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来源:刘、/光明日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吟诵。”这本由清代退休学者编辑的唐诗书籍,是专门为儿童学习唐诗而设计的。《唐诗三百首》印出来后开始流行,影响不仅限于儿童读物,很多成年人也了解了唐诗。
《唐诗选本》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三百余种。其中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是《唐诗三百首》。”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孙启南说。
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末,唐诗300首,有插图、字帖、注音、朗诵、英译等数百种版本。2019年,全国开始统一使用该部编写的语文教材,《唐诗三百首》也被列入其配套的36部阅读经典。
但2021年中文核心期刊《文艺学》第1期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唐诗三百首的软硬伤及其成因》。文章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定光说:“唐诗三百首,各种错误总共涉及一百多首。如果不修改,就很难承担起普及唐诗的责任。”
三个“软伤”,五个“硬伤”,《唐诗三百首》看起来有点“伤痕累累”
2015年,李鼎光担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监。他说:“在节目录制现场,我发现选手们背诵的诗句很多都是错的。指出后玩家不以为然:诗句明明是书上的。他们怎么会错呢?”
李鼎光发现参赛选手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李鼎光说,他之前研究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就发现了错误。这一次他下定决心尽可能找出所有的错误。
李鼎光认为,《唐诗三百首》有三处“软伤”,五处“硬伤”。《唐诗三百首》不选张、李贺、罗隐等名家的诗;共选录了17首宫怨诗和14首关于永远在我心中的诗,加起来有30多首;在唐诗选本中,崇杜抑李、重李商隐轻白居易的倾向明显。李鼎光将其视为三大“软伤”。
他还列举了五种所谓的“硬伤”。首先,作者张观·戴笠。李鼎光认为《贾岛遗书》的作者应为,李聘《过汉江》的作者应为宋。诗人的时间归属也有错误。三百首唐诗单独排列,诗人按“早盛中晚”时代排序。书中,中唐诗人贾岛的一篇缺席笔记排在晚唐诗人李商隐之后。盛唐诗人金昌绪的《春怨》在晚唐诗人李聘之后。诗体分类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王维的《洛阳伽蓝记》、杜甫的《冰车行》、《二为道》、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唐代典型的“七言绝唱”,但的退休学者却把《洛阳伽蓝记》、《冰车行》、《二为道》列为“七言乐府”,而《长恨歌》。
还有“擅自降低原诗标题”的问题。据李鼎光初步统计,300首唐诗减少或改动了近20个标题。比如裴迪的《崔九要马上离开南山》被简化为《送崔九》,李白的《黄鹤楼去扬州别孟浩然》被简化为《去扬州别孟浩然》,《静夜思》被简化为《夜思》。
“在编辑时,仍有文本被不当修改或复制错误版本的情况.”李鼎光指出,《唐诗三百首》中有近百处讹变,其中有30余处是明显的”瑕疵”,如罗的对联”惟需黑翅之歌,断白发囚心”中的”那”字讹变”无”,王万的《北堡山下一泊》中的”围”字讹变。
此前有学者提出《唐诗三百首》存在错误。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谢宇峰曾撰文指出,《唐诗三百首》在体例上有明显缺陷,所选近体诗很多是违规的,尤其不适合初学者临摹和模仿唐诗。”
《软硬伤》是用现代学术规范衡量的古代选本。
如何看待李鼎光列举的三大「软伤」和五大「硬伤」?
“有错误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同情古代选集。”《文学研究》杂志编辑宸妃表示,古代选本有其时代局限性,因为当时选本来源少,没有严格的编辑规范,达不到现在的编辑水平。我们不能要求几百年前的选集准确无误。指出《文选》存在“硬伤”,实质上是古今学术规范的交汇和两种学术体系的张力。
宸妃说,古人选本的目的不是为了普及和欣赏,而是为了标记自己的诗歌理论和见解。个人审美取向和诗歌品味不同,编出来的选集必然有不同的造型。比如宋代编纂的三体唐诗,就没有收录李白、杜甫的诗。所以《唐诗三百首》的“软伤”不能算伤害。
长江教育部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玲也认为,《唐诗三百首》一直是通俗读物,从未进入学术视野。很少有专业人士校对修改,出现一些错误也是正常的。古代人没有现代的学术规范,我们所谓的错误都是依据现代的学术规范来衡量古代的选本。
唐诗三百首适合今天的唐诗普及吗?宸妃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他说,作为今天的诗歌教育,有必要通过选本让学生或诗歌爱好者了解唐诗发展演变的历史,即选本应该是唐诗的一个缩影景观。作为一部选本,不应倾注作者过多的审美倾向,而应尽可能客观地展现唐诗的发展。
《诗歌》杂志的副总编辑霍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每个文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旧唐书、全唐诗也是如此。《唐诗三百首》能流传至今,说明它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考验,深受大众喜爱。我们不能因为错误就推翻它的经典价值。”他说。
需要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添加评论。
北京市丰台二中语文老师陈伟贤,一听说《唐诗三百首》很“硬”,就说“没门”。平时他也会选择《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词让学生欣赏。“《唐诗三百首》是目前普及唐诗的权威版本。如果真的有‘硬伤’在里面,出版社应该批注、筛选一下,告诉读者原诗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诗人舒才与陈伟贤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诗歌的第一原则是美与真,“真”要求唐诗本来的真实面貌。学者或出版社可以通过注释让读者了解诗歌的演变,也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每个出版物都应该有它的出版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陈建斌告诉记者,现在图书出版节奏快,出版“公版书”门槛很低,不需要支付稿酬。所以很多出版社都用以前的书来印。这一普遍现象值得关注。如果有“硬伤”,出版社有必要组织队伍进行修正,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增加注解。
“大到邀请校勘者、注释者、译者选原著。遇到各种问题,要和专家沟通,考虑编辑风格,小到抓住某个单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在处理复杂琐碎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专业性,更重要的是对读者和文化传承负责。”陈建斌说。
(原标题:如何看待《唐诗三百首》为“硬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