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写在首个“伊春生态日”之际
黑龙江省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腹地,山川秀美,林草丰茂,花木繁茂,松涛悠扬。享有“祖国森林之都”、“红松之乡”、“天然氧吧”的美誉。伊春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3.8%,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原始红松林,40万公顷的广阔湿地,702条纯净无污染的天然溪流。依山傍水,层林尽染,伊春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世界各国游客的旅游胜地。
伊春的山和水,苍白而清澈,漂浮着鸿蒙系统的星光。
宜春的植被,柔韧而美丽,穿透了几千年的风雪。
说起宜春,美得历历在目。宜春的美在于自然和生态。伊春的生态魅力,处处洋溢着自然之美,关爱世界,温暖缠绵在无边的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温暖着世界,震撼着灵魂。几经风雨,伊春的生态终于走出了“单木经济”的范式,拓展了绿色发展的宏图,在绿水青山、玉树琼枝中进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按照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冰雪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探索产业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伊春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六年来,伊春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工作,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全力打造“碧水青山是无价资产,冰雪也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场,保护青山绿水,舞动冰雪,把金山银山做大。伊春山川和伊春人民以“两山论”的光辉进入了和谐发展的美好新境界。为更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两山论”不动摇,守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增进林区人民福祉,2021年12月,伊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将每年5月23日定为“伊春生态日”。今年5月23日,首个“伊春生态日”,一块镌刻着“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冰雪也是金山银山”的巨大石碑今日在上甘岭习水管理所落成,成为伊春的新地标。生态的繁荣意味着文明的繁荣。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的生态文明新时代。青山,梦里桃花。“两山论”引领伊春人民建设山清水秀、财富丰沛的森林家园。
清澈的水和葱郁的山是无价的财富,冰雪世界也是金山银山。优良的自然环境滋养着人类的身心,维护着生态平衡和安全,使人类文明得以持续繁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施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立足民生现实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关系人类未来福祉的至高大道。民生和生态建设都是“国之大事”,都是党和国家最深切的关怀。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时提出“林区三问”: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区职工生活怎么样;做出了“振兴老林区”的政治命令。六年来,伊春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奏响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交响乐,铺陈了生态建设不断努力、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幸福画卷。
老树春暖花开,晨曦照桑麻。伊春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开发建设的老林区。1948年,为支援解放战争,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定居小兴安岭腹地,开始大规模木材开采,为国家贡献了大量优质木材。据统计,从1948年到2013年,伐木完全停止。伊春为国家提供了2.7亿立方米的木材,占全国国有林区的五分之一,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央视黄金频道热播的电视剧《青山不着墨》,再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与此同时,随着木材开采量的增加,林业资源危机与森林生态危机相结合逐渐显现,以“单一木材经济”为支撑的老林区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世纪80年代,伊春林区成为中国资源消耗最快、贫困程度最深的古老林区,陷入资源、结构、体制、社会四大矛盾互动并行的困境,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老林区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跳出“越来越穷,越来越穷”的窠臼?茫茫林海,路在何方?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为伊春指明了方向。伊春的转型发展,只有保持生态,改革创新,以寻求绿色发展。宜春曾经的辉煌源于大自然的原生态,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走向必然是与大自然实现和谐、有序、绿色的发展。随着砍树节奏的逐渐减弱,山川草木得以休养生息;随着“两山论”实践的深入,山川可以反哺滋养。植树造林、爱山护绿已经融入了森林人的日常烟火。林区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激情的情怀一寸一寸耕耘着伊春的美丽生态。立足生态保护、转型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伊春迈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铿锵步伐。向森林要碳池,建“森林碳汇城”;想要一个来自旅游的品牌,打造“森林之州的生活城市”;增加数量,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到空林下,打造“践行大食品理念的先锋区”。
