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目前,中国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和天津。四个直辖市的设立,从历史背景和行政区划来说,都有其自身的原因。
但只有天津曾经是省会(河北省),之后是直辖市,其间经历了直辖市和河北省省会不同身份之间反复转换的复杂过程。
▲天津港
直到1967年,天津才彻底脱离河北省,成为直辖市。也是少有的由省会转型的直辖市。
不得不提的是,天津有着鲜为人知的多次作为河北省省会,数次成为直辖市的历史。为什么天津成为直辖市而不是河北省委?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北京和天津的存在,让河北的轮廓很奇怪。
另外,虽然天津直辖市目前是一个1.2万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但原直辖市的范围只是很小的一个区域。
中国成立后设立的天津直辖市,只有100平方公里左右的老天津市和“沿海飞地”——塘沽区。
▲天津主城区与沿海飞地不相连。
那时,天津甚至还不是一个沿海城市。天津是70年代前河北省很多地方逐渐合并后才形成现在的版图。
天津究竟是如何从河北省的一个小港口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河北省的省会,最后不作为首都而成为独立于河北省的直辖市的?
▲天津市地图
一、津冀本兄弟
368年,明成祖朱元璋,洪武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继承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南京周边设置直隶省。
同年,蒙元政权被推翻,收复了汉人失守数百年的华北战略要地十六州。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大部分所在地。
▲十六都道府县
但北元残余仍在,这里的边防至关重要。为了巩固边防,朱元璋在北疆封了几个儿子,他们被封在北平,即元世祖朱迪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指定他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文健上台后,大规模地割据诸侯,导致了文健明初二年(1400年)王艳朱迪发动的“靖南之战”。
朱迪跨过今天天津地区的大运河,推翻了南方的文健朝廷,称帝,国号永乐。这场战争也改变了天津的命运。
▲京南之战
在永乐皇帝渡河的地方,南运河与北运河在海河交汇,形成三岔河口,被称为“三汇海口”,是华北地区江海交汇的战略要地。
永乐二年(1404年),永乐皇帝朱迪将渡河的地方命名为“天津港”,意为“天帝渡河的港口”。考虑到天津特殊的战略地位,他下令在此建城,设置天津警备,后又增设天津左警备和天津右警备。
▲天津的海河水系
河北省的雏形:北直隶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永乐皇帝登基后,保卫蒙古的边防需求依然存在,而南京离北方太远,不利于北方边防。于是北平改名北京,首都迁回北京,称为首都。
▲田字守国。
迁都后,今天的京津冀三省被划分为北直隶省,不同于明初建立的南直隶,直接隶属于首都。
▲今天河北省的雏形:明朝北方直隶行政区地图,天津三围也在其管辖之下。
历史上,天津和河北是出生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孪生兄弟”。但当时北直隶仍属首都六部直接管辖,没有省会和总督。天津三味当时只是北直隶河间府下的基层军卫所。
清入关后,由于不再有两个直隶,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天津三卫合并为一个天津卫。
▲清代直隶省行政区划图
清代直隶省虽仍设在首都,但顺治十八年(1661年)以后,有了直隶总督,直隶军政长官,直隶总督及其府邸是河北省和省会的前身。
▲第一任直隶总督苗成。
天津卫隶属于直隶省,具有军事防御、水陆交通和为首都盐场提供盐资源等多种功能。
对盐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供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清朝统治者比明朝更加重视天津的战略地位。天津繁忙的港口也促进了城市本身的发展和繁荣。
▲明朝的行政区划
随着天津在直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清朝一挥手,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由卫升为周,六年后又升为傅。
天津府吸收河间府的青县、静海县,沧州本身及所辖的南皮县、庆云县、盐山县,成为管辖天津、静海县、青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沧州的天津府。它已成为直隶十二府之一,在直隶省的地位日益关键。
▲清代直隶中部地图,其中天津府已成为相当管辖的一个府。
天津的地位虽然升级为府,但在清代“省-府-县”三级行政区划中,成为仅次于省级的行政单位。
然而,直隶总督府,即直隶首府的荣誉,却是最先被否定给它的。直隶总督官邸长期稳定在保定。直到清末,保定府都是直隶总督的驻地。
▲保定地势险要,靠近首都,有足够的能力辐射直隶全境。
到了清朝,弓马得天下,所以更加重视首都的陆上防御。选择直隶首都的首要标准是距离首都足够近,能够及时传递人力、物力和信息,有足够的防御能力保卫首都。
天津政府虽然离首都很近,但升级为首都已经来不及了,省会大局已定。第二,当时的清廷注重陆上防御,没有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然而,现代海上欧洲列强的炮声改变了这一切。
▲保存至今的保定直隶总督署。
