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对中药制药技术
- 中药学技术工作报告 推荐度:
- 中药师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推荐度:
- 制药车间个人工作总结 推荐度:
- 中药材购销合同模版 推荐度:
- 中药房医德医风工作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中药制药技术
导语: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中药制药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中药制药技术【1】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
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
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
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
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
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
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1)中药净制与疗效
中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
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人药。
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
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人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
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
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
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
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
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
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
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为此,中药饮片的科学炮制,是正确使用中药饮片的重要环节。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2】
一、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其前提是有高质量的中药原料。
现代中药必须严格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这些中药材中部分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挽救、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在眉睫。
迁移珍稀濒危动、植物至饲养地和植物园是保存物种的重要方法,建立相应的基因库用于保存动植物的基因,考察物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药材栽培而言,GAP的实施已成为业内共识。
基因技术在这方面正在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如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抗性基因的转基因药用植物等。
应用RAPD技术对南北苍术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苍术的道地性是在遗传和生态两因素长期复杂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和化学成分有稳定差异的居群;李萍等将5s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的分析。
有报道用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a栝蒌素、干扰素等),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在传统中药材中加入有用的新遗传特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等,这将为中药材的绿色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细胞工程技术
作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发挥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很低,而天然野生资源随着药物的开发利用储存量不断下降,其原料来源能否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是所有天然创新药物开发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高水平中药能否广泛应用并走向世界的瓶颈。
因此,针对特定有效成分或组分生产的中药人工资源开发生产技术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为合理利用其资源,可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些珍稀濒危品种的快速繁殖,研究其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个体更新的速率及规律等,如石斛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发酵工程利用生物细胞在人工条件下的快速增殖与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为人工资源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目前,以冬虫夏草菌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及产物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并有相应的下游产品畅销。
以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为反应器,进行天然活性物质的生产和加工,也已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以此推动的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研究与开发,在国内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作用正为更多的研究和生产部门所重视。
许建峰等利用高山红景天培养细胞生物转化外源酪醇生产红景天苷。
紫杉醇作为一种作用机理独特的天然抗癌药物,白发现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在植物红豆杉中的含量极低,而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匮乏,因此严重限制了紫杉醇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为此,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寻找及扩大紫杉醇的药源途径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甘烦远等对紫杉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两篇综述所反映出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为解决紫杉醇的资源问题。
全世界的科学家分别从筛选高产红豆杉栽培品种、微生物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途径探索、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发现及其基因表达等多途径进行资源研究,而这些研究中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酶工程
就疗效确切的单一天然活性成分而言,能够通过工业化生产获得天然结构复杂的单一产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天然化合物结构复杂,常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合成难度较大或合成条件苛刻;而酶工程为这类成分的获得提供了新的途径。
如金东史等利用酶转化方法将人参中的主要皂苷成分转化成含量只有十万分之几的人参皂苷Rh2,并达到了月产30kg的生产规模。
四、生物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中药材是中药研究开发的基础,基础的质量标准无法控制,以后的研究和开发均属无本之木,其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就失去了意义。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种的控制,主要是解决真伪的问题。
其二中药材的有效物质是次生代谢产物,其积累主要与其合成关键酶的表达及表达量等有关。
因此建立合理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评价体系将对中药现代化尤为重要。
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使中药材鉴定的方法从传统的形态表征分析推进到对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
在中药的分子鉴别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基于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等;(2)基于分子杂交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3)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如DNA直接测序法、PCRRFLP法。
利用这些基因鉴别方法对了解和分析药用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基因与药材产地、化合物积累的相关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生物技术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新药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要研制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现代中药,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势在必行。
1、生物芯片为中药新药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中药鉴定基因芯片,可以对中药材的产地、质量进行鉴定;可以搞清楚中药作用的分子机理,筛选出中药有效成分。
2、生物转化及生物组合化学为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发现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生物转化技术可以弥补化学合成的不足,1997年Khmelnitsky利用盐活化生物催化剂脂酶,成功地在有机相中进行了紫杉醇系列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由此可见,生物转化技术在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生物技术为天然微量活性成分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中药中微量高效成分的研制开发一直是困扰医药产业界的核心问题,利用定向生物转化技术可将天然药物中的高含量成分转化成微量高活性成分,因此大大提高微量成分的含量,使其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如研究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定向地将含量较高的喜树碱转化为10羟基喜树碱。
丁家宜等利用人参毛状根成功地实现了对羟基苯醌生物合成天然熊果苷。
4、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天然活性成分的研发中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天然活性成分常常体内外药效学活性差异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体内吸收不好,导致生物利用度太低。
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对提高这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实现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已经深入中药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领域,虽然大多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所显示出的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日益得到重视,生物技术将深入到中药新药研制的各个环节。
正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合理地解决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加入WTO后的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注入活力。
【对中药制药技术】相关文章:
中药制药生物技术02-15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论文12-31
中药制药技术简历表格06-29
中药制药简历封面10-04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12-07
制药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04-15
中药制药工程就业前景04-10
现代制药技术02-15
生物制药技术07-02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7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