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世界上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将在分开15年后再次合并。一旦并购成功,中国将拥有3000亿元的总资产,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巨头。目前,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是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前两名。分别是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美国GE、日本川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销售收入总和几乎等于这五家的总和。这一变化不仅在资本市场公布了无数猜想,国际轨道交通车辆的巨头们也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11月初,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中国北车探访。
北车订单越来越多,员工收入越来越高。
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轨道交通车辆巨头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但记者也看到,这里的生产依然紧张有序,员工们都在忙着完成自己的工作。
北车常可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生产任务可以说非常重,品种多,任务急,比往年多很多。我们今年的生产任务可以说是周六周日所有员工都加班了。现在往年周六周日都可以休息。
在中国高铁制造领域,李万君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客车转向架的焊接。转向架是铁路客车的关键部件。它不仅承载着几十吨重的车身,还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李万君:关系到铁路客车的速度,关系到所有铁路客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现场,记者看到,虽然北车引进了机器人来承接容易焊接的部分,但有些机器人够不到的部分,只能由李万君和他的徒弟们来点焊。
李万君:这是一列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每个部件每天都要经受上万次的疲劳振动。所以任何焊缝不仅要像工艺品一样美观,更要像艺术品一样美观,可以说其内部不能有气孔、裂纹、夹杂等缺陷。因此,这些焊缝应进行100%超声波检测,个别焊缝应进行X射线检查。
李万君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客车转向架的焊接。
李万君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中国北车在国内和世界各地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世界各地对中国北车生产的车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目前中国北车各部门都在加班加点,确保车辆的及时交付。
李万君:现在订单已经满了。虽然我们的员工牺牲了周六周日,但是我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
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增加了多少?
李万君:我们一线员工,个别员工可以开车去,他们都有7000元的奖金。
记者:之前奖金多少?
李万君:以前有3000到4000元的奖金。现在大家都很开心。大家都很开心。
全球铁路设备巨头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以及国内资本市场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的合并。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北车的订单爆满,员工的收入也在增加。在此,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作为上市公司,中国北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营业利润28.45亿元。近日,中国北车成功拿下美国波士顿地铁项目,284辆地铁车辆的采购价格高达5.67亿美元。那么,为什么中国北车能屡屡斩获国内外巨额订单?让我们马上揭开这个秘密。
中国北车凭借应对各种环境的创新能力和成熟产品,屡屡斩获巨额订单。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列特殊的动车组在哈尔滨零下35度的低温下开往上海。这种动车组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能抗零下40度的低温。目前在国内,只有中国北车能生产这样的高寒动车组。更有甚者,投入运营后,一年内经历了58次雪灾。大多数时候,这种高寒动车组要经受一天25度以上温差的考验。
目前只有中国北车能生产出能抗零下40度低温的高寒动车组。
北车常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明华:这个车型是高速车,时速250km,也是高山车。那么这辆车是高速车,时速350公里,也是高山车。这两款都是我们国产高铁的高山车。
北车常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明华告诉记者,北车生产的高寒动车已经在哈尔滨至大连的线路上安全运行两年多了。但说到最初的研制,赵明华表示并不容易,因为要解决低温下如何减振降噪、低温下如何节能保暖、各部位如何防冰雪、车辆通过不同温度区域时的结露甚至结冰等问题,甚至要解决空气动力学在低温下的应用等五大核心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赵明华和她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付出了巨大努力,逐步攻克了五个核心难题。
