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秋天,微寒
又是一个节气临界点。时光如水,匆匆而过,光阴似箭。日复一日,季复一季,周而复始。所谓金秋,天空蔚蓝,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可以看到大雁南归,绿叶慢慢变黄。微风,淡淡的香味,深深的呼吸,香味渗进心里。
秋季,又称落点,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有两层意思:一是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春分”是“半”的意思。然后,北半球各地白天较短,夜晚较长,南半球各地白天较长,夜晚较短。昼夜时间相等;二是气候由热转冷,一场秋雨一场感冒。
秋天阴阳各半,所以昼夜平。
——《春秋繁露》
中秋临近,多雨。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太阳,天空空变得灰暗模糊。草木凋零,秋霜落叶。原本青翠的群山变得枯黄秃秃,甚至下起了倾盆大雨。抬头望去,是一片灰暗凄凉的景象。我不禁想起“秋雨愁人”这句诗,心里越来越难过。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有一种悲秋的心情,悲美的诗句是由情怀产生的,读来便生出无尽的伤感。秋天气温多变,人容易变得多愁善感。
让我们抬起头,换个角度来看。秋水长,远山长,山色润泽,层林尽染,用笔浓淡,秋光无处不在,山川如画。浮云轻轻吹,金风凝结,雨过天晴尘尽,秋风告别,一丛秋草,墙外藤蔓,几缕心香。在小亭子前,静静听窗,享受宁静的心情,寻求心灵的宁静。安心,一切都是诗意的。
在不同的季节欣赏关于秋天的书法,无疑增添了一种舒适感。无论是写在秋分或秋分前后的书,还是内容与秋分有关的书,都突出了这个主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无疑是杜甫的名句《茅屋被秋风吹破》余叔所写。他还有两首属于自己的诗,充满了乡愁和友情。历代文人最苦在元代,“边学边优为官”之路变了频。全国人分四等,最后一等是汉人,称为“南方人”。读书人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只能凭着自己的文采,在勾栏、舞亭中游荡,谋生。满腹诗书也可能没有生活保障,或许可以靠作词作曲谋生。
好在书画得到了传承,找到了精神家园。西安虞书是元代仅次于赵孟頫的著名人物。赵是皇帝的胃,时常思念家乡湖州。冼玉书,土生土长的北京书法家,当时叫大都。事实上,他在扬州和杭州生活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岁月和选择?毫无疑问,是文化的作用。
文化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它不朽的灵魂——代代相传的风俗礼仪。秋天的核心是关于“月亮”的。现在,我明白了,中秋节的高潮是“月亮”。殊不知,原本是在秋分的时候。
庭前桂花香,篱外菊花黄。昼夜平分后,月色凉如水。
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礼仪。祭祀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布在东南、西北、西北四个方向。
祭祀不仅谨慎执着,而且保留了敬祖的美德,也表现了对自然和神灵的尊崇祈祷。在科技极其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牢记尊天爱人的理念。
秋天分享秋书。
[袁]清新本书《书册》中的枢。
冼(1246-1302),本名,晚年是个穷书生。好诗古玩当时有名,书法成就最大。元代代表书法家之一。
虞书出版的《秋兴》(部分)是一本长33.6厘米、宽40.6厘米的纸质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虞书写的三首五言诗和元秋的诗,充满了乡愁。此书法清秀、冷峻、浑厚,略显淡疏,是石现中后期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解释:
裘芸仁夫的《深秋杂乐》,
支点和崇拜。
薄官常客,虚名不救穷。
再看看新来的鹅,还是没回来。
谁来补小屋空?现在洗你的毛巾太晚了。
如果你有一个知己,你是落魄的。
沈(沈)静浆果聚,门闲(叶深)。
以下三张是这个行书相册的局部大图:
解释:
裘芸仁夫的《晚秋杂乐》,
支点和崇拜。
薄官常为客,但不虚名(济贫)。
解释:
拯救穷人。再看看新的鹅,
仍未归还。谁来补小屋空?
