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读研费用一览表)「建议收藏」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读研费用一览表)「建议收藏」杨的部分手稿 晚年的杨宪益夫妇在北京晚年的杨和夫妇都在北京。 1941年,杨与结婚并合影。 杨文·老阳·咸宜(1915-2009),因为《红楼梦》。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斯刚刚出版了《石…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晚年的杨宪益夫妇在北京晚年的杨和夫妇都在北京。

杨文·老阳·咸宜(1915-2009),因为《红楼梦》。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斯刚刚出版了《石头记》的英译本(1973年至1986年共出版了五卷)。两年后,中国也出版了《红楼梦》的英译本(1978-1980,共三卷),由杨、夫妇翻译。《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出版是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史上的里程碑。霍的意译和的直译,代表了文学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两种译本的不同特点和效果,几十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比较研究的话题。

杨对中国文学英译的巨大贡献远不止《红楼梦》一部。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杨和他的妻子一起把一千多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翻译成英文。涵盖了古代先秦散文、敦煌变文、唐传奇、唐诗宋词、宋明歌谣、清代小说、现代文学中的小说戏曲散文等文体。他的作品从《诗经》、《楚辞》、《史记》、《紫同治剑》到《长生殿》、《儒林外史》、《老残游记》、《鲁迅文选》、《阿q正传》、《白毛女》等等。从屈原、司马迁到鲁迅、巴金、王安忆…跨越2600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系列翻译作品多达一百多种。清单浩如烟海,前面的文章只是随便说说。

英国汉学家明福德这样评价这对年轻夫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那些在困境中研究中国文学的西方人来说,他和乃迭是当时活生生的传奇。”“如果没有他们极其丰富的翻译成果,我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开始。”由此可见杨夫妇在翻译界的崇高地位和卓越声誉。

除英语外,杨还精通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而英国人则精通古法语。他们两人还把这些西方古文的很多名著翻译成了中文,比如拉丁语的古罗马诗歌,希腊语的荷马史诗,中世纪法语翻译过来的中世纪法语史诗。

这对年轻夫妇翻译的许多中国古代和当代文学名著被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的大学选为教材,对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英国汉学学会、意大利但丁学会和香港翻译学会都授予杨荣誉会员或院士称号。

2009年,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是当代中国翻译界的最高荣誉奖。只有季羡林和杨获得了这个奖项。

老阳在同一年去世,说这对夫妇“几乎翻译了一部中国文学史”,是言过其实的。其实以后可能很难有人配得上这个荣誉称号了。

一代天才学者

杨的人生太精彩了。这里只是几个亮点。

杨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天津中国银行的第一任行长。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诗文,12岁写下“汝嫣剪残红杏雨,泣莺哭断青杨烟”的诗句。我也喜欢看老庄,笔记本公案小说,武侠小说。13岁进入天津新教会学校,英国老师全部来自英国名校。在晚年,他回忆说,“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很快地阅读英文书了。……通常我一天看一两本书,所以我读过几乎所有欧美最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的作品。”19岁到伦敦,只苦读了5个月,就通过了牛津大学拉丁语和希腊语专业的笔试,进入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攻读希腊语和拉丁语荣誉学位。

在牛津大学,杨爱上了英国女孩,为了她,他选择了英国文学。她学的是法国语言文学,但为了他转了中国文学。她是第一个获得牛津大学汉学荣誉学位的人。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杨拒绝了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机会,决定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来自中国,所以我从未想过离开中国。”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

1940年,夫妻俩在抗战时期回国,先后在重庆、贵阳、成都等地任教。他们流离失所,生活艰难。1943年,他们进入梁实秋主政的重庆国家编译馆,开始以英译中国典籍为终身事业。1949年,两人婉拒了时任国民党第二任教育部长的杭的赴台邀请。建国后,夫妇二人应在北京主持安排外文出版社的刘尊启,被调到该社从事专业翻译工作(据:1941年,刘尊启曾是新加坡《南洋商报》总编辑,80年代末,刘老率团来访,笔者有幸在仁定巷报业中心参加接待)。

除了翻译数百部中国文学名著,这对夫妇还负责翻译大量领导指示和文件。“文革”期间,他们被错误地关押了四年。出狱后,夫妻俩全身心投入到翻译中,翻译出来的佳作堆得和人的身体一样高,名副其实的“作品”。

打油诗的风格和气质

杨在翻译方面的非凡成就既是技巧也是语言天赋。至于老阳的翻译世界,作者学识不够,涉猎不深,所以敢于批评。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他晚年写的打油诗,这是一个展现他文人性格和才华的个人世界。

