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说到德国,尤其是二战中的德国,“日耳曼人、德意志人、普鲁士人、雅利安人”这些名词总是无法回避。然后,我们按时间顺序梳理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出现的是“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这个词来自古波斯语。伊朗,伊朗的现代英语翻译,是雅利安音译的变体。
早在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部落就在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兴起,并以游牧部落的形式迁徙到高加索、南亚、西亚和欧洲。
古代雅利安人属于说印欧语的欧罗巴人。他们五官立体,身材高大,擅长骑射,精力充沛,好斗,有强烈的征服欲。比如曾经无比辉煌的四大古文明中,有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被雅利安人的暴力入侵打断。因此,古代雅利安人被戏称为“文明粉碎机”。
幸运的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天然屏障,雅利安人无法进入东亚。否则,中国的古代文明可能会受到雅利安人的威胁。
今天的印度人种姓高,肤色浅,属于南方雅利安入侵者的后裔。还有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崇尚祆教的古波斯帝国也是由古雅利安人建立的。
再往西,一些雅利安部落,他们翻山越岭,去了斯堪的纳维亚、北欧、南欧,但数量不是很大。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们逐渐被当地主要民族所同化。
根据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染色体)的最新研究结果:
德国雅利安基因占19.5%;苏格兰人(凯尔特人)占7%;俄罗斯雅利安基因占47%;雅利安成分在波兰最高,超过50%;在自认为是雅利安人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只占18%,还不到中国维吾尔族的21%。雅利安基因占印度印欧语系民族的39.5%。
结果是不是很意外?
当年纳粹眼中极度劣等野蛮的斯拉夫人(苏联、波兰、东欧和巴尔干部分地区),其实遗传了更多的雅利安血统;被认为极其“高贵”的日耳曼人,以及对纳粹略显冷门的西欧北欧民族,雅利安血统并不占太多。
更何况在现实中,所谓的“金发碧眼”并不是雅利安人独有的标准。
比如苏格兰的凯尔特人,多为金发或红发的北欧维京人,皮肤苍白,浅金色的头发,都具有“金发碧眼”的外貌特征。但根据测试结果,他们雅利安血统的比例普遍不高。相反,在印度浅巧克力色皮肤、浓密黑发的中高种姓中,雅利安血统仅次于斯拉夫人,占比最高。
所以,客观地说,雅利安人只能算是亚欧大陆众多族群的“母体”之一,强行将其归为某一族群是不合理的。事实上,纳粹以雅利安人鼓吹的极端种族主义言论并没有可靠的历史或科学依据。只是雅利安人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征服者”,符合当年第三帝国的扩张心理,更有助于增加民族自信心,被大规模用于洗脑。
然后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轮到日耳曼了。
与雅利安人相比,日耳曼人的定义要具体得多。和中华民族一样,属于特定的民族概念。
“日耳曼”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博希多尼的谈话记录中。
到了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自称“文明人”的罗马统治者,把野蛮人和未开化的北方部落——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称为说类似语言的三个野蛮人。
这种称呼大体类似于中国古代西戎、北帝对狄纳曼的定义,带有明显的优越感和轻蔑。
其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被认为是日耳曼民族的故乡。后来一些日耳曼人南下到欧洲大陆北部(现在的丹麦、德国和奥地利),驱逐了原来的居民——凯尔特人,势力越来越大,成为罗马帝国的宿敌。
这个时期的日耳曼人起源于北欧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在“大日耳曼民族”的口号下,帮助纳粹德国从北欧招募了大量武装党卫队的外籍志愿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被深深洗脑,直到柏林战役的最后阶段都很忠诚。
让我们看看德国的历史。
公元5-6世纪,德意志人逐渐击败西罗马帝国,在其废墟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然而,德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8世纪,泛指居住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耳曼部落。
法兰克王国早期疆域法兰克王国的早期领土
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大致相当于现代波兰和西捷克,以及德国和奥地利的日耳曼民族开始自称“日耳曼人”。
