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原文:刘长志
唐旭问道:“决心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想法。要不要以德报怨?”
岳:“善念存在,就是正义。这很好,但是什么更好呢?这种想法并不邪恶,但更糟糕的是?这个思想就像一棵树的根芽,有决心的人总会为这个好的思想挺身而出。‘发自内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是知道自己在哪里的问题。”
①唐旭,江西新干人,阳明先生学生。
徐先生的学生唐旭问徐先生:“有必要在心中保留一个好的念头的同时,也要把心中的坏念头去掉吗?”
“善念存在,即正义。这思想好,多思想好。”阳明先生在这里列了一个等式,善念存在=正义存在=决心。我们知道,“善念、正义、志气”不可能脱离人心而独立存在。
当我们心中有了正义,也就是正义落在我们心中本体的状态,对外表现出来的就是符合人性,表现出来的就是自然的“仁、礼、智、信”。当理查德那天填满了他的心,他的心里自然充满了“善”。既然都是“善”,自然没有“恶”在里面。想“恶”岂不是画蛇添足?
就生命本身而言,其固有的特征是活力和生生不息。所以《易经·集》说“天地之大,生也”。人生的本质就是积极向上,推陈出新,向善向上才是王道。不然和瓦砖有什么区别?对生命本质的任何其他解释都只能是一个插曲。
人的内心被私欲所遮蔽,心与身依附于贪欲,好恶,善良的心被埋没,邪恶产生。当你有好的思想时,最能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也是人应有的常态。所以没必要“刻意”储存好的想法。所谓“决心”,不是产生善念,而是保持“跟上”的原则。
“随心所欲”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子曰:‘立志学十之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顺。’” .
“随心所欲”就是我的心可以完全释放,没有任何束缚,但我的行为不会超出道的规则。因为我心中充满了正义,完全符合天道的秩序,所以我所做的自然是恰如其分,如鱼得水。
《论语》中的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说我15岁开始学习圣学,到30岁的时候,志向基本确立。这个“三十而立”不代表结婚。我的志向是胸怀正义,心中充满正义和善念。“四十而不惑”是指40岁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分辨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做什么符合正义,做什么不符合正义,我不会被外物迷惑和蛊惑!“五十而知天命”是指在50岁的时候,基本知道自己这辈子的志向能否实现。“六十而好耳”,就是达到“耳听为虚”的境界,不掺杂自欺,不入言坑,有足够的智慧看透表象,看到真相。
决心让正义落在内心的本体上,让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满善念,恶念自然无处藏身。当所有的念头都是善念,自然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