光走路,前景自然无限。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关键措施。2018年10月22日,黑龙江省伊春森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对原伊春林业局及所属森工企业进行优化整合,成为全国六大森工集团之一。伊春持续60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彻底破冰,开启了老林区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伊春森工集团依托森林资源和土地空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衔接供应链,打造“区块链”,铸造品质可信、定价精准、品牌高端、价值最大化的生态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构建生态保护和生态价值转化的绿色蓝图。通过林下种植养殖、森林食品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等多项措施,伊春最终走出了“单木经济”范式,确立了“生态立市、旅游强市”的发展定位,深耕主业,发展壮大森林生态旅游主业,促进农林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赋能升级。加快推进“兴安岭生态银行”试点建设,伊春首届森林碳汇签约仪式标志着我省推进生态价值转化迈出新步伐,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伊春贡献。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杜林北药等新兴“五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6%,比2016年提高7.2个百分点,绿色经济对“单木经济”的替代有序完成。以旅游业为例。五年来,接待游客6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多亿元,实现了老林区旅游业产值从零到100亿元的突破。曾经无人问津的山沟沟成为旅游热点,其伴生的养生保健效应和小众经济范式也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是宜春人安身立命的无尽宝藏。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两个重点、五个作为、三个推进、两个振兴、五个提升”的主要任务,在新的征程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伊春。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生态振兴规划,着力建设绿色龙江河,清晰描绘了龙江河新征程、新辉煌的宏伟蓝图,也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伊春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科学把握“森林是水库、粮库、钱Ku、碳库”的定位,坚决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伊春模式”,为建设绿色龙江、实现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保护一座青山,滋养万物。依托日益完善的森林生态,富余的林业职工迎来了再就业的春天。他们在旅游服务、蓝莓种植、北药采种、木艺设计、网络名人等新领域充满生机和活力,创造了不负青山期望的绿色财富。就业充分保证了员工的收入。伊春森工集团在册职工年人均收入从改革前的2.7万元提高到4.18万元,增长了55%,林业职工幸福感明显提升。伊春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做好民生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林区人民。近两年来,伊春计划推进30个民政重点项目,总投资4.06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对改善民用基础设施、优化社会服务供给、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春天让大地充满了希望,万物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上甘岭林业局退休职工刘阳顺家中,实地考察民生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了刘阳顺一家的生活情况,如旧房修复、水电路改造等。,并了解了停止砍伐后林业职工的收入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增强了这位林场老工人的创业信心。同年,他集资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利用习水公园生态好的优势,游客络绎不绝,年收入十几万,还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建农舍给街道带来了火灾。习水管理处的农家乐从2016年开始,现在已经发展到34家,吸纳了近千人就业。创作沉默却深情,每一次都感觉到了寒冷,感觉到了春天。所有颜色都准备好了,只等新雷的第一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指导下,宜春市委市政府强化生态振兴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伊春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老林区绿色旅游迎来高质量发展,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载体。目前,伊春的森林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森林之家”旅游品牌已颇具影响力。努力打造“人和心,永远在宜春”的更新更好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创意产业、特色制造业、特色种植业、网络名人等小众经济的发展,新的创富就业岗位不断涌现。林区人民不必背井离乡求发展,留得青山,建得金山。伊春,在“两山论”的生动实践中,写下了“林区三问”的时代答卷。
青山,野花,鸟语,留住了这颗心。
青山不墨黑,绿水静润。自然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它丰富、深刻、博大,掌握着成千上万的生命。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时指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上不占优势,这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具有战略意义”。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尊重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深入骨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不可辜负青山,青山不可辜负人。”在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中,自然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的福祉,人类播种了自然的禀赋。人类在斯里兰卡土生土长,斯里兰卡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只有人类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彼此和谐相处,共享和谐之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增加幸福的光明之路。小兴安岭森林是伊春最大的家底,生态资源是伊春最宝贵的财富。如今,在伊春,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正在青山绿水间奏响。伊春,天蓝水清,松林芬芳,湿地葱郁,为林区人民建设了美好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了生态屏障。宜春,在“两山论”的生动实践中破茧而出,展翅高飞。
湖边,水清澈见底。
红松的故乡,那时候的青山和翠绿色的小山。
来源: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资料来源:中共宜春市委宣传部
编辑:曲辉
一审:胡
二审:方爽
审核:张强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