赵明华:冬天下雪时,会影响我们的一些部件,也就是说,雪会积在我们的汽车上。比如刹车盘可能会磨损,我们就用空空气动力学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黑龙江省北部、甘肃省、青藏高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属于高寒地区。目前高铁在这些地区并不普及。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谁能拥有高冷高铁的制造技术,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但是,恶劣的风雪天气也对高铁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不过硬,容易造成停机甚至事故。2009年底,欧洲首趟国际列车“欧洲之星”高速列车一个月内在英吉利海峡隧道内两次停运,乘客滞留十多个小时。
赵明华:有一年冬天,欧洲之星停止了在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工作,因为冷凝的问题,所以后果非常严重。我们还没有因为冷凝水而停机的问题。
赵明华告诉记者,中国北车凭借自主研发的独特技术,建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级别最高的高寒动车组,可在零下40℃至40℃以上区间运行,创造了人类高铁史上的三项世界纪录——直达里程最长、温度反差最大、穿越气候带最多。中国北车高寒动车组在哈大线上的优异表现也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关注。
赵明华:它的条件和我们哈大线比较接近,所以可能也是为什么俄方对中国哈大高铁非常关注的原因,和这个有关系。
掌握着阿尔卑斯动车的核心技术,赵明华仍在等待一个巨大的机会。根据俄罗斯截至2030年的铁路运输发展战略,俄罗斯拟新建铁路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000公里。目前,在中国和中国的推动下,北京到莫斯科的7000公里高速铁路项目也在不断推进。这条高速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线。赵明华希望高速铁路的阿尔卑斯动车组能在这个战场上赢得全球的关注。
赵明华:第一阶段是从莫斯科到喀山的700多公里,然后是从中国的7000多公里。我们也在积极准备。
在中国高铁领域,赵明华不仅是高铁技术的权威人物,也是很多人眼中最不安分的人。她总是挑战现有技术的极限。采访中,她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团队最新研制的全球适应性最强的动车组即将结束实地测试,而在他们拿回来的视频中,记者也看到了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的动车组。
赵明华:在这款车的基础上,研发了一款可以抵御风沙的车。这辆车现在正在兰新线上做实验。我们只是错过了一个高原实验,然后剩下的实验基本都做完了。这辆车不仅仅是抗风沙。蓝欣线的区域非常特殊。一个是风大,然后紫外线特别强。还是高原,就是有一小段高原,有高温有寒冷。还有什么?蓝欣线长达1700多公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后,这些情况都要在一辆车上解决,所以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目前的实验情况很好。
风吹电动车组现场试验
赵明华告诉记者,一旦研制出时速250公里、能适应-40℃低温和45℃高温、还能抵御10级大风的高寒大风动车组,不仅在中国甘肃、新疆,在沙特、埃及、智利、非洲、澳洲等国家都将有巨大的市场。
赵明华:我们对市场的贡献是,你应该降低我们的成本,提高我们的质量,通过领先的技术和升级技术来支持我们的市场。
事实上,中国高铁凭借中国幅员辽阔、地理丰富、气候多样的特点,在赵明华R&D团队的带领下,研发出了适用于世界各地的车辆。比如山城重庆,为了适应当地特殊的山地地形,降低建设成本,中国北车通过消化吸收研制出了单轨列车。其工程造价仅为地铁的60%,还具有噪音低、速度快、乘坐舒适、景观好、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特点。因此,在山城重庆,我们可以看到一列列单轨列车在城市的建筑间自由穿梭。
赵明华:自从2004年12月我们的第一个栏目下线后,就没有第二个栏目可以制作了,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在制作。因此,单轨铁路市场目前是一个长期客户。
它是领先的市场。2013年6月29日,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印尼首都雅加达,面对严重的交通拥堵,像重庆一样,指名道姓地抛出了购买中国北车生产的单轨列车的订单,以装备雅加达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赵明华:我们有很多机会,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技术领先。
赵明华告诉记者,中国北车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可以应对各种环境的成熟产品,可以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开发出满足当地需求的产品。在长春轨道客车公司总装车间,记者还见到了负责城市铁路和地铁发展的副总工程师杨。
北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这是我们出口到埃塞的低地板车的70%,实际上70%是这样定义的。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个位置有两个台阶,那边也有两个台阶。这个面积叫低地板面积,占整个面积的70%以上,所以叫70%低地板车。
杨告诉记者,埃塞是一个典型的非洲国家。由于地处热带地区,埃塞俄比亚对中国北车供应的车辆也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
杨:众所周知,埃塞俄比亚属于非洲,它的紫外线在非洲是比较强的。出于美观和舒适的考虑,我们看到这种玻璃很大很透明,也会造成更多的紫外线进来伤害乘客,可能会不舒服。然后我们的玻璃经过了特殊的防紫外线处理。我们的玻璃实际上是双层夹层玻璃。那么这种结构可以阻挡90%以上的紫外线,减少了对乘客的伤害。
为了防止紫外线对车辆的伤害,我们在车顶上也可以看到:各种线缆都套着保护套,关键线缆甚至还有钢管保护。此外,杨还告诉记者,埃塞经常下暴雨,而且瞬时雨量很大,这些出口的低地板车的电器和刹车部分都在车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杨的团队经过多次攻关,终于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出口埃塞俄比亚的机车车顶上,记者看到,各种电气设备都被世界上密封防水标准最高的各种箱子保护着。即使在这些密封的箱子上,也不允许有螺丝钉穿过箱子的铁板。
埃塞俄比亚机车的各种电缆都受到保护。
杨:一个警卫,一个排。
记者:引流呢?
