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文|李强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为什么海水是咸的?为什么鸽子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自己的家……“为什么”是孩子对知识无尽的渴望。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事物也吸引着每一个热情好奇的孩子。《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一本全中国的孩子都不会陌生的书,至今仍是儿童科普读物的首选之一。仅从1961年4月开始的50多年里,10万本《为什么》就出版了6版,销量达到1000多万套,1亿册。或许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国最早的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是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其实不是!
在中国,最早将伊利亚的《十万个为什么》翻译成中文的译者之一是董春才,其版本于1934年10月由上海明凯书店出版。董春才(1905-1990)是中国第一代科普作家。1931年开始科普创作,1937年参加延安革命,一生从事教育和科普工作,是与高士奇齐名的中国第一代科普作家。
董春才自己的科普作品主要有《马兰纸》、《凤蝶传》等,他翻译的作品也很多。仅查阅《山东省图书馆革命文献(馆藏)书目》(1987年出版)一书,发现董春才翻译的著作是当年抗日根据地和老解放区出版的:《人与山民——人征服自然》(1947年10月东北书店出版)、《什么时候——钟的故事》(1948年11月东北书店出版)、《凤蝶传奇》(1949年5月冀东新华书店出版)…那年他翻译的科普作品不折不扣。
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当时,全国仅有的两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之一的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深受鼓舞。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动员了几十所学校、少年宫的师生提问,邀请科技工作者、大学老师提问,从大量报刊杂志上收集了4000多个问题。之后,他们根据“为什么”的标准选择了2000多个问题,最终采用了1484个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大型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的基础。自1961年4月起,《十万个为什么》八卷编辑出版,受到读者欢迎。1964年,他们根据读者要求对这套书进行了修订,并于1965年出版了第二版,从原来的8卷扩充到14卷。在1965年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审稿人名单上,有一些著名科学家的闪亮名字:李四光、竺可桢、华、茅以升、钱、苏…都是当时中国的科学界。
后来少年儿童出版社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了新的团队,从头到尾“修订”这个系列。从1970年到197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连续出版了10万本《为什么》。1977年底,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上海人民出版社分离出来,后来18至21卷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80年,《十万个为什么》第三次修改。基于1964年版的规模和特点,第四版仍分为14卷,共1919题。1990年,又出版了10卷《续集》,与之前的14卷合并为24卷《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已经到了3007,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五版。
更神奇的是,这些年来除了不断出新版本,即使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孩子依然有机会读到自己书店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据了解,渤海新华书店创建于1945年1月,位于山东省垦利县八团。它最早隶属于渤海日报社,由中共渤海区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主要是翻印各抗日根据地出版的书籍。1949年,因渤海区撤销,立即停止出书。其实只存在了四年多。
渤海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山东的一个行政区。1944年1月由陆机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成,与胶东、鲁中、鲁南、滨海并称为我党领导下的五大战略区,直至1950年6月与其他行政区一并撤销。如今,渤海解放区出版的报纸和书籍越来越稀少,很难找到。
翻阅山东出版的史料,我们知道1945年石印写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整个山东解放区都是非常珍贵的版本。“平版印刷”,即用石版画印刷。其方法是先用含有油性物质的专用墨水在医用纸上书写手稿,然后移印在石版画上,并在页面上涂一层桃胶,这样在印刷和着墨时,由于水油的排斥作用,只有页面上有字的部分着墨,再在上面涂纸印刷。或许“十万个为什么”的话题远未结束;或许《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会以全新的面貌再版……我们坚信,77年前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版本价值、文献价值、收藏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珍贵。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