二、风水轮流转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甚至用炮舰强行炸开了首都的海上门户天津,最终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迫使清朝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天津在华北入侵中首当其冲,受灾更重。然而,它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天津大沽口,曾是清军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的前线。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建立了英租界,随后列强纷纷效仿,开辟了大量毗连的各国租界区。
列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要去首都与清政府谈判,而天津租界是离首都最近的租界,因此更受列强重视。
九个国家先后开出天津租界,清末民国时期几乎占据了天津市区的半壁江山,为中国之最。
▲20世纪的天津地图上,彩色区域是租界区,其余是以天津老城为中心的中国区。
列强带来的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经验和宝贵人才成为天津近代化的动力,租界成为天津近代化的先行者。
▲近代天津建造的西式建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寻求近代化和自强之路,开始了洋务运动。
1870年,清政府授予新任直隶总督李鸿章督办洋务海防的钦差大臣,称为“北洋商贸大臣”,又称“北洋大臣”。从李鸿章开始,形成了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的统治。
▲直隶总督、首任北洋大臣李鸿章。
由于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天津,后有攻都的教训在先,李鸿章提出了天津作为“首都门户”的重要性,将天津作为华北洋务运动进行现代化的中心地区。
天津也获得了中外携手建设的发展红利。
▲洋务运动重建的大沽口炮台修复沙盘
清政府借助外籍人才,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机器制造局、海军商务处、轮船招商局天津分局、开平矿务局、大庆邮局等一系列近代工商机构和企业。
为了向西方学习,这些机构和企业大多在天津租界区附近落户,加速了租界进入天津的现代化进程。
到19世纪末,天津已拥有36家近代工矿企业,成为直隶乃至华北地区的大都市和工商业中心。
▲天津九国租界地图。广阔的租界成为天津现代化的便捷桥梁。
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的新形势也随着洋务的需求改变了直隶总督的住所。直隶总督作为“总督”,要在保定履职,而作为北洋大臣,却要在天津办公。
于是从1870年开始,直隶总督由常驻保定改为夏季在天津待半年,冬季天寒地冻后回保定待半年,天津成为半个省会。
到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新政的颁布和租界发展的内外推动,天津的近代化和经济发展继续稳步推进。
新政实施期间,天津创办了直隶技术总局、考场、实习工场、叶全铁厂等新企业。20世纪初,天津的工业企业激增至139家,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发达的城市。
别说直隶首府保定,就算是北京的首府北京,在当时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上都不如天津。到19世纪末,天津的地价是首都的好几倍。高地价表明城市发展程度高,人口密度大。直到民国时期,北平人口(167万)仍略低于天津(170万)。
▲时至今日,天津的意式风情街建筑依然可以看到近代天津的繁华影子。
此时,地处内陆、发展远远落后的天津省会保定,已将省会功能逐步转移到天津。
毕竟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对外交流,保定都不再是天津的对手。连直隶总督都半居天津,保定的省会地位岌岌可危。
▲李鸿章的继任者袁世凯
1902年,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天津站训练开始,他更加关注天津。他干脆把保定的直隶总督署迁到天津,在天津新设直隶总督署。
此举代表袁世凯将直隶省会彻底“搬”到了天津,天津成为事实上的直隶省会。天津离真正的“优越”省会只有一个名分。
三、省会与直辖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后的民国二年(1913年),以袁世凯为总统的北洋政府名义上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因北京仍为首都,直隶省建制不变,但天津已正式定为直隶省新首都。这是天津第一次正式成为直隶省会,也是最后一次。
首都天津已经这样做了十几年了。整个北洋时代。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相比,政府更迭如旋转木马,天津的省会地位稳如泰山。直到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发动“二次革命”,打败张,夺取直隶。
▲北洋军阀的主要人物,大多出身于天津站。
政府对直隶省的名称和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直隶省按唐河北路旧称改名河北省,冀州古称简称“冀”。这两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为了避开北洋系的发源地和传统根据地天津,保定重新定为河北省省会,北京改为北平。
由于种种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将国内12个主要城市设为直辖市。北平和天津都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政治经济地位特殊。国民政府接管后,它们被设为特别市,由南京直接管辖。这就是京津直辖市的雏形。