杨:除了在车顶上安装一些排水管道,你也可以看到我们在整个盖板上有很多孔,所以让水能够被阻止并顺利排出。这是我们做的一些适应性设计。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国产车和平台都没有这样的漏洞。事实上,这些洞是我们为埃塞俄比亚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
在中国北车常可有限公司,虽然记者采访的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都是女性,但她们身上不乏激情。杨告诉记者,世界杯期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地铁也是她的团队开发的。
杨:让我们看看巴西里约的地铁。其实这辆车是为世界杯定制的。我们可以看到前面。首先,这个头型像个足球,黑白相间。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乃至南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过去,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世界上另外两家轨道车辆巨头建造的。因此,中国北车的地铁团队首先遇到的是如何控制两个不同的轨道系统。
杨:巴西有两条线路,一号线和二号线,信号系统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车既要适应1号线,也要适应2号线,所以我们的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能适应双模信号,国内唯一。
杨说,为了赢得巴西的订单,这些机车还根据当地特点进行了大量人性化设计。
杨:这是不锈钢座椅。为什么要设计成不锈钢座椅?这个巴西是因为要路过。巴西不是有海吗?很多人去海边游泳,日光浴后可能会披着浴巾,浑身是沙。然后他们开车来。所以这个不锈钢座椅其实非常耐刮。所以一开始我们没有用玻璃钢座椅,选择了不锈钢座椅。我们这一层也是特殊层,也就是说如果车下着火,30分钟内不能烧到车内。另外,关于防火,我们可以看一下这里的电气柜,因为电气柜里面有很多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照明(火灾)都是先从它开始的,所以我们电气柜的设计也是符合的。里面一旦着火,30分钟都烧不完。其实这个里面和这个侧面都选了一些特殊的材料和特殊的结构,所以这个地板好不好,这个电气柜好不好,我们都送去实验室第三方认证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巴西建造的地铁门也相当宽敞。记者量了一下,比北京地铁的门还要宽半米多。
记者:这个开口是1880 cm。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
杨:因为巴西的胖子比较多。另外,因为巴西整个客流量比较大,上下车的乘客非常拥挤,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宽度为1880cm的设计,方便乘客更好的上下车。
杨告诉记者,为了将中国的轨道车引入不同的国家,我们必须全面考虑不同地区的各种需求。例如,巴西里约热内卢曾要求中国北车提供世界上最复杂的车辆之一。要求:能安全使用40年,能在零下56度的高温下运行,符合世界上最严格的防火标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里约热内卢是一个为足球而疯狂的城市,所以当球迷们激动时,他们可以向它扔石头,这些火车的窗户也不会被砸碎。
杨:那辆车的玻璃很特别,是防刮的。因为车经过贫民窟,贫民窟的质量有些问题,所以那辆车的设计采用了防刮擦性能,也防止了外面被石头砸到容易破碎。
那么,这种传说中的金身动车组长什么样呢?在中国北车的调试车间,记者还见到了中国北车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马力。他告诉记者,他身后的动车组是世界上最强的铁路客车,是为巴西制造的。
北车常可有限公司海外业务部副总经理马力:从郊县到市区就是这么一条线。这条线路不仅有客运需求,也有货运需求。所以在客货混装的时候,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它采用了北美最高的安全标准,强度达到363吨,这是其他正常的乘用车所达不到的。
经过保剑锋的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通过世界领先的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中国北车一路走上国际市场。虽然历经坎坷,但正是在不断的磨砺中,中国北车步入了市场更加广阔的蓝海。中国北车近年来在全球市场收获颇丰。2011年、2012年、2013年,中国北车连续三年蝉联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世界冠军”,也是全球最大的地铁车辆供应商。那么中国北车是如何通过不断挑战自身技术极限赢得更大市场的呢?