要说这个神圣的罗马帝国,其实空有“神圣”和“罗马”的称号,更不像一个帝国。在它的旗帜下,有许多独立的德国小邦,即所谓的“帝国皇帝”,他们还兼职。长期以来,各个州的国王轮流掌权,整个帝国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帝国”。
16世纪中期,“号称”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在16世纪中期,它被宣称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
接下来要描述的普鲁士在早期并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即使在当时,老普鲁士人也不是日耳曼人,也不会说古德语,属于波罗的海语系,族群更接近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
到13世纪初,“富庶”的波兰试图向北扩张,却屡遭普鲁士的挫败。波兰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失去了原有的领土。
极度愤怒的波兰人转身与日耳曼人组成的佣兵团条顿骑士团签订条约,承诺只要条顿骑士团征服库尔兰(即东普鲁士),就永远赠送。
最后,胜利的条顿骑士在东普鲁士的波罗的海地区扎根。随后,在各种血腥的征服中,当地的普鲁士人终于完全德国化了。
这就是普鲁士的建国史,总被嘲讽为“一军建国”。
但此时条顿骑士团在法律上仍属于波兰,并不属于德国人拯救的“神圣罗马帝国”。
17世纪初,通过联姻,普鲁士骑士扩大了公国的实力和领土,改名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这时,历史上著名的“普鲁士容克军事贵族”阶层终于形成了。这些贵族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名字里有个“冯”,后面是祖先的封地。
一百年后,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通过干预西班牙王位继承之战,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进行利益交换,成功获得国王称号。从此,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升级为普鲁士王国。
然后在19世纪初,普鲁士的摩登人联合英法俄打败拿破仑,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然而,在此时崩溃的神圣罗马帝国原来的“领地”中,仍然有数百个国家、贵族领地和自由城市。他们经常互相征服,相处不融洽。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最强大的国家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1871年,征服了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升级”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在第三帝国,也就是纳粹德国,1938年,希特勒以统一德意志民族国家为由,直接吞并了奥地利。这时,都说德语的德国和奥地利被承认为第三帝国和德国人的公民。但大多数奥地利人仍然坚持原有的奥地利民族身份,不太认同自己属于日耳曼民族。
这就是现代民族国家思想的影响。在这个语境下,“德国”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德国人不一定特指德国人。毕竟除了德国,还有其他以德国人为主体的国家,比如瑞士或者奥地利;德国人或奥地利人属于民族的概念。
最后说一下普鲁士的结局——一个奥地利人把东普鲁士踢出了德国。
二战后,以军国主义传统著称的东普鲁士被定义为“太危险”,被波兰和苏联瓜分。
虽然原因是“为了和平”,但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苏联在战争初期占领了波兰东部约1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后不想归还。于是,作为补偿,我们把战败的德国作为一次“行动”,强行把奥得河——尼斯河以东11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慷慨地”割给了波兰。
时至今日,普鲁士——德意志帝国时代的许多“冯”都是著名的贵族战略家,他们的故居都在今波兰;还有2018 fifa世界杯举办地加里宁格勒市,原名柯尼斯堡,是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的故乡,也是普鲁士的龙兴之地,原东普鲁士的首都。…..
苏联解体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普鲁士的一些“冯”后裔多次前往波兰谈判,试图用重金回购他们家族的部分庄园。但是在各种阻力下,谈的并不多。
曾经的德意志条顿骑士团总部马尔堡城堡(Marienburg)现在已经成了波兰领土马林堡,曾经是德国条顿骑士团的总部,现在已经成为波兰的领土。
幸运的是,大多数德国人已经对这段割让领土的历史有所了解。相反,在遥远的中国,总有一些德国球迷为那些领土感到由衷的悲哀。
简而言之,德语相关的四个词中,雅利安属于亚欧多个民族的“母国”之一,并不特指某个国家或民族;德国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日耳曼属于一个特定的民族范畴;而普鲁士则数次落后,已成过眼云烟。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