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作者:闫爱民(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教授)
摘要:桑尼婚始于传说中的退位时代,伴随着一夫一妻制婚姻的订婚和结婚而产生。媳妇结婚既保留了女居的传统,又符合男权社会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要求。这是从母系婚姻向父系婚姻的和平过渡。然而,大量的早期女婿婚姻和家庭与日益巩固的宗法婚姻和家庭以及新的公序良俗相冲突。经过秦汉政府的大力打击,大规模广泛存在的女婿家庭终于解散,从而完成了它在婚姻发展史上的使命。
儿媳婚姻是人类婚姻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媳妇结婚的形式非常普遍。无论国王有权,贵族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曾有过媳妇结婚的现象。父权制的建立是在母权制的废除和取代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婚姻形式的演变中,有一个从女居到男居、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确立的过程。女婿婚姻现象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列王传》中的退位制度与女婿
在历史上,女婿地位低下,但最早的著名女婿也有“圣王”的光环,出现在姚舜禹退位的过程中。姚舜禹的传奇退位也是一个从“公共世界”到“家庭世界”的过程。从婚姻家庭的演变来看,只是从母系婚姻向父系一夫一妻制婚姻演变的一个缩影,即从母女血统向父子血统演变,中间经历了翁徐川阶段。
尧退位给舜,让位给他的女婿,以女嗣继承遗产。《五帝史记》:“所以姚鼐以其二妻舜为内观,九男楚为外观。住在和平的地方,我是专家。姚的二女儿也不敢嚣张的对待亲戚,很有女人味。”舜虽继尧女婿为天下共主,不算女婿过继,但舜家中有二女访,外有九男监,三年试用期,二十年访,不比女婿差,舜生于女婿之家。舜的婚姻是尧“在桂树生下二女儿”,或者说让她在舜居住的桂水树成亲,而禹和屠山石的结合则意味着大禹去了太桑,屠山石。
在退位的年代,父子关系没有后世那么亲密。虽然女婿是女儿的丈夫,地位也低,但翁婿父子关系比父子关系还要亲密。尧舜皆有子,不能传位。尧舜之子和商,在史书中都被描绘成“恶子”。父圣而子恶,子无德而才德。所以,圣贤不传。事实上,退位制度是部落选择人才和选择女婿混合的产物,是应对部落间通婚而出现的继承制度。在这个过渡时期,“亲人的帮助”更为重要。
大禹死后,禹的儿子齐废除了禅让制度,建立了夏朝,标志着父传子的宗族王朝的开始和子传子、子传子的过渡性制度的结束,开启了子传圣人的“家天下”时代。余的儿子齐不再是一个恶儿子的形象。父圣子贤,父子关系更接近翁婿。禅宗中圣王的婚姻地位和亲属关系虽然是一段传奇的历史,但与婚姻从母系婚姻制度向父系一夫一妻制演变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
夫婿和质役婚姻
订婚婚姻成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婚姻双方的居住方式由与女方同住转变为与丈夫同住,即由男方访女方转变为女方出嫁到男方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旧的传统也不容易改变。它经历了抢劫、订婚、收养等形式。在这三种形式中,订婚婚姻和收养婚姻的和平方式是最常见的。男方娶女方住男方家是通过给女方家一定的财产补偿。结婚时必须准备好“嫁妆”,才能“结婚”,完成家庭组合。早期的彩礼相对简单。订亲始于传说中的傅,当时“夫妇皮为礼”,即以两张鹿皮作为订亲礼物。后来,结婚的仪式越来越多,包括鹅,三种动物,硬币和丝绸等。,除了情侣皮肤。《礼记·曲礼》也说:“男女不知名,因无媒。非货币,无亲友。”但古代是女人持家,在向男权社会过渡的初期,很多男人没有积累财产,拿不到嫁妆。因此,收养婚姻的出现是恰当的,它保持了原来男尊女卑的习惯,从男性不定期的探视,到男性相对固定的收养,更容易被女性接受。
有长期女婿婚姻,也有短期女婿婚姻。短期收养就是男方先娶女方家,为父家辛苦几年,再娶老婆回老家。这种收养婚姻也叫劳役婚姻。这是继承尧舜女婿地位的情况,只不过舜在政绩上搞“苦役”而已。舜娶妻三年后,尧去见舜,说:“舜已经三年没有做事了!登上王位。”
