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让我问你一个问题。“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怎么读?
也许你会下意识地把它读成chòu,当然也有人说应该读成xió,因为“臭”在古汉语中是“嗅”的虚词,意思是闻、香。
不要慌,“臭”在古汉语中确实有几个意思,比如气味、香气、恶臭。为什么那个词可以表达两种相反的意思?杜甫的名著应该怎么读?我们不妨从“臭”这个词的来源来了解一下。
“臭”字由来已久,我们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甲骨文的“丑”和现代汉字一样。上半部分是“子”,下半部分是“狗”,仿佛一只狗跟着自己。大家都知道狗的嗅觉很敏锐,人类很早就发现了狗的这一优点,并驯养它们作为帮手。”如果一只鸟走了,当它发臭的时候,一只狗知道它的踪迹.”就是狗追着猎物闻的样子。“臭”是指你的狗在地上有气味吗?
其实“子”本来是指鼻子。一个人指自己时,指尖往往朝向鼻子,“自己”有“我自己”的意思。所以“臭”首先是指我的鼻子闻起来像狗。这就是荀子“三臭,无食”的本义。“闻”进一步引申为“气味”。不是指某种味道,而是泛指。君子佩戴的香囊,最初叫“西ù”。《诗经》中的“无臭”,“由天而载,无声无臭”,指的是没有酸甜苦辣臭。
所以,就像现在人们常用“某字加气”的构词法来指代某种气味一样,古人一开始也不得不为“臭”造一个字,或者把“臭”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准确地描述某种气味。比如“臭如兰”指的是兰花的香味;“臭地方”是指肉摊上的鱼腥味。有的长辈会说晚辈“乳臭未干”或者“嘴巴还是乳臭未干”,“乳臭未干”指的是牛奶的味道。
随着“臭”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人们逐渐习惯用“臭”来指代生活中的难闻气味。这似乎符合日常语言的一般习惯:“气味太浓”在方言中通常是指臭味太浓。另一方面,人们喜欢的好闻的气味是以“香”为代表的。当然,香与臭的对立也与先秦诸子思想的形成有关。特别是道教强调各种维度的相对性概念,如阴阳、善恶、是非等。所以在嗅觉上,也应该有一套相对的概念。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庄子》中的“美则神奇,恶则腐朽”,将“臭”与恶、腐并列,与美、灵、奇相对立;孔子家言曰:“入兰芝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馆,久不闻其香。”将“臭”与鲍鱼(古代指酸菜鱼)并列,与香、兰芝形成鲜明对比。后人总结得更直白:“好气为香,所以邪气为臭。”这样,嗅觉上也就有了“阴阳之别”:香代表好闻,臭代表不好闻。
“臭”的不良印象逐渐加强,被用在更广泛的贬义场景中。“臭”的意思是坏的、丑的、劣等的——“坐船就富臭”,也就是“大家一起坐船,你不划。这不是坏事吗?”日常生活中,打牌运气不好,就说“臭手”;把人骂到狗血,然后说“骂”;有的人脾气不好,通常被称为“臭脾气”;有些人喜欢装腔作势,经常称之为“装腔作势”…
总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臭”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视为否定词,Chê u的发音也相应固定。“闻”的本义是在嘴的旁边加上“闻”字来表达的。所以,当人们看到杜甫批判骄奢淫逸的封建贵族,同情贫苦无助的百姓时,自然认为“仇”就是chòu,这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