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文字,图片,谷伟林,阴超
在安徽省郎溪县,提起臧永元这个名字,所有熟悉他的人都会生出一种热烈的敬意。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79年。
那一年,臧永元刚从部队回到郎溪工作,母亲再三叮嘱他要帮熊恩才申报烈士身份。就在那时,他惊讶地发现,那些被当地人传为楷模的革命先辈们,从未被认定为烈士。
1930年夏,郎溪姚村红旗猎猎呐喊。农民自卫军举起镰刀斧头,掀起暴动,在郎溪县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姚村苏维埃政府。在这次暴乱中,很多先人壮烈牺牲,包括熊恩才,臧永源的母亲就是熊恩才的遗孀。
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意和对家庭的亲情,臧永元做出了一个决定:为牺牲的姚村红卫兵“正名”。
很久以前,缺乏信息,老人的死亡…这注定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路,但臧永源是执着而坚定的。
第一步是确定所有死去的瑶村红卫兵的名字。在那个敌我斗争激烈的特殊年代,为了保证安全,很多物资都被破坏了,很多队员献出了生命却无人知晓。于是,根据母亲的回忆,臧永元走遍了姚村夏乔的每一个角落,前后找了60多个知情者。最后,他确认了家乡有21人参加红卫兵,死于姚村暴乱。
然后,就迎来了申报阶段。1981年4月21日,臧永元将调查收集到的21人的材料上报郎溪县民政局和省民政厅。但由于缺乏身份信息,第一次申请不成功。1982年,红卫兵队的幸存者张庆福在自己老房子的夹缝中发现了一份红卫兵会议工作人员绘制的亲笔签名名单。两人将这份珍贵资料交给郎溪县党史办,相关资料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臧永源进行了第二次申报,但因为年龄原因,他等不到好消息。
几次申报失败后,很多人劝臧永源不要承认死亡,但这个倔强的老兵并没有放弃。他一遍又一遍地去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史料,接触当地新四军后代和志愿军战士,深入挖掘历史细节。
2013年,臧永元与一批红卫兵幸存者讨论后,决定申报8名地方党史记录完整的红卫兵:李同洲、阮、阮开泉、费新海、、、熊恩才、陈。
真心,石头是可以雕刻的。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民政厅出具《关于同意认定陈等8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臧永源对自己和先烈的承诺。随后几年,臧永元继续为其他13位烈士奔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知情者相继去世,申报之路越走越艰难,但他没有放弃。
2016年至2019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闫永元一起,先后3次赶赴省民政厅、省退伍军人事务厅咨询完善相关认定工作。
这份坚持,迎来了更多人的努力。2020年,郎溪县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对郎溪姚村暴动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出版了《郎溪暴动记(续)》。最后,在地方党史中,正式记载了这13人的相关事迹。
2021年5月21日,郎溪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向上级部门移交了最新收集的数据。11月23日,一个温暖的深秋下午,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臧永元打开门,郎溪县退伍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递给他一份文件,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具的《关于追认彭本富等13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复印件。
好在青山埋忠骨,岁月不负忠义。至此,姚村暴动21名革命烈士全部成功“洗清罪名”,臧永源40多年的追逃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种执着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称号和荣誉,更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对先烈精神的致敬。
东方剧场权威发布
来源:东方剧院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