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本品牌排行(游戏本性价比排行)

游戏本品牌排行(游戏本性价比排行)自从AMD锐龙处理器力挽狂澜,占据了移动平台的一席之地,英特尔酷睿和AMD锐龙的性能之争也成了大家喜欢谈论的话题。那么,在这一代中,12代酷睿和6000系列锐龙表现如何?不同的模具对处理器性能的影响…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自从AMD锐龙处理器力挽狂澜,占据了移动平台的一席之地,英特尔酷睿和AMD锐龙的性能之争也成了大家喜欢谈论的话题。那么,在这一代中,12代酷睿和6000系列锐龙表现如何?不同的模具对处理器性能的影响有多大?处理器性能不同会影响游戏帧数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从JD.COM购买了9台游戏笔记本电脑,它们都是供应和销售的量产型号,并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我们将分为三篇,通过干货数据直接给出答案。最后会有总结文章和视频,呈现四个交叉评论。我们期待你的月经期。

本文是第一期比较12代酷睿和锐龙6000的性能。

1.模型介绍

先介绍9款:

在机型选择上,囊括了目前所有五大一线品牌的主流游戏本——联想Y900P2022、惠普暗影精灵8、戴尔G15 5520、宏碁暗影骑士青、华硕田璇3,还从二三线品牌中挑选了三款游戏本——微星武士76、机械革命极光Pro、雷神911MT刺客之星4。目前只有华硕田璇3是搭载AMD 6000系列锐龙标配压力处理器的游戏本,所以AMD只买了这一款。这一代田璇3机型的性能发布水平属于第一梯队水平,所以能代表这款处理器的真实性能。

测试环境中,所有机型的基准性能测试和游戏性能测试都是在26度左右的室温下完成的,BIOS和显卡驱动都是当时(2022年4月底)的最新版本。

2.测试结果——12代酷睿的性能真的很强,锐龙游戏的性能也不落下风。

直接结果:无论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12代酷睿i7-12700H全面领先AMD锐龙6000系列R7-6800H,领先幅度更大;但在游戏场景中,i7-12700H和R7-6800H的帧数并没有太大区别。纯游戏需求的玩家可以通过购买R7-6800H处理器产品获得更好的性价比,而多核性能更强大的i7-12700H如果还需要编辑、渲染等专业工作需求,则更适合。

3.特性试验

检查i7-12700H和R7-6800H的规格:

I7-12700H,Intel7技术,14核20线程,其中6个高性能核心最大核心频率4.7GHz,8个高性能核心最大核心频率3.5GHz,L3缓存24MB。

R7-6800H,TSMC 6纳米工艺,8核16线程,最高睿频4.7GHz,三级高速缓存16MB。

基准性能测试

CINEBENCH R15:

生产率性能测试

在更强调多核性能的生产力方面,我们测试了两个只调用CPU的视频转码基准测试。X264 FHD基准、X265 FHD基准和i7-12700H仍然是总体领先者,领先25%的分数。

最后,我们来看看游戏的测试结果。这次测试了四款游戏,包括对CPU性能要求较高的《CSGO》、《古墓丽影:暗影》,对硬件要求适中,以及两款硬件负载较重的游戏《全面战争:三国》和《赛博朋克2077》。

测试方式都是运行游戏内置的基准,而CSGO在创意工场使用的是FPS基准图,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基准图。

图像质量设置

作为控制变量且由于各型号屏幕参数不同,测试时选择了1920*1080的分辨率,并关闭了垂直同步。

CSGO:最低画质

古墓丽影:暗影:预设最高画质。

全面战争:三国:预设最高画质。

赛博朋克2077:默认“高”图像质量

在游戏方面,R7-6800H和i7-12700H便没有了之前很大的差距,除了CSGO这种非常吃单核性能的游戏外,其余游戏R7-6800H和i7-12700H互有胜负。游戏方面,R7-6800H和i7-12700H之前没有太大区别。除了CSGO是单核游戏,其余游戏R7-6800H和i7-12700H互有胜负。

天3锐龙版的显卡是140W全功率版,支持独立显示和直连。GPU性能属于上述机型的第一梯队,所以游戏性能最关键的还是GPU。到目前为止,CPU性能相对过剩,一个R7-6800H性能的处理器就足够了。在大多数游戏中,CPU性能不会造成瓶颈。

4.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英特尔酷睿i7-12700H和AMD锐龙R7-6800H的性能差距较大,无论是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i7-12700H都领先。在“永不嫌多”的生产力方面,i7-12700H更胜一筹;而且在游戏性能上,R7-6800H在大部分游戏中与i7-12700H并驾齐驱。

所以在选购方面,追求性价比的游戏玩家可以选择R7-6800H,而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数量更大的i7-12700H是更好的选择。

(793347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924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17日 23:40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18日 0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