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您能想象吗?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中央,突兀地扎着一座十米多高的粉红色小洋楼,里面满满当当地住着一家四代,男女老少十余口人。
房子的外面是络绎不绝、疾驰而过的车辆,房子里面的老老小小就在这样闹哄的环境里一口气挨了十四年。
这里是2017年前的上海九亭的一处交通要道,房子的主人是张新国,他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头——“中国最强钉子户”。
“钉子户”张新国拆迁前的人生经历
时间倒流七十年,今日繁华的松江区九亭彼时还是一片荒凉,张新国的父辈们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九亭落户,慢慢扎下根来,待到了张新国这代,他家俨然已是此地的老住户了。
在张新国眼里,沪亭北路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
成年后的张新国找了份建设公司的好工作,端上了旁人羡慕的铁饭碗。因为工作不错,加上脑子灵活,父母帮衬,年轻时期的张新国很快小有积蓄,靠着这笔积蓄,他率先在村里盖起一座阔气的小洋楼。
房子有了,媳妇自不用愁。很快,聪明能干的张新国相看了一位漂亮贤惠的姑娘,不久之后一个新的家庭诞生了。
短短几年,二人世界发展成了四口之家,张新国得意地抱着自家的大胖小子和漂亮闺女,脸上笑开了花。
因为父母早逝,张新国的老丈人夫妇主动站出,分担了看护俩娃儿的重担,老少三代人幸福地生活在这座小楼中,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
慢慢的小子长大了,娶了媳妇成了家。闺女也到年龄了,找了可心的人儿也结了婚。
老张有点儿惋惜:新姑爷帅气能干,和闺女感情也好,美中不足的是新姑爷是外乡人,在上海没有房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张舍不得自家娇生惯养的闺女流落在外受苦,大手一挥让女婿住进了自家的二层小楼里。
接下来的几年里,张家的第四代也陆续报到了,几岁的娃娃们年龄挨得近,整天里叽叽喳喳。虽说是骨肉至亲,相互之间也难免磕磕绊绊。
张新国抽着烟,缓缓地吐出几口烟气,他的眼睛透过镜片细细打量着自家的二层小楼,暗地划算:一家子四户,老老小小十几口人,就挤在这座楼里,真是太憋屈了……干脆扩建!
1997年,张新国召集全家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老张当着一大家子的面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咱家人口多,住得实在不宽敞,我琢磨着还是扩建。我呢是咱家家长,带个好头,先拿二十万,你们也不能光看着得出力。”
扩房的提议得到全家一致赞同,会议过后张新国的老丈人掏出了压箱底的十万块养老本,女婿也上交了小家庭的金库。
老张拿着一家人筹措的四十万给自家的二层小楼来了个大改造,不多时,二层小楼摇身一变成了三层小楼,内部装修也是焕然一新。
为了解决家里的杂物存放问题,细心的老张还买下了自家小楼后边的一块空地,在这里加盖了一处平房,用来堆放家里杂物。
翻新加盖后的小洋楼漂亮又气派,在当时的村里分外惹眼,邻居们纷纷夸赞老张一家子人口多,家业大,日子过得红火。
老张之前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干起活来也是更有劲了,儿女们住得宽敞了心情也舒畅起来,一家人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美。
一个“拆”字打破宁静生活
2003年,张新国所在的松江区九亭238号传来一个重磅消息:这里要拆迁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实在是太快了!张新国所在的村子虽然属于郊区,可也是名副其实的上海地界,随着上海经济的日益繁荣,这里也引起上海市政府重视。
2003年,上海市新出台了一份市政规划,依着规划相关部门将来会逐步拆迁九亭这里的住宅楼等建筑,空出新地,修建一条名为沪亭北路的四车道交通干道。
拆迁?那是好事啊。九亭这块儿的居民们收到消息后都沸腾了!老张也不例外。
张新国细琢磨:自家的小洋楼加上后边的杂物间,面积可是三百平不止,闺女成家后单独开了户,两家的户口外加这三百多平的建筑面积,怎么地自家也能拿到6套房子。
而且老张手上还有杀手锏:他早早研究过了,依据公示的规划路线,自家的房子不多不少,正好卡在主干道中央,这位置关键着呢,他老张头不点头,这路能建成?
