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在网上看到几组母子的照片,我很开心。
和杜海涛自己的妈妈,在长相、穿着、气质、品味上的相似度是99.99%。看来杜的妈妈也很开朗乐观。
王力可·包强的亲生母亲,她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脸庞让人觉得很亲切,如“清风拂面”~ ~ ~
还有,张伟和妈妈同框,在一个综艺节目里被“恶搞”,但也没有违和。我妈的基因太强了,这点我也说不上来。
不仅在娱乐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男生的长相和气质都像妈妈。
“儿子跟着妈妈”这种说法绝不是随便开玩笑,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里面。从遗传学的研究来看,一个男孩真的很容易遗传到母亲的某些特征。
家有男孩,容易遗传妈妈3大特征
①外观。
男孩更容易遗传母亲的五官,尤其是肤色和眼睛。
如果母亲皮肤白皙漂亮,儿子也是大概率的“小白脸”,颜值也很在线。
我上小学的时候,80年代,物资不多,妈妈们穿着都很朴素。我的同桌看起来很干净,她的围兜总是很干净整洁。有一次下课,看见一个又高又漂亮的阿姨来接他放学,才知道那个漂亮的阿姨是他妈妈。
母亲在无形中扮演着男孩“美育”的第一人,影响着男孩的审美情趣和形象气质。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长相主要来自于父母显性基因的遗传。大眼睛和双眼皮都是显性基因。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这样的,那么孩子会大概率遗传这些特征。
我和老公都是双眼皮。我是外面的一对,他是里面的一对。大宝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怎么是单眼皮。后来打开后发现是个小内翻。
妞妞特别有意思。生下来的时候,护士姐姐很惊讶,说:“她是个双眼皮的小姑娘。”妞妞走到哪里,大家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她的双眼皮,让我很好奇。双眼皮是稀缺资源吗?这么多人惊讶?
②智商水平
美国学者对2000个家庭进行了统计调查,发现母子智商的相关系数为0.443,而父子智商的相关系数仅为0.411。相关系数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虽然父母双方都会对男孩的智力产生影响,但男孩的智商主要遗传自母亲。
科学表明,智商受遗传影响,约占50%-60%。决定人智商的遗传基因主要在X染色体上,男生只有一个X,女生有两个X。可以说,男生的智商全部遗传自母亲,而女生一般受父母影响。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告诉广大女生:“永远不要找一个太聪明的老公,这意味着你会得到一个更聪明的婆婆。”
似乎一个聪明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更聪明的婆婆。
我们办公室一群生了儿子的女生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也发现,一般来说,“女强男弱”的家庭,第一胎生儿子的概率更大。
虽然智商是遗传的,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智力是有影响的。但后天的成长环境、教育理念和孩子自身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这很关键。
③身高和体质。
古语有云:“父倒,母倒。”带着不屑和嘲讽的话语,认为母亲个子不高,会大大降低儿子身高的概率。
一般来说,高个子妈妈生的男孩一般都不会太矮。
这是因为母亲会将自己负责细胞能量代谢的线粒体DNA遗传给孩子,男孩的概率大于女孩。
对母亲男孩的身高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孩子身高的百分之三十是后天获得的,与营养摄入、健康作息、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密切相关。有效的刺激可以加速孩子骨骼的快速生长发育,使他“高出别人一头”。
大部分是70%受父母基因影响,各占50%。
用FPH身高测量公式,可以大致算出孩子身高的范围:
男孩成年身高(cm) = 45.99+0.78×(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
女生成年身高(cm) = 37.85+0.75×(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妈妈个子不高,爸爸却有1.8米多,孩子也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另外身体营养各方面都能跟上,所以不会太低。
妈妈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注意事项
虽然母亲和儿子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但母亲在抚养男孩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烦恼:如果儿子“粘”着母亲怎么办?儿子缺乏男子气概怎么办?儿子总是调皮怎么办?
可以说,从知道男婴怀孕开始,母亲就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①妈妈怀孕的时候要保持好心情。
影响男生的雄性激素大部分是睾酮。妈妈怀孕时压力大,心情不好,会导致睾丸素分泌减少,身体发育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男孩和婴儿后天同性恋。
②在男孩10岁之前,及时牵手。
男孩的生理结构注定了他的心理发育会变慢,情感上更依赖母亲。在儿子还是个小男孩的这个阶段,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多陪陪他,和孩子建立一个“情感账户”,多“存钱”进去。
③10岁以后,及时放手。
从男孩到男人,妈妈要及时放下,试着让他做一个真正的男人,有责任心。
要树立父亲的权威和偶像角色,让父亲更多地参与男孩的游戏世界。母亲帮助父子搭建沟通的桥梁,充当调节者的角色。
在儿子青春期前后,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做一个“少女迷”,鼓励他表扬孩子,让他自信起来。
男孩和母亲的关系值得关注,行动和思考,处理得当。如果双方保持紧密松散的关系,就会收获彼此的完美人生。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和谁在一起?欢迎留言互动交流。
豆芽妈妈,职场二胎宝宝妈妈,上海大学MBA学生,心理咨询师,专注于儿童心理与成长。
喜欢我的内容,关注我,继续和你分享交流家庭教育干货知识和育儿故事。
育儿路上,一起走,不要一个人。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