面对全球市场竞争,中国北车早已做好准备。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每年,全世界有三百多万穆斯林朝圣者去那里。为了缓解朝觐期间的交通压力,2008年初,沙特阿拉伯国王颁布皇家法令,启动麦加的铁路工程,为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朝觐者提供便利。根据计划,整个铁路网将分五期完成,全长18.06公里的麦加朝圣线是第一期工程,也是沙特阿拉伯修建的第一条地铁线。在对世界顶级地铁制造商进行比较后,沙特最终决定选择常可生产的自主研发的地铁A型车。
杨:在朝圣期间,我们的汽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麦加朝圣的具体需求,中国北车研发了12辆编组,是国内地铁编组长度的两倍。每小时单向载客72,000人,双向载客150,000人。同时,每节车厢的一侧有五个车门,可以快速缓解上下车的人流。此外,中国北车研发的朝觐线地铁能够满足50℃高温下全性能运行的要求,保证车辆在风力8级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根据麦加朝圣的具体需求,中国北车构建适合的模型。
杨:为了抵御高温,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这辆车带到武汉,在武汉最热的时候做空调校实验,看外面能不能酷热,里面空调校很舒服,所以我们专门把它带到武汉做了一个实验。
和麦加一样,中国北车通过香港地铁的建设,确立了在全球地铁设备领域的地位。2008年,香港地铁全球招标在车体强度、使用寿命、噪音控制、消防性能等方面提出了世界最高标准,部分指标甚至超过了全球标准。最终,在与世界轨道交通巨头的竞争中,中国北车凭借综合优势胜出。三年来,中国北车提供的地铁列车不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好评,2008年后,中国北车在香港地铁公司的三次车辆招标采购中连续中标。目前,香港地铁公司甚至将技术要求最高的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交由中国北车开发。2007年在泰国曼谷,中国北车击败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中标曼谷地铁车辆。2012年夏天,它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当时唯一能正常运行的交通工具。因此赢得了泰国的强烈好评,而西门子等原有的西方巨头最终不得不彻底退出泰国市场。今年,中国北车成功与美国波士顿签约,为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城市提供284辆地铁车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中国北车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而且能够生产出最符合客户需求的全球最高端产品。同时,这与中国北车的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
杨:为什么我们的汽车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我觉得一个是发货时间肯定比别人快。我们公司可以加5+2白加黑,没问题;换句话说,我们把这些东西和一些电器设备都做到了国产,所以做集成的时候,价格相对有竞争力。
面对全球市场竞争,中国北车早已做好准备。早在高铁车辆研发之初,中国北车就要求出口车辆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比如我们看到的动车组外壳,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却是动车组制作中最难的部分。这样的车头只有大型设备才能挤压,而挤压过程中的精确成型和装配技术,目前并不是每个高铁企业巨头都具备的。
赵明华:比如说,西门子是空客户给他做的,而不是西门子自己做的。然而,中国北车已经拥有了国际巨头尚未拥有的产能。以前做一个车头要六个月,现在需要新产品。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做一个新的车头。
现在,通过多年的连续R&D,赵明华自豪的是,他们努力了7年,攻克了250km/h动车组最重要的核心控制软件。
赵明华:我为一件事感到非常自豪。我已经为我们的250公里速度的动车组更新了我自己的软件,以及所有的动车组。常可掌握了列车控制的软件,所以这是我们整车的控制或者集成技术,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
现在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已经实现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六大洲的全球覆盖。面对未来的国际市场,赵明华胸有成竹。
赵明华:我告诉你,我们出去的车跟知识产权没有任何关系,我一定是把软件放在自己手里了。放在别人手里不放心。
半小时观察:
中国北车的合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中国北车和中国北车的资产超过1400亿元,年营收接近1000亿元。中国北车旗下还有很多子公司,生产高铁、客车、货车等非铁路车辆。北车此时合并,不仅可以避免内耗,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国高铁的整体竞争优势。把两车攥成拳头,互相弥补,通力合作,集中力量搞高科技项目,在国际市场打出组合拳。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