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活动背景:
绘本《方格子老虎》讲述了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当全身涂满方格子的小老虎坐在父母面前时,虎爸虎妈之间的矛盾立刻消失了。这一幕令人动容。“方格子”代表老虎善良纯洁的天性。他用自己的力量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矛盾,让世界变得和谐,充满温暖和爱。绘本包含“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等社会情感元素。因此,我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聚焦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活动的目标定位、流程设计、问题切割,都是围绕着孩子社会情感和社会人际交往的培养,从绘本开始,扩展到对身边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关爱。
屈老师大班社会教案《爱,就在身边》曲大班老师社会教案《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和游戏,感受方格子老虎队带来的快乐。
2.懂得永远为别人着想的道理,进一步萌发关心他人的感情。
3.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的结合,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和电视。
2.“三通”作业材料。
活动流程:
一、对话、分享、交流介绍。
1.秀“爱”。
(1)这是什么?(爱情)
(2)一个爱情代表爱情。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谁的爱?他是怎么爱你的?
2.总结:我知道你有很多爱,你的生活充满了爱。
(点评:从“爱”出发,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调动孩子原有的经验,鼓励孩子积极表达生活中的爱。)
第二,通过故事,感受方格子虎带来的快乐。
1.图片-小虎队出生了。
老师:一只小老虎出生了。想想吧。老虎爸爸和老虎妈妈打算做什么?
总结:刚出生的婴儿会让人很忙。我们应该照顾他的饮食、睡眠、饮食。
2.图片-虎爸买颜料。
老师:虎父说别人老虎身上的花纹都是横的。我想让我的宝宝变成不一样的老虎,在他身上画竖纹。
3.图片-虎父虎母吵架。
(1)虎父虎母为了这件事发生了什么?!来自屈老师的教案。他们在争论什么?
老师:虎父说我的孩子会不一样…
(2)你们家吵过架吗?你们为什么争吵?如果家里发生争吵,你会怎么办?
4.图片-小虎队变成方格子虎。
老师:小虎队看见他的爸爸和妈妈在吵架…
老师:横条是画给谁看的?竖条纹是给谁画的?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只方格子老虎。
5.图-虎父虎母和好。
(1)老师讲述:爸爸妈妈说:“有这么一个为我们着想的好儿子……”
为了让爸爸妈妈停止争吵,小虎队把自己画成一只方格子老虎。你认为小虎队是什么样的孩子?
总结:老虎不仅聪明懂事,还是一个为父母着想的好孩子。
(2)老师告诉:过一会儿…
如果小坂里的弟弟妹妹哭了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3)老师讲述:小老虎看到会哭的动物…
你知道方格子的什么游戏?
6.图片-小虎队上的“三通”游戏。
(点评:通过多媒体课件,不同角色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呈现出来,孩子们深深沉浸在绘本的剧情中。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感受到了虎宝宝家庭中的矛盾和虎宝宝巧妙地化解了矛盾,从而对虎宝宝为父母着想的感人品质有了直观的感受。)
第三,孩子玩“三连”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1.老师讲解游戏要求。
2.孩子们玩游戏。
3.老师总结:为了不让幼儿园的小动物哭,老虎让他的方格子和大家一起玩。他真是一个为同伴着想的好孩子。
(点评:借助多媒体课件,巧妙演示“三连”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真实的游戏操作中体验到自己的快乐和小动物、老虎的快乐,知道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第四,情感拓展,懂得生活中要经常为别人着想。
1.老师讲:时间过得很慢…
老师:没有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喜欢它吗?为什么?
2.图片-快乐和爱。
老师:有没有方格子有关系吗?什么重要?
总结:虽然没有方格子,但虎宝宝永远有一颗心。爱不仅仅是关心和帮助别人,更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给别人带来快乐。
3.图片-把剪刀递过来。
老师:当你把一把剪刀递给别人时,你应该把哪一把给别人?为什么要这样给?
总结:这么一个小动作,就能说明你心里有别人。
4.图片-打电话。
老师: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也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关怀。谁需要问候?
总结:朋友、病人、孤寡老人都需要我们的问候。
5.图片-向灾区献爱心。
老师:当灾难发生时,当我们知道地震要来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6.活动结束:小朋友画出自己的愿望,展示自己的愿望卡。
总结:你们的小爱汇成了大爱,爱就在我们身边。
(评论:通过多媒体课件,方格子虎的故事被扩展到了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一张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也许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启发。在音乐的衬托下,孩子的关爱不断延伸,让孩子从关爱中懂得伪装成别人。)
活动反映:
活动是以社会领域为基础的,因此,所有的预设问题都着眼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具有针对性。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变换的画面,清晰的对话,适时的音乐,让整个活动的气氛变得热烈,真实,感人。在这样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孩子流露真情,得到有效的沟通。“关心他人”不是靠枯燥的说教来实现的,而是靠让人动之以情,动之以理,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不是一个活动、一个内容就能达到的,但如果一个活动能感动孩子,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