▲中华民国12个直辖市
当然,由于国民政府对不平等条约的承认,除了一战后收回的德奥租界和苏联归还的俄租界,天津还有英、美、法、日、意租界,这些租界仍然是“中国”。
▲天津法租界
当时主政河北和平金的军阀阎锡山说,保定经济落后,设施失修,不能满足省会的需要。他提出河北省留在天津。经与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协商,天津特别市仍定为河北省省会。
平金(北平、天津)特别市虽属中央,却能成为河北省会,因为平金离河北省会南靖太远,北方势力盘根错节,地头蛇不压地头蛇。蒋介石只能按照阎锡山的意愿安排河北省会,天津成了“兼职”首都的特别城市。
▲山西军阀阎锡山绰号“阎老西”
阎锡山很快就发现了隐患:天津的外国租界可以为名人提供住所,为与外国的交流提供条件。例如,被废黜的皇帝溥仪于1924年被驱逐出紫禁城,他搬到天津建立了另一个小法庭。
对于很多未能下台的北洋政客来说,天津不仅具备上述条件,而且他们大多来自天津站,天津是他们的“故乡”和根据地,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在天津冬眠。
▲居住在天津的末代皇帝溥仪
列强和国内势力在天津盘根错节。如果天津还是河北的省会,这些中外势力会对省政府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威胁。
河北省政府负有管理华北的关键责任,这超出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因此为了稳定起见,必须谨慎选择。因此,1928年10月,河北省联社迁至北平特别市。
河北省会在几个月内数次迁移,可见当时的政局复杂,尤其是天津。河北省的省会北平建立时间不长。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等新军阀爆发混战——中原大战,再次改变了河北省的格局。
▲中原大战态势图
南京的蒋介石与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相持不下,在矛盾激化下爆发了这场战争。阎锡山曾自称“国民政府主席”,占领北平自立门户。
在张学良东北军的帮助下,中央军很快打败了冯岩的军队,阎锡山被迫下台,中原大战以南京国民政府的胜利而告终。
蒋介石虽然赢了,但他觉得北平的势力比天津的势力更难控制。为了避免河北再次被割据势力占领,河北省政府得以稳定运转,将省会迁回天津。天津也作为一个特别城市被废除,并再次成为省会城市,直到1935年,抗日战争前夕。
▲日军逐渐侵占中国领土。
此时华北早已被侵华日军侵占,日军还在步步紧逼,试图排挤河北省政府,占领天津。
1935年5月,日军上演了亲日通讯社社长被暗杀的阴谋“河北事变”,并以此为借口在天津河北省政府门前示威,提出了包括将河北省政府迁至保定在内的一系列无理要求。
一向软弱、受日本妥协的南京政府再次让步,完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派何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订立协定,史称“何美协定”。
河北省政府从天津迁到保定,省会完全是日本侵略造成的,天津重新成为特别市,几乎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囊中之物。
▲《和美协议》签署现场照片
1945年抗战胜利,一度被占领的天津和河北省被收复。天津和河北的行政区划也面临新的调整:收回所有租界区的天津,重建特别市,河北省政府几经搬迁,最终落户河北省传统省会保定。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8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金战役,1949年1月,天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天津与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12个城市一起更名为“直辖市”。与今天相比,当时的直辖市数量非常多。
但后来由于国家计划和经济建设的要求,大部分直辖市都被取消了,而天津由于其在华北的特殊地位和国家政策的考虑,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至今的直辖市。
四、分合尘埃定
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今天的地级市的行政区划(当时的“市”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主城区),首次实行“省-地(区)-县”三级行政体制。
特殊地区(区域)类似于古代的“政府”,介于省与县之间。
河北省还在城市周围和县管辖下建立了许多特区,包括“包围”天津市的天津特区。
也就是说,当时有两个天津,即河北省天津特区和天津直辖市。当时天津特区下辖十县三镇,地域辽阔,构成了日后天津和廊坊的基础。
▲1951年河北省地图。当时的天津只有今天的市中心区和滨海塘区。
建国初期,天津直辖市与今天的直辖市相比非常小,仅包括老城区和沿海的塘沽区。塘沽区作为一块“飞地”,也被当时的河北省天津县分割开来。
对于城市化的天津来说,天津特区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天津的城市发展和扩张提供新的土地。中国成立后,天津在不断兼并河北省天津特区各地区的过程中,规模迅速扩大。
▲1953年天津及天津特区区划图
1952年至1953年,曾经“包围”天津市的河北省天津县被分批划归天津市,天津县的建制被取消,成为历史。
1958年,汉沽市并入天津,改称汉沽区,天津市的版图几经扩大。
▲天津县的合并,不仅把天津主城区和沿海飞地连接起来,还把天津的范围扩大了几倍。
1958年,天津也迎来了命运的巨大转折:天津竟然取消了直辖市的设立,并入河北省成为省辖市!
