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从视若珍宝到变成负担,田间秸秆经历了哪些变化?
在我记忆中的80年代,没有秸秆处理难的问题,也没有焚烧秸秆的现象。地里产出的秸秆甚至可以用宝来形容。
稻草之所以在当时极其值钱,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喂牛羊,家家户户都要生火做饭。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外出打工的概念。一个家庭的牛羊养殖需要大量的秸秆,生火做饭也需要大量的柴火。作为农村生活的必需品,秸秆成了农民的依靠。
家里要喂的牛羊多了,地里产出的秸秆就被拉长了,做饭用的柴火就被到处都是落叶和干枯的杂草代替了。
90年代,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业逐渐减少,生火做饭所需的柴火也急剧下降。田里的稻草突然变得没用了。焚烧秸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
然而,随着秸秆焚烧现象的增多,产生的烟尘给大气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禁止秸秆焚烧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
随着秸秆禁烧的全面实施,如何在田间处理秸秆成为新的问题。秸秆还田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秸秆回收面临着成本高、时间集中、工作量大的问题。
秸秆还田副作用明显,秸秆回收遇难题
随着秸秆在田间的堆积量逐年增加,堆积的秸秆在土壤中的腐烂需要另外一个过程,剩余的秸秆对下一茬作物造成了很大的副作用,如挂种空,腐烂的过程,作物对氮素的竞争,病虫害的增加等。
随着秸秆的副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民要求焚烧秸秆的呼声越来越高。当然,也不可能放松秸秆禁烧政策。所以,如何让田里的秸秆有个好归宿,成了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减轻秸秆还田的副作用,许多地方采取为农民免费深耕土地(每三年一次)、鼓励养殖企业增加田间秸秆回收、鼓励资本设立秸秆回收中心等有效措施。
但秸秆生产的时间相对集中。除了秸秆还田,由于需要种植下一茬作物,留给秸秆回收企业回收秸秆的时间不会太长。短时间内回收大量浓缩秸秆也是一个难题。
秸秆处理是个超级工程,解决处理迫在眉睫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4月25日文章,农业农村部对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专项规划。文章指出,应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坚持农业优先的原则,以肥料、饲料和能源为主攻方向。此外,要在全国建设300个重点县和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确保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并加强示范带动。
秸秆处理是一个超级工程,因为它具有产量大、生产时间集中、处理成本高等特点。怎么解决,单纯依靠个人或者团队的力量是没有用的。只有全国统一行动,在施肥、饲料、能源三个方向寻找秸秆最低处理成本,实现成果价值最大化,才符合参与秸秆处理各个环节的利益。
对此,有专家建议,在乡村建立秸秆处理中心,在乡镇建立秸秆回收点,在县级建立秸秆消化企业,应该是最划算的回收模式。一旦秸秆产生了价值,所有的前提投入都会有回报,秸秆不会成为田地的负担。
最后,专家还表示,随着秸秆处理的大方向,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商机。与其简单粗暴的焚烧,不如积极参与秸秆处理这一项事业,集中一切力量一起把它做成功。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