《李周·迪·关晓·司徒》说,“媒体家庭”有人口和婚姻登记的义务:“任何人结婚、娶妻或生子,都有一本书。”判妻,自然是指男方结婚,也就是搞婚姻,而“入子”是指收养,两者都需要进行媒体登记。夫婿婚姻和订婚婚姻的登记几乎是平等的。战国秦汉时期,赘婚屡见不鲜。《汉书·贾谊传》贾谊谈商鞅变法后的秦关,说“富家有强子,贫家有强子。”秦男孩成年,富家分家,贫家生子。因为社会上穷人多,生孩子的数量巨大。
吴人的婚姻演变晚于中原。《三国志·舒威·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了乌桓人的婚姻。“在婆家做了两年佣人,婆家就把女儿送走了,住在物业里,成了婆家”。高句丽《婆家》中有记载:“习惯成亲,话已定。女人的小屋位于大房子的后面,名叫‘徐吾’,她走到女人家的户外。她以自己的名义做礼拜,乞求一个能和她呆在一起的地方。如果是这样,她的父母将留在小屋,支付金钱和丝绸,回到她的家,直到她的孩子长大。”乌桓的劳动婚姻持续两年,而高句丽的劳动时间要长得多,要等孩子长大。劳动期间为女方家庭产生的财富,可以看作是男方娶女方的“嫁妆”,女方家庭会从中拿走一部分财产,作为“彩礼”返还。
老公在婆家做了两年甚至很多年的佣人。在劳动期间,他们的地位和奴隶一样。《六韬·虎韬·犬类·驯兽师》记载:“有女婿等人,欲隐其名、名者,聚为一卒,谓之懒人。”把女婿和“人奴”合二为一。
“女婿的礼物”与养女的“不婚”
我老公在老婆家很注重“礼仪”。电视剧《女婿》中的伊宁每天早上都要向妻子的家人和亲戚敬礼。女婿多,举止谦和,是有历史依据的。说到乌桓女婿的礼仪,《三国志·舒威·乌宛鲜卑东夷传》就是“当你看到你的妻子和家人没有长幼之序,你就都从头拜起,而不是拜父母”天蒙蒙亮起床后,女婿要从上到下毕恭毕敬地向婆家鞠躬,秦汉中原的女婿也是如此。
赵高湛娶了汉高祖刘邦的女儿吕远公主为妻。《史记·张耳列传》载:“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日夜赤身,食于上,甚卑,有女婿赐。很慢,容易骄傲。”也就是说,张敖虽然是诸侯王,但见了岳父刘邦之后,就改成了“女婿礼”:换上厨子的衣服,亲自伺候饭菜,早晚毕恭毕敬地伺候。而刘邦却对自己的女婿非常轻蔑。两腿分开,不客气的坐在簸箕里,嘴里还在骂他。
早期,女婿对待妻子一家的态度很卑微,妻子更是低人一等。家里的女婿随时可以被主妇赶走,然后再招一个新老公。姜太公是齐国的开国君主。《战国策·秦策》载:“太公王,启智朱富”。为什么叫“老公靠老公”?因为早年也是女婿,在家里没有地位,晚年被一个老太婆赶出家门。《说苑尊贤》也说自己是“一个老太婆的丈夫。”被赶出家门后,姜尚做过屠夫的帮手、招呼客人的老看门人和打鱼的渔夫。直到他七十岁时,才被周文王发现并重用。那个时期,“结婚”很普遍,有老婆就像没老婆一样。
汉代皇帝的女儿叫“公主”,藩王的女儿叫“翁主”,嫁出去的公主叫“商公主”,嫁出去的翁主叫“翁主”。“尚”就是“尚”的意思,尚成,就是说下面的意思是承上启下,承你卑微的地位,就是从女人生,把女人当男人,皇帝的女婿和上门的女婿一样。汉人王绩看不惯这种情况,说“汉家的王公还是公主,而汉家的王公是中国人的主人,以至于男为女,夫被骗为女,有悖于阴阳之位,所以很多女人都乱了。”这些女婿在家里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尊严。班超的孙子班从清河孝王的女儿公主开始。殷诚公主是舜帝的姑姑,她家骄横跋扈,有头有脸。当她把头埋在窗帘里通奸时,她甚至让她的丈夫本开始跪在床下服侍她。本被羞辱,怨恨了很久,最后他用手拉住了公主。暴怒的杀害“女婿”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同情。汉顺帝一听怒不可遏,下令把他的班割腰,班初同产的兄弟们连场都弃了。第一杀妻案虽然是个案,但女婿的地位确实卑微。
限制女婿和促进订婚和结婚的措施
秦汉时期女婿数量庞大,为女婿招婿的家族属于“未婚”女性。《战国策·齐策》载齐人邻居为“未婚”女子,“三十岁生七子。不嫁就不嫁,嫁了就嫁不完。”不娶女人,就没有丈夫,但比已婚女人多生孩子。她应该有一个像朱令那样的女婿。齐国习惯由长女在家主持祭祀,名为“五儿”,也是这样的“未婚”女子。齐冠中曾感叹:“齐国妻少”。其实管仲说的是,能搞婚姻的男人很少,而通过招亲的方式“不娶”的女人很多。所以齐国男人中很少有老婆。所以管仲提出“夫三十而嫁,女十五而嫁。”为解决“少妻”问题,中国提倡订婚和结婚。