当然,以天津的地位而言,不可能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这次合并代表了中央政府的新决策——将天津改为河北的省会。
同年,天津特区与南部面积几乎相等的沧县特区合并,使天津的面积一飞冲天,北至蓟县,南至山东德州,达到了历史上天津面积的最高峰。
▲1960年河北省天津市地图
天津之所以被河北省重新合并,原因在于河北省领导人在中央的斗争。
早在1954年,河北省领导就向中央提出将天津并入河北省。
原因有三:第一,天津原本是河北省的一部分,是河北省曾经的省会之一;
其次,河北省作为沿海省份,缺少一个大的港口城市(唐山是传统的工矿城市);
最后,河北省找不到真正的大城市,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缺乏带动发展的“火车头”。1958年,这一提案获得通过。
天津虽然又成了河北省的省会,但是从上到下都不是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天津被“降级”,还因为天津并入河北,是党中央在河北省的提议下安排的,目的是让天津为河北省的发展建设服务。
天津只是得到了省会和部分官校的地位,却是以对河北省发展的贡献为代价的。
不仅大量工矿企业搬迁到河北省其他地区,还被河北省领导点名:“天津的工业不是大发展,要适当收缩”。
天津领导人的愿景是使天津成为北方的工业基地,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现在他成了河北省的“打工仔”,所以有很多抱怨。而他们的抱怨也是有道理的:1958年到1967年期间,天津是河北的省会,天津的GDP坐了“过山车”,一路上上下下,却没有一点起色。1966年产值(39.31亿元)比1959年产值(41.25亿元)少。
▲庐山会议旧址,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天津市委因“降职”无法出席省会议
天津不仅为河北省贡献了大量资源,而且从中央划拨的资源在市级层面也不再直接可用,而是由河北省二次划拨,自然导致其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虽然天津和河北省在合并时也有过资源互通、发展互助,但天津这个“火车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也是事实。
从中央到地方,认为津冀合并决定不妥的声音越来越多。
而且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不好,沿海城市受到苏联海军威胁,大量工业企业和党政机关内迁,天津有40多家工业企业内迁。天津的河北省委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
1967年初,中央宣布天津由河北省辖市改为直辖市,河北省于1968年迁至保定、石家庄。天津和河北省再次“分家”,至今仍是如此。
▲1961年后,天津辖区缩小,天津地区和沧州地区重新划分。
1973年,天津市将河北省的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五县合并,基本形成了现今的天津市区划图,这也是天津市最后一次大的区划调整。
之后天津特区剩余辖区更名为廊坊,1982年廊坊改为地级市。
▲2009年以前的天津市辖区地图。2009年,汉沽区、塘沽区、大港区并入滨海新区。
天津与河北省的分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天津“独立”于河北省,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作为北方特大城市和工业基地,在华北乃至全国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而天津却在近代短短百余年间崛起,不仅因为其毗邻北京、地处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更因为其领先于河北省各地,成为华北近代发展的先行者和推进器。
但河北省“失去”天津后,经济规模大不如前,河北省被天津、北京包围,还面临着京津的“虹吸”。
然而,天津目前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困境,其GDP在中国大陆的排名从巅峰时期的第五位下降到第十一位。所以近年来网络上对很多“天津要重新成为河北的首都,促进河北发展”的声音感兴趣。
▲2021年,天津GDP全国排名第11。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