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素其位而行(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通俗易懂]

君子素其位而行(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通俗易懂]《中庸》中“君子循其位”一章原文如下: 君子所欲而为,不逾矩。有钱,有钱;平平淡淡,刻薄刻薄刻薄;易迪,易迪;有难就有难,君子不自满。上位不帮别人,下位也不找别人帮忙,那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不怨天尤人…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中庸》中“君子循其位”一章原文如下:

君子所欲而为,不逾矩。有钱,有钱;平平淡淡,刻薄刻薄刻薄;易迪,易迪;有难就有难,君子不自满。上位不帮别人,下位也不找别人帮忙,那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不怨天尤人,不等人。所以,君子一活就轻松。恶棍冒险以求好运。子曰:“射人似君子,失节则反之。”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苏”字。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解释“安于现状”,“安于现状”就是安于现状,保持现状。从此,“平富”“平穷”变成了“安于富贵”“安于贫穷”。这是不对的,因为人的处境会变,财富可能变穷,穷也可能变富。如果你“知足常乐”,一旦穷了,贱了,你会不会感到不安?同样,由穷变富也会不安,因为你可能会狂喜,狂喜也是不安。

从词源上看,“苏”与“所”关系密切,有时在金文中相互交流。我之前已经对甲骨文“索”做了详细的考证,认为甲骨文中“索”的来源是绳结的右绳。

拴绳是古代的契约形式,也是最原始的契约形式。后来,图书合同出现了。结是一对相同的绳子打一个结。结相当于后来的算盘珠。它是一个抽象的数字符号,用来表示数字,而数字又用来表示合同标的物的数量或价值。

合同双方持有两个相同的结。一般右绳由债权人持有,左绳由债务人持有。左绳和右绳的区别,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履行合同时所持绳索的排列方式。债权人到期找债务人要钱,会拿绳子做凭证。债务人用绳子付账。他想检查核实一下讨债人拿着的绳子,看是不是当初和自己配的那根。核实时,债务人的绳子放在左边,债权人的绳子放在右边。因此,债务人的绳子也叫左绳,债权人的绳子也叫右绳。

书的机理和系绳子基本一样,只是用刻在木屑上的横线代替绳结作为数字符号。这些横线像结一样,是从上到下排列的。不同的是,完整的横线是并排放置的一对书面契约的中间,左右两个契约各保留一半,呈齿状。所以也叫“齿形契”。债务人持左契,债权人持右契。核实时,是核对左右契据是否完全一致,还原完整的契据。

“索”,作为系绳子的权利绳,是债权凭证,即借条、债券。“索”甲骨文双手捧“克”,“克”是一根绳子的象形字,意思是绑一根绳子来索取。这里的结绳,就是作为债权、债权凭证的权利绳。所以“索”有求、要、索的意思。

从“苏”的早期字形和词义来看,“苏”的词源应该是指已经作为绳结使用,但尚未打结,尚未使用的绳子。在装订契约中,绳子是记录载体,相当于后来的布匹和纸。“素”相当于还没写的布或纸。没有写好的布和纸,只有白布和白纸。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把“素”字解释为“素”,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染过的织物。

也就是说,“苏”的本义是尚未使用的最原始的记录载体——绳、布、丝、纸也是记录载体。“苏”原本与颜色无关,指的是记录载体的未使用状态,即未打结、未写入的状态。就布、帛、纸而言,在被书写之前,它们确实是白色的,“素”的白色含义也由此衍生。

绳子作为绑绳的记录载体,记录着双方的意愿。“苏”是一根没有打结使用过的绳子,此时没有携带的意愿。所以“素”可以指无意出现的中性状态。“平平淡淡的地方”和“平平淡淡的财富”中的“平平淡淡”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解释为“不介意”和“不在乎”,“在位”就是“不在乎其位”。“位置”是指环境、情况和外部条件。“到位”就是不在乎任何情况和条件,无条件接受。

整章其实是想表达一个道理,外界环境,外界条件不重要,人心才是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和外界条件只是人的思维对象,心灵才是思维主体。环境和条件是被动的,内心是主动的。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保持头脑独立自由思考,保持独立自由的判断和选择,然后付诸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和《周易》中的“甄姬”、“甄嬛传”是一样的。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好是坏,我都要去守贞。换句话说,外界发生好与坏并不重要。反正你们都是以同样的态度,忠实的态度去面对。这里强调的是个人的主体、能动性和主体,外界条件是次要的。什么条件都行,也无所谓。

强调人和心灵的绝对主体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一旦心灵的主体性确立,外在条件就不再重要。所以,“君子行其所欲,而不逾矩。”富人,富人,穷人,穷人。君子不自满。“禁止入内”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情况下。

“中庸之道”的精髓也在于此。“不偏不倚”其实就是不遵守规则,不依赖任何条件。这就是“思想独立”和“思想自由”。

自得就是“贞洁”、“真诚”、中庸、“心安”和坚持。如果你不自我满足,那就意味着相反。你依赖某些条件,成为一个纯粹的局外人,坚持一件事。

任和柳传志可以作为比喻。任是自满的,他的心不跟随外面的世界。柳传志不自满,心随外界。

“入”是进入某个场景,“自得”是坚持自己。在任何场景下坚持自己,都是沾沾自喜。也可以理解为,任何外界条件只是我的思考对象,我会按照自己的原则去思考判断,做出最优的选择。

“君子不自满”是对前面话的总结。

也可以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相提并论。以及孔子的“不知所措,以义比义”。都是说外在条件不重要。无论你做什么,关键在于你内心的判断。你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原则(义),在任何情况下进行判断和选择。

知道了这一点,内心就会无比的开阔,无比的强大。

不会依附或屈服于任何外部条件。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

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义理之乐”。自我满足就是快乐。

任何条件下,都有义的喜悦,“想则得,不思则不能”。关键在于思考,而不在于被思考的对象(外部环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170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5日 09:00
下一篇 2023年 7月 5日 09: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