老张胸有成竹,待主持拆迁工作的人员上门后,提出了6套房子外加一千万的补偿主张。
可拆迁办这边并未理会老张的请求。他们亮出了此次拆迁的补偿方案:张家最多补偿4套房子,外加两百多万现金。
4套房子,两百多万现金。这个补偿数目离老张设想的6套房子,1千万现金出入的有点儿大。
其实拆迁办这边也是照章办事。当时上海市的拆迁补偿政策是看房产证上的面积数和家中儿女户口。张新国所在村子建房用地一律划分为农村宅基地,宅基地证上对应的只是当时建房批出的宅基地面积。
通俗来说不管张新国自建的小楼是二层三层,哪怕实际建筑了十层,那都超出了补偿范畴,只有宅基地上批示的一层面积可以获得此次拆迁的承认补偿。
而一本有效宅基地证能分得一大一中一小3套房子。鉴于老张的闺女结婚后户口还在这幢小楼里,按照当时政策张家还能加分1套一百来平的补偿房。
老张很是愤愤不平:那隔壁王老二家就一层大平房,也能拿4套房;那前街李老三,房子质量照他家差得远来!就因为俩儿子,比他家还多出1套房!
眼瞅着自家当初扩建小楼的四十多万就要打水漂,杂物间的地契证明也早就失效,张新国的心里就像老鼠挠了似的不得劲。
拆迁办的人三天两头的上门来做工作,老张咬紧了牙就是不松口。
一来二去,拆迁办那边也着急了:“张新国,拆迁全是按章程办事,补偿你家的标准就是这4套房外加二百来万安置款,你别胡搅蛮缠,干扰工作,闹到后来路照修,车照开,现在这补偿都不一定捞得着!”
张新国的驴脾气也上来了:“行,您去拆您的房修您的路,我呢,今天就把话撂在这,没有6套房我们家还就不搬了!”
“钉子户”14年的尴尬生活
慢慢的,邻居们签了字拿了房欢天喜地地搬走了,只剩下张新国一家在这耗着。
而沪亭北路主干道的建设再也等不了了,施工队进驻了村子开始了拆房扩路的工作。
老张一家就梗着脖子一路见证着沪亭北路的变化:房子拆完了,废墟清理了,大路修起来了,车走起来了……
随后的十四年里,张新国一家继续钉在这座孤零零的三层小红楼里,一天天地煎熬着。
白天,车辆鸣笛声不断,吵得孩子们哇哇大哭,老人们也休息不好。随便一辆大车经过,整个房子恍若经历地震一般,轰隆作响。
晚上?还不如白天,因为老张家房子正好扎在大路中央,夜里行车的司机视线不好,车辆途经张家小楼时极易发生交通意外,张家的房子也因为这个缘故遭受了不少伤害。
张新国犹记,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司机一不小心就撞上了自家院墙,愣是把墙壁扎出一大窟窿,一家人被吓得不轻。后边还没等着他们找对方索要赔偿,那边反而气势汹汹,扬言要告他们。
肇事者的理由也充分:张新国的小洋楼于情于理不该出现在一条交通要道上。虽然最后闹到打官司,张家人没被判责,可这样的意外数不胜数,一家人不堪其扰。
张新国的岳父岳母毕竟上了年纪,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整日担惊受怕,精神恍惚。
孩子们更别提了,几岁的娃儿正是淘气爱玩的年纪,一出小楼就得面对两边疾驰而过的湍急车流,之前简单的出门游玩现在成了危险系数极大的糟心事儿,张家人心里也是有苦难言。
张家姑嫂间因为拆迁补偿的事儿也是闹得不痛快,口角争斗时有。时间一长,两家干脆各自抱着孩子搬出了这幢孤岛小楼。
张新国还没来及感伤,某天八十多岁的老岳母一口气没上来,人就过去了!
