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事业单位有哪些类别?
事业单位有哪些职位?具体的设置标准是什么?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晋升制度何时实施?政策内容是什么?
今天,边肖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11年以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单位按照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2011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后,事业单位按照社会职能分为三类: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和公益类。其中,按照政企管分开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分为行政事业单位或转为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类公益继续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
从目前的改革情况看,生产经营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行政机构改革仍在推进。同时,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情况,将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分为两类。具体来说,在基层承担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性服务,不能或不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列为公益性。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可以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性服务,列为公益性二类。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配套政策,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全额保障”的预算方式;对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实行“量入为出、定额(定项)补助”的财务预算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预算的形式,人员可以在公益事业单位之间自由流动。
同时,今后将严格控制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继续实行审批制管理;管理二类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继续实行审批制或备案制,逐步探索以不增加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为主支持事业发展的方式。
二、事业单位岗位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7月1日起施行)颁布前,事业单位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单位按照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聘用制、岗位管理制转变。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人事部2006年11月17日颁布)及其《实施意见》,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1.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地面服务技能岗位三类,每类岗位又分为不同的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共有10个级别,即第一至第十职员岗位,分别对应行政意义上的正部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主任级、副厅级、正科级、副科级、办事员、科员。
目前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趋势明显,很多学校和公立医院已经逐步取消了行政级别。
专业岗位:按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1至7级为高级岗位,1至4级也称高级岗位,5至7级也称副高级岗位;八级至十级为中级职务;11级到13级是初级职位。
此外,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也称特级岗位,一般是“两院”院士、有重大贡献或做出重要成果的专家学者等。他们的岗位设置和人选遴选需要逐级上报人社部审批。
技术岗位:分为技术岗位和普通岗位,其中技术岗位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至五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作不分级。
临时职位:也称为临时职位。临时行动是根据事业单位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情况而确定的临时性措施。临时员额不受员额总数、最高级别和组织内结构比例的限制。他们完成职责后,应根据管理机构的规定予以撤销。检查并删除限制。
2.各类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
(1)专业技术机构中,专业技术岗位不少于岗位总数的70%。
(2)具有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不少于岗位总数的一半。
(3)以技能运维、服务保障为主的事业单位中,地面服务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一半。近年来,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相应的岗位设置受到严格控制。目前新设立的工人岗位,一般是为了保障退役士兵的政策性安置。
公共机构职位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事业单位各级管理岗位没有明确的比例要求,一般最高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为准。比如七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级别为七级职员,根据编制数和领导风格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八级职员(一般为1-5名)。
(2)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高级、中级和初级职位中不同级别职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是:第二、第三和第四级职位为1: 3: 6,第五、第六和第七级职位以及第八和第九级职位为2: 4: 4。
(3)考勤岗:一、二、三级考勤岗总数约占考勤岗总数的25%,一、二级考勤岗总数约占考勤岗总数的5%。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三类岗位结构比例,以及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只是全国的总体控制和指导性目标。一般省会都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规则,或者按照行业类别单独规定岗位结构比例。
3.每个职位的资格。
(1)管理岗位:至少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人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四级以上人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三级、五级工作人员必须分别在四级、六级工作人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工作人员须分别在五级、七级工作三年以上;7级和8级职员必须分别在8级和9级职员中工作三年以上。一级、二级工作人员已经属于部级领导的,按照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岗位:初、中、高级专业岗位分别要求中专、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虽然不具备规定的学历,但确有专业技能、成绩突出、贡献突出、技术合格的,也可根据需要聘任到相应的专业岗位。
在符合条件的岗位空空缺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跨级晋升,从初级到中级,从中级到副高级,从副高级到高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晋升;你也可以在级别内晋升,也就是在职称岗位内,比如中级职称从十级晋升到九级,从九级晋升到八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晋升”。原则上不允许为了一个年级内的小提升而跳级。
“大促”的时间比较明确。一般初级满4年,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可以申请晋升中级十级岗位;中级职称任职满5年,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可晋升副高级七级;任职满5年并取得高正专业技术资格的副主任可申请晋升高正四级。
各地“小促”的时间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在一个级别中服务2-3次就可以晋升一级。
(3)地勤岗位:一级、二级地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评定;三级、四级工人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学成、工人见习、见习的学徒(学员)经初级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合格,可认定为五级工人岗位。
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
公务员有职级并行,事业编制人员和工人的职级不受级别限制。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受机构规范限制,发展空很小。很多县级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都是九级员工,直到退休。解决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晋升问题,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在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人员等级晋升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22年1月起在县以下事业单位实行管理人员等级晋升制度,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将迎来职级并行时代。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除了少数地区已经落实政策外,全国其余地区仍处于政策解读、方案制定、酝酿改革阶段。参考2019年公务员职位与职级并行经验,预计至少到2023年底,县以下所有事业单位将普及“职级并行”。
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级别晋升制度有三个核心关注点。
1.晋升上限
根据政策精神,理论上,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可以晋升为五级职员,即科级。与之前的上限相比,改革后,理论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晋升空与公务员差别不大。
2.成交量限制
就像公务员的职级一样,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晋升级别受岗位数量的限制。其中,五级人员不能超过管理岗位总数的2%,六级人员不能超过10%,七级、八级人员不能超过60%,七级人员不能超过七级、八级人员总数的50%。九级和十级职员没有限制。
一般来说,5级、6级的工作人员数量,会由组织部门在全县所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总数中设定。
3.促销规则
晋升为5级职员,要求从事6级职员工作5年以上;晋升六级、七级、八级的员工,要求在下一级或岗位任职满四年以上。从10年级到9年级,学期要求是两年。在所有晋升过程中,年度考核取得的优秀等次可以减半一次,与公务员职级一致。
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第一,晋升制度只针对县乡两级事业单位,地级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享受此政策。
第二,晋升对象只针对管理人员,政策不适用于技术和地面工人。实际上,改革后,专业技术人员空的晋升周期还是远大于管理人员的。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系统内的相关内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边肖会一一回复,更多读者关心的作品会在后面整理出版。
动起来,注意,就不会迷路了!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