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含义(高档品和生活必需品图)

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含义(高档品和生活必需品图)《经济生活》高频考试知识重构经济主线考点(仅限第二轮) 第一条主线:价格线。 1.价值 确定价值价格 2.供求关系 影响供求价格当一种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出现卖方市场;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经济生活》高频考试知识重构经济主线考点(仅限第二轮)

第一条主线:价格线。

1.价值

确定价值价格

2.供求关系

影响供求价格当一种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出现卖方市场;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出现买方市场。

3.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1)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影响不大,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很大。

(2)消费者对某一特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替代品和补充品)

4.价格变化对生产企业生产的影响

(1)调整产量,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

(2)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作用的重要体现。

5.市场管理

市场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配置。

6.宏观调控

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7.聚焦主题,把握主线——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条主线:消费前线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居民收入和物价的总体水平。(基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此外,社会消费的整体水平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密切相关。

(2)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3)消费还受到商品的性能质量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

(4)消费受生产影响,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概念

(1)消费心理:从众心理、差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2)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消费类型

(1)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2)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支付货币和货物、贷款和租赁两种。

(3)根据消费目的不同,可分为生活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

4.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反映了人们的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衡量家庭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变化的指标。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结构改善了。

5、生产和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掉,这个产品的生产行为才能真正完成。

②消费为生产提供导向作用。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驱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行业的产生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6.分配和收入

经济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7.金融

(1)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一个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和分配政策的制约。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2)金融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8、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和增加就业。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有利于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增加收入、缩小差距、社会保障,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9.三种驱动力,

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10.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要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

第三条主线:企业第一线

1、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整产量,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

(2)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

(3)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4)生产效率、个人劳动时间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2、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同上)

(1)公司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应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经营不善的企业: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3.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与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

(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企业法人。

——企业的增长方式和经济效益(三个效益、方法和途径的统一)

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是统一的,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必须采用先进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经济效益。

-企业的兼并、联合和破产

兼并、联合、破产:企业依法在市场上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在竞争中,企业的兼并、联合和破产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声誉、形象、竞争力和社会责任的提升

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者应当开展公平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企业经营者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

-企业的管理制度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企业法人。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

-所有权结构(公共和非公共企业)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有经济的前途,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4.现阶段的中国非公有制经济:①个体经济;②民营经济;③外资经济。

——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手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如何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企业-工人关系)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在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

企业应遵守国家法律,与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提高企业声誉和形象。

企业和行业(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如工业企业(汽车、石油)、文化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5.资源分配

-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调节(产品结构)

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调整产业结构的生产规模。

——政府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②既要市场调节,也要宏观调控;③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缺陷;④两者结合,确保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关要点1、2、3 P88)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3.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

——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和消费是决定的,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企业遵循市场交易原则。

交易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企业维护消费者权益。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等。)

7.对外开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和外贸战略。

(1)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政策。中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中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

(3)走出去:通过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4)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两种资源。

第四条主线:配电线

1.分配制度及原因

目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决定因素:(1)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平衡和总体不发达是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终原因。②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类型:按劳分配、按劳动者个人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社会公平维护的经济意义(为什么)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一体化社会的消费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

(1)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生产决定分配,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的收入都会增加,为社会公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落实中国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政策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确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调控,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严重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特别是充分发挥财税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加强税收调节,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防止两极分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发挥金融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⑥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

4.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

-所有权结构(公共和非公共企业)

目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初次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单个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这种分配只存在于个体经济中。

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

企业收入分配与国家财政收入分配(财政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

(1)集中力量办大事:(1)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推动作用。②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③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和结构的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同时支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发展科学、技术、教育等事业。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科学发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五条主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管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配置。

(2)优势: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利润杠杆的作用下主动调整生产经营。

(3)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仅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低效、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甚至两极分化严重。②市场有三个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1)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原因:(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科学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又好又快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节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813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11月 6日 23:00
下一篇 2023年 11月 6日 23: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