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夏日生活打卡季#
文/大海在漂浮
今天,边肖告诉你中国古代的另一项伟大发明,那就是我们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国际气象节定义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不就是农民用的阴历吗?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中国的历法到底有多牛逼。
历法是根据天气变化的自然规律,判断地球气候变化规律而做出的总结,用以指导农耕和生活。
今天是公元2022年,采用的是西方公历,也叫公历。这个日历一点也不准确。我们之所以用它,纯粹是为了方便年表。根本不能用来指导农耕和生活出行。不能再叫日历了,应该叫年表。按照中国的年表,这一年应该是公元4721年(这是边肖推算的,可能不准确),这是黄帝统一中国各部落后第二年颁布的历法。
现在在中国,只有少数人或农村人还在使用农历,也叫阴历。其实阴历这个名词并不准确,确切的说应该叫阴阳合。它包括阳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要有相应的气候变化,不能有任何偏差。他的农历部分是农历的12个月。每逢农历十五,月圆之时。这是它的农历部分,非常准确。没必要去外面看有没有月亮。只要是第15天,就一定是满月,精度差不多可以做到0.001秒。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他们生于夏朝,可能更早。它们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奏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蛰、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夏至、立秋、初舒、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代表万物开始,大地回暖,万物开始复苏。
雨是第二个节气。此时天气冷热交替,时冷时暖,但会逐渐回温,并伴有春雨。
蛰指的是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和动物。蛰刺的到来在大部分地区会伴随着雷声,目的是唤醒蛰伏在地下的生物。
怕篇幅太长,每个节气就不详细说了。让我们来关注两个节气,夏至和冬至。
夏至是一年中最长的季节。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最高,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日照充足。庄稼长得更快。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但气温会逐渐回升,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比地面多空。
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季节,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最少。冬至后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也就是农民说的三九天。
每个节气都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而且非常准确。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使用二十四节气,这是我们祖先伟大智慧的结晶。我们能不以此为荣吗?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关注边肖,下期更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