人社区活动中心和56所家长学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组织亲子活动6000余场,家庭教育讲座3200余场,义务家庭教育活动2000余场。截至2019年底,衢州以99.09的总分,在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的141个地级以上城市和城区中排名第一。(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