媳妇儿眼泪汪汪地对张新国说:“咱妈帮咱带了半辈子孩子,临老没享几天福,就跟着咱住大马路了,死都不安生啊。”
看着丈人和媳妇的眼泪珠子,老张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再看看往日的那些过得不如自己的老街坊,个个住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脸上笑呵呵的,过得别提多带劲了,老张心里无限惆怅:自己为了赌一口气,在这大马路中间吃了十来年车尾气,到底值不值当?
心结打开,同意搬迁
2016年9月,张家的小楼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自称姓陆,是新上任的拆迁办主任。
多年前拆迁办的强硬口气还历历在目,现在再见到拆迁办那伙人,老张头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可怜了新官上任的陆辉,初次上门连口水也没混上。
陆辉并不气馁,张新国这个大名鼎鼎的钉子户,他早有耳闻,接手工作前也是做足了功课。虽然一开始的到访让陆主任吃了闭门羹,但他敏锐地觉察出张家人心底并非对外展现的那般强硬。
陆辉继续多次到访张新国一家,说说家长里短,关心张家的生活难处,和张家人慢慢拉近了距离。
时间长了,张新国也认为新来的陆主任没有官架子,愿意放下身段干工作,也挺难得。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一个国家干部,天天上门对咱嘘寒问暖,客客气气的,咱又不是不讲理的人。”几年后,面对着电视台的镜头,老张感慨地说。
张新国也开始敞开心扉,向陆辉大倒自家的苦水:
“都说我贪心,可村里谁不知道当初我们家扩建房子,又花了多少钱!二十多年前的四十多万,搁现在也能砸死人,我们家比别家房子投入多那么多,想着拆迁时多给点补偿也是人之常情吧。”
“我那姑爷是外地人,没房子,闺女打小没吃过苦。依着补偿我那小子能拿两套房,闺女才一套,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俩娃儿亲爹,我这心里不是滋味儿。”
“当初我说要6套房外加一千万现金补偿,你们不知怎么宣传的,传着传着就说我要一个亿,搞得我现在名声臭得很,人人笑话我贪心,我气得不行。”
“你们之前那伙搞拆迁工作的,个个拽得很,态度也不好,我张新国可不是怕事的人,你们吓唬我,那我偏要赖着不走不让你们痛快。”
积压在心底多年的心里话一股脑儿倒出来,张新国心里畅快了不少,他自觉年龄也上来了,最后到底接受了陆辉的劝告“早点拿了房子去过舒舒服服的日子。”
2017年8月,当着大伙儿的面张新国郑重签下了自家的那份拆迁协议,当然协议还是按之前的补偿方案:四套房子加230万拆迁款。
此时距离2003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一个多月后,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这座有着三十多年房龄、承载着张家人诸多记忆的小楼倒在了尘土中,从此沪亭北路开始迎来真正的畅通无阻。
结语
其实纵观张新国的人生经历,他本人并非传言般那样蛮横霸道,是个贪婪无度之人。说到底就是个普通人,在拆迁一事上自觉分配不公,想要凭着自己的坚持多为家庭谋得一些利益。
但是“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治”。拆迁补偿之事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章程,秉公处理。
张新国们的额外索求可以理解,却绝不能“按闹分配,多闹多给”。否则,这种事上开了口子,众人纷纷效仿,国家也会失去律法公信力,接下来的工作也就难以进行。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四年?希望“张新国们”清楚,为了些许利益就要拿着十多年人生赌气,并不值当!
参考文献
1、国际在线:《较劲14年拿到6000万?上海“最牛钉子户”:瞎讲!》
2、光明数字报:《上海“最牛钉子户”动迁》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