现在洗你的毛巾太晚了。青云(带着知己),
解释:
(青云)如果你有知己,如果你落魄,你就是亲人。
沈(沈)静浆果聚,门闲(叶深)。
[袁]清新本书《书册》中的枢。
该书画册《茅屋被秋风吹破》(局部),纸质印刷,长31.54厘米,宽850厘米,现藏于日本京都藤井的邻馆。
作为虞书42岁时写的一本书,评点者说“唐人草书体多,用笔圆润优美,颇富玉骨风流”。偏重于节内音高、轻重、压字的变化,忽略了整个构图的气势,韵味略逊一筹。它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解释:
八月和秋天,狂风肆虐,
卷起我家的三层楼。
(“铁帽”原文为“冲毛”)
以下是行书相册的两张局部大图:
解释:
八月和秋天,狂风肆虐,
解释:
卷起我家的三层楼。
[袁]新鲜从书册页草书
《淑贤草书·秋淮二章》(局部)画册,纸质,长35.2厘米,宽45.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怀二章》是舒感受秋夜的长篇小说。写的是江浙一带。“我对詹园作者微笑”,说明是寄给朋友白灵的信。因为纸张原因,死笔多,笔势连贯舒展,含蓄转折清晰,结字落落大方,属于精品。
解释:
第二章秋天。
晚上睡不着,坐起来唱玉琴。
琴声再多,也伤不了我的心。
离古代越来越远,世俗的生活是安全的,不道德的。
陶葬器不在,其来源无法找到。
余生苦,泪流满面。
这是价值一千年的个人知识。
以下三张是这本草书画册的局部大图:
解释:
第二章秋天。
晚上睡不着,坐起来唱玉琴。
再大的琴声,我也害怕(但很伤我的心)。
解释:
伤了我的心。
离古代越来越远,世俗的生活是安全的,不道德的。
陶葬器不在,其来源无法找到。
哎(余生苦夜),
解释:
(……)余生苦,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
这是价值一千年的个人知识。
[现代]小推庵篆书对联
小推安(1876-1958),原名易,名楚府,另为推安、垂安。他参加过南社和同盟会,用文字鼓吹革命。其性傲慢庸俗,难以交友。晚年住在苏州。尤擅篆书,擅印,经学广博,小学精,训诂精。书名不仅传遍全国,还传到了日本和韩国。
小安一生主张书要自然,造书是书法家的禁忌。这种精神在他的篆书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他以篆书著称,达到了“观周秦汉金石学,能集大小篆书于一身”的目的。篆书基本都是用圆笔书写,笔法简单,流畅通顺,结构变化不大,清秀敦厚,个人风格可圈可点。
解释:
袖子和眼睛不一样;
海上奇云欲扫你胸。
[现代]曾对联
曾(1861-1930),本名,本名黑原,本名济源,晚年作农修。中国近代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卿北宗大相径庭。素有“北李南增”之称。
曾希季的《敦颂》对联长148厘米,宽35厘米。
曾重视五体之学,可追溯到古代篆书,强调“以篆为本”。“书法要从篆书取骨,从隶书取筋,从点取肉,从草取势。气质他人测,河海得。”崇尚笔力为核心,金文的笔力沉稳,能扛三脚架,追求难度,但有些颤抖的笔力已经成为习惯。
解释:
书拜天禄;
于一黄秀。
严复的行书对联
严复(1854-1921),原名提干,名有灵,名道道,越来越岬。福建闽侯人。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这个行书长144厘米,宽39厘米。
严复作为书法家并不出名,但他的书法不俗,有自己的高韵。他的书法取源甚多,草书洒脱,体阔凝重,飘逸温婉,气息飘逸飘逸,线条蕴含颜、孙、、董其昌等形体内涵。
解释:
无悔,沉思;
Xi·仁美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近代】吴昌硕篆书对联
吴昌硕(1844-1927),原名君,又名,本名昌硕,又号仓石、仓石,谥号多。清末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西陵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并称“晚清海派四大家”。
这幅篆书对联,笔画精美,中心完整,表现了文人“守中”的正气。透着一种圆中间的劲,刚柔相济,用篆字书写,书写流畅,苍劲有力,有一股浓浓的“墨气”。
解释:
如果你不退出,你将离开水。
花时间在许多地方游览吴宫。
标签
顾名思义,“秋分”就是分开秋天的意思,中秋节就是秋天的中间。两者不是一回事吗?其实“秋分”分的不是秋天,而是阴阳。秋天“太阳正东”,太阳到达经度180度,太阳几乎直射赤道,一半是阴,一半是阳。入秋后,阴开始盛,阳逐渐衰。
从这个角度来说,秋分比春分更值得怜悯和珍惜。春分意味着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是生命的不断张扬。秋天意味着从秋天的天空走向寒冷荒凉,再到冬天的冰冻,这是对人生的一次寒冷考验。
坤浩浩荡荡,时不我待。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四季一样,包含着阴晴圆缺的变化。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会有美好的春天。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7年9月21日40-41版)
来源:北京晚报墨源
作者汾西
图片北夜新视野
编辑苏越作为实习生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