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南方之窗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南方之窗
王充确实是一个非常享受辩论过程,相对鄙视辩论结果的“希腊式”思想家。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却不太重视“子部”的书,浪费了很多传统文化的资源。比如东汉思想家王充(钟仁,公元27年-公元97年),他的代表作就错过了进入“经部”。
在历史教科书中,王充常被冠以“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的名号,但在我看来,他最大的思想价值不一定在于此,而在于他用苏格拉底诘问法从事哲学研究,是从古希腊到东汉的“穿越党”。
要说清楚王充是如何进行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就不得不顺便提一下他的仕途沉浮。东汉的文官有两条路。一个是“人才绿色通道”,标题是“孝顺”、“大才”。运气好的话,可以晋升省部级干部(县太守或州刺史)。走这条路的人,除了“斗爹”这门必修课,还要在首都洛阳的“太学”里“镀金”,熟读以《春秋》为核心的儒家经典。
与这些终日研究《春秋》案的官僚不同,东汉文官的另一支队伍是由大量基层人员组成的:他们没有为父辈而战的希望,却要负责繁重的日常事务,如偷盗、收税、赈灾、修水利、文书、送文书等,工资还很少,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焦仲卿,甚至因为没有时间回家,好在这些基层官员因为接触实践比较多,办事能力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王冲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哲学反思能力的公务员。他做过县衙幕僚,没机会上去,但更了解民间疾苦,有点玩世不恭。他的代表作《论衡》因观点有些离经叛道,在蔡邕等人的推荐下,汉末才为世人所知。
《论衡》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我选择《混沌龙》来说明王充的哲学是如何与希腊哲学不谋而合的。他讨论的焦点是董仲舒根据《春秋》造土龙招雨的做法。和不喜欢给出明确结论的苏格拉底一样,王充似乎并不急于给自己贴上“反董仲舒”、“亲董仲舒”的标签,而是更愿意澄清董轼实践的理论。
为了呈现论证的复杂性,他首先提到了反对董的两种意见,即:第一,真龙当然可以招雨,但土龙既然是假的,怎么招雨呢?所以董的做法是无效的;第二,龙和雨的相似性并不能保证前者会通过“感应”触发后者。不然为什么我们一般画雷瓶都不会引起大雨?所以董的做法是无效的。
王充的正面论点是,反董派提出的第一个论点成立,第二个论点无效。鉴于第二个论点和第一个论点在逻辑上相互独立,董求雨法的有效性还是应该肯定的。
而他之所以支持“相似点相互诱导”的说法,是因为否定这种说法的成本太高——比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学会啼叫就能导致鸡的真啼叫;为什么叶公画的假龙能吸引真龙,是因为与真龙相似,等等。王充的论点是,既然后面提到的这些事都是真的,那么龙和雨的相似性就可以保证前者通过“感应”触发后者。
王充论证的结论可能会让今天的读者感到震惊,因为王充不愿意否认的“事实”(即叶公画龙会引来真龙等等。)恰恰是今天的读者非常愿意否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事实认定的维度上确实与王充有很大的分歧,但他的逻辑论证还是很清晰的。
这就好比说,虽然今天我们会被古希腊哲学家引用的古希腊神话的案例逗乐,但是他们的论点中所包含的逻辑,今天仍然在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充确实是一个非常享受辩论过程,相对鄙视辩论结果的“希腊式”思想家。
作者|许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编辑| cn@nfcmag.com曹宁
排版|金妮
(如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