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有朋友问,《村居》是一首关于什么的古诗?
“村居”这个词真的是简单明了。《自然》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场景的诗。至于是什么样的乡村生活方式,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和思想,要看具体的内容。
但以“村居”为题的古诗不止一首。即使不算词牌,也有相当多的古诗词是纯规则格式的,因为这个标题真的很随意,很笼统。
高鼎的《村居》
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朝诗人高定的作品:
二月草莺飞,畔柳醉春烟。
孩子们早早放学回来,他们在东风中忙着放风筝。
这首诗用词简洁朗朗上口,也正是这种类似唐诗的风格让这部作品广为人知。高定,生平不详,大概是鸦片战争后的人物。他的作品不像同时代的人那样灾难深重,忧国忧民。我们知道他主要是因为这首《村居》。
从写一个场景开始,“草长莺飞”就成了形容春天的习语。有动,有静,有时间来解释,充分体现了诗人语言的凝练。程继续写场景,用“醉”字拟人化的柳树。
这两个字简单直白,却塑造了整个春色的形象。
第三句从写风景转开,开始写初春的人的活动。第四句承接了第三句写人的活动,从侧面衬托出如画的春色。天气也很晴朗,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孩子正处于人生的早春。孩子们的笑声和兴致勃勃的放风筝声让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孩子,东风,风筝,诗人选择的人和事,给美好的春天增添了一些生机和希望。这两句写的是从物到人,把早春的魅力渲染的淋漓尽致。
全诗前半部分,静态中有动态场景,后半部分,动态场景中写人。物与人相映成趣,动静相得益彰,使全诗统一在村中所见“春色”的主题下。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跃然纸上。
张舜民的《村居》
与初春相对应的是北宋张顺民的村居:
流水绕水田,篱笆满绿竹;榆树种子已经全部掉光了,芙蓉花也变得稀疏了。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牛仔骑,只有一对乌鸦,在村道上游荡。
流水环绕水田,篱笆外种青竹;榆钱没了,芙蓉花也变得稀疏了。夕阳下,没有牧童骑在牛背上,只有一对对的乌鸦,沿着小路漫步回村。
显然,这首诗的情况与高定的不同。也是村民看到的。这里花毁了,钱没了,夕阳西下,西方寒鸦飞来飞去。深秋的景色和初春孩子们争风筝时诗人的心情完全不同。
其实写作手法都差不多。前两句描述场景,交代一些时间地点。虽然最后两句是“没有人说谎”,不写人,但动态上还是属于牛和西部寒鸦,也是动静结合,只是给读者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其他的《村居》
此外,还有一首郑板桥的七言诗,标题也是《村居》。还有唐代韩沃的《古风村居》,元代王冕的《村居诗》,都是描写诗人在村居时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的感受。
不过估计朋友不会问这些问题,就不列了。
回到问题:古诗词《村居》讲的是什么?
当然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还能是什么?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