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封面记者李玉新
“日序夜凉如水,我躺下看牵牛花织女星。”耳边吹来的风还是很闷热。盛夏时节,中国情人节如约而至。七夕节后不久,将迎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七夕是一个浪漫的传统节日。如今,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个节日总是与爱情有关,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但在古代,这个节日是以女性为主体,以乞巧祈福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
如果回到几百年前,你可以看到,七夕之夜,当天空空繁星点点的时候,闺房里的姑娘们在月光下摆上香案、花果,围着桌子点上香蜡,默默的举杯,把自己埋藏在心底的想对织女说的话;或者小心翼翼地将银针放入盛有清水的碗中。“这种习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过去的姑娘们可谓是无师自通,靠姐妹们的言传身教流传了很久。”民俗学专家刘小嫦这样说道。
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乞巧艺术节可以说是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而神秘的节日。”与大街小巷商家打出的“七夕节”标语相比,刘小嫦更喜欢把农历七月初七这个节日称为“乞巧节”。因为这个节日不仅包含了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也寄托了劳动妇女的美好祝愿,所以又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而“求技”就是“求技求智”。
“乞巧节的奥妙在于参加节日的时间和参与者都是特定的。”刘小嫦说,“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女性的专属节日。在农历七月的晚上,女孩们向织女乞求巧手,也是为了一场巧婚。
千百年来,乞讨的方式有很多选择。其中打针应该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这种习俗在很多电视剧中也有过演绎。
“七夕之夜,女生往往会拿一个干净的碗。中午12点,他们舀一碗水满地都是,放在院子里的小茶几上,让阳光把碗里的水煮熟。晚上请把晒了很久的那碗水端到小桌子中央,然后把平日缝针线用的绣花针轻轻地放在碗里的水面上。”神奇的是,闪着寒光的铁针居然能浮在水面上。这时,在烛光和月光的背景下,碗底会出现一片花瓣或奇特的图案,不断变化。“这时候女生开心的大笑,互相夸对方心灵手巧。”
在古籍《帝都风光》中,也记载了水下针影“有云、花、鸟兽之影者,有水茄之影者,以鞋剪之,谓之巧乞;其影厚如锤,薄如丝,直如轴蜡,是拙征。”意味着针影出现在水下。如果是各种形状,那就是“巧合”;如果是直线,那就是“求技”失败。
烛光波光粼粼。
刘小嫦说,不仅这种讨巧的习俗传承了几千年,在西南一隅的成都市江安河边,还有一种习俗也走过了岁月的长河,那就是放河灯。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放河灯似乎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中秋节的习俗。不过,刘小嫦说,在中秋节和七夕之夜,你还可以看到江安河上烛光摇曳的壮观景象。
“在乞巧节,放河灯的人主要是女孩和新婚妻子,他们非常喜欢制作和放河灯的习俗。在节日的前几天,女孩们开始用自己的双手粘贴各种精致的纸河灯,有些还在河灯上,写下她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衷心祝愿。”七夕之夜,我看到他们点燃了精心制作的河灯,用双手轻轻地将它们抛入波光粼粼的水中。很多女人在默默祈祷的时候,会放上河灯。河灯熄灭后,他们依然久久伫立在河边,不肯离去。
“我看见他们期待着明亮的河灯,顺流而下。河水波光粼粼,群星闪耀。河灯由近及远流向远方,最后消失在黑夜空天空之间。”刘小嫦描述说,这几十万盏河灯与河水的涨落相连,烛光不断飘动,与江岸波光融为一体,十分壮观。
“放河灯,放河灯,今天扔明天。恶运尽,福泽吉星林。”这句曾经在成都民间流传的俗语,也是对江安河上金华桥下燃放河灯习俗最生动的描述。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