齐国娶的女子不多,但女婿在秦国被女婿收养的情况很常见。秦国商鞅进行变法,实行“有两个以上男人的人,不分差别,一律加倍征税”的政策,迫使原来“父子合住室内”的生活习惯的大家庭瓦解。成年男子结婚成家有两种方式,即娶妻或入赘。所以社会上有很多“家贫子强”的秦人。女婿过多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我女婿当不了户主,他不拥有住户,也没有经营住户的动力。所以有些女婿真的很闲,甚至占了喜鹊的窝,反对客户。尤其是女婿不搞生产,隐藏人口,与一夫一妻制婚姻潮流背道而驰,更是国家所不能容忍的,成为政府重点整治和惩罚的对象。
胡迪秦墓竹简《为官之道》引用了魏家法和魏润终身法,指责女婿等集团“领民不为,治家不为”,逃避税役;“独来独往,献殷勤”败坏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别规定:女婿不能当户主,不能分田分宅,不能做官。他的儿子孙三到了他这一代才可以做官,但也要在户口本上注明是女婿的“尚孙”;此外,女婿不仅被征召入伍,还受到各种压制和歧视。他做战斗中最危险的事,军粮不能和肉一起吃。
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大一统时期,政府加强了对女婿的打击力度。在此期间,他基本上被视为罪犯,试图限制甚至消灭社会上大量的女婿家庭。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凡死者、女婿、家属,略取吕梁土地,使之为项峻桂林,发为驻军”。汉武帝第四年,“七科送天下”,将女婿流放到边远地区,与逃犯、刑官等七人一起镇守边境。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订婚和结婚,鼓励早婚,严惩女性的“非婚”和晚婚,减少她们被收养的机会。汉惠帝颁布圣旨:“女子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不嫁者,五计。”对晚婚女性征收的人头税是普通人的5倍,相当于把晚婚和“未婚”女性当成罪犯。魏晋时期,政府甚至强迫女性早婚。泰初四年颁布的“新法”规定:“应尊重婚姻的重要性,以下为义,不理会私人契约,严格执行礼教的预防。”规范特殊订婚和结婚制度。经过秦汉政府的大规模征剿,社会上有女婿的家庭大大减少了。秦汉以后,虽然一直有女婿家庭,但只是局限于个别家庭或地区,不再是政府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
父权制下一夫一妻制订婚婚姻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居住方式从女性居住向男性居住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形成家庭经济基础的责任也从女方转移到了男方身上,嫁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男方换取女方结婚的经济“救赎”。穷人用一定时间的劳动和收养来代替彩礼。由于女居习俗由来已久,保留了母系时代的女权遗风,以至于婚姻中被收养的男性地位低下,女尊男卑,备受歧视。这其实是女性居住的早婚时期男女地位的反映,也是男权时代依然存在的母性权利“还祖”现象。媳妇结婚既保留了女居的传统,又符合男权社会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要求。它是一种和平的过渡形式,在先秦时期被人们广泛接受。但这种女婿婚姻家庭的长期大量存在,显然是与日益巩固的宗法婚姻家庭和习俗伦理相违背的。因此,经过封建政府的强力打击,秦汉以后,大规模的、普遍的女婿家庭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媳妇结婚始于传说中的退位时代,在秦汉时期完成了历史使命。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系统与生命”(项目编号:20JJD770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严瑞芳、陈树国,“李周地官石梅”、“判妻生子”说考辨,《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来源:人民论坛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