民国以来,不少新知识分子爱写打油诗,如胡适、蔡元培等名家,都有此一手。周作人更出名的是他的打油诗(又名《杂诗》)。当代名人启功也写了许多打油诗,比如他著名的自撰墓志铭。

杨于1972年被释放,出狱后,又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从那以后,他的诗歌繁荣起来,写了很多打油诗。出狱后写下第一首诗《狂言》:“兴来纵酒狂言,鳄鱼历经风霜。大跃进的时候,可以在桃花源里犁地。我不怕回监狱,那你担心天气不好干嘛?乘东风同心协力,余匪尽灭。”已经透露出他的打油诗风格和气质。

老阳的打油诗,无论是自嘲还是编年史,都是一种生活中的“带泪的微笑”,用笑声和痛斥来讽喻这个世界,但总有它的理想感悟。比如嘲讽人世间的《时装秀》说:“时装秀到了高潮,现在楚国爱细腰。莫是如此的优雅,她穿着一件窄旗袍。”再比如《关于住公寓的感受》,自嘲:“一生漂泊等流浪汉,到处唱歌打油。不生产很难找到四合院,剩余的钱只够二锅头。人间金屋虽少,天建成白玉楼。人一笑置之,置之家,故居一待数年。”

再如《老年》诗:“已近黄昏,想轻言也无能为力。哭得早成了强弩之末,离团时依然怀念故人的恩情。”心胸开阔,有情有义(念老朋友的恩情),不要自怨自艾。

晚年,杨在北京家中的墙上,挂着北京名人王送给他的一段悼词:“圣贤皆寂寞,真名士相亲相爱。”但他从自己的笔记中说:“比圣贤还难,冒充名士;不甘寂寞,浪漫一点。”

文笔旷达幽默,却棱角分明,是学识、人品、才华的交汇。只是他的孤独和爱。有多少人知道?也许,他没放在心上。因为看透了,就无所谓了。

手稿机会

老阳的才华和气质令人向往。老阳生前,共出版了五部与他相关的传记,分别是:

1.杨·:《从富家少爷到同志党员》(意译书名),意大利文译本,1991年在意大利出版。

2.杨·:《忆载酒舟失之年》,中译本,薛洪石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

3.邹挺:《永恒的追求:杨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4.杨·:《白虎:杨·自传》(中译本:白虎堂据传),英文手稿,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5.雷音:《杨传》,作者自费出版,2004年7月(香港明报出版社2007年正式出版)。

在这五部传记中,有三部署名为杨的,其实是同一部作品,因为原稿是英文的,而意大利文和中文文本是别人的翻译。

这本英文打字机手稿是杨唯一的英文自传,是他的意大利朋友(但丁学会的一位学者)在1990年写的,英文手稿当年就寄到了意大利。另外两部中国传记,分别由邹廷和雷音撰写,取材于他们各自与老阳的交往和其他材料。

由此可见,杨生前并没有写中文自传。然而,在2015年,笔者有幸见到了一批老阳亲自撰写的中文自传手稿!这些手稿最初是老阳在二十多年前写给他的第一位中国传记作家邹廷的,并为他的家人公布。

附在手稿上的是一封信,甚至完好无损。信的内容是老阳应邹廷的要求,于1976年至1984年10月回到牛津大学担任讲师的经历。信封上只写着:“邹婷/杨同志,中建中文版编辑部4楼”,明显是有人直接递过来的,而不是邮寄过来的。

整部手稿由九个纸质副本组成,共96页。题目如下:《雪》《我十七岁写的古诗》《解放战争杂记》《我与人民联盟的交往》《解放后的风风雨雨》(1949-1952)《解放后的风风雨雨》(从北京到1957年反右)、《解放后的风》。因此,除了与他早期生活有关的第一部,它都是关于他从40年代末到晚年的经历,这相当于老阳后半生的自传。

老阳亲自撰写了这批中文稿件,并交给邹廷,认为是为了确保与内容相关的人事账目无误。或许他以为传记是全部收录的,但邹廷的作品是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发表的。或者是因为当年的出版情况,只选录了这些手稿,没有收录原稿,所以外界并不知道老阳有这些中国自传手稿。多亏了邹廷,这些手稿才得以保存。

近年来,许多杨的传记或亲友回忆的作品相继问世,但只有一本是生前写的自传。只是手稿不是手写的,是英文打字稿。

据我所知,这些当年老阳写给邹廷的手稿应该是老阳唯一的中文自传手稿。虽然不全是传记,但很少涵盖他的后半生。(曹丹红)

来源:中国作家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063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27日 13:40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27日 14: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