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随着微博“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言论”事件在全网持续发酵,丁香园背后的管理层可能要“抖三抖”了。作为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头部企业,备受资本追捧的丁香园已完成五轮融资。除了高淳和腾讯,还有新加坡淡马锡做后盾的智信资本为其保驾护航。
8月10日,环球老虎财经从微博平台获悉,丁香园连载媒体账号被封禁,相关账号包括丁香园、丁香医生、丁香妈妈、丁香生命研究院、丁香园药物助手。
其中丁香园关伟于8月5日停,丁香园药物助手于8月8日停,其他三个账号均于8月6日停。
丁香园上一次成为全网舆论焦点是在今年4月。同时,公众在上海疫情之际收到了连花清瘟。同时,该平台发表了一篇名为《不吃连花清瘟防新冠肺炎》的文章,文章指出连花清瘟不仅不能防新冠肺炎,还会带来副作用。
文章一经发表,生产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股价暴跌。
对于丁香园的封杀,网友态度不一。有人叫好,有人觉得可惜。丁香园何时能“解封”还不得而知,但背后的许多雇主可能对禁令感到紧张。
“丁香”开花了吗?
多个帐户被禁止。
8月10日,丁香园发生了重生事件。
环球财经从微博平台获悉,丁香园、丁香医生、丁香生命研究院、丁香妈妈、丁香园医药助手等丁香园集团的账号已被限制发言。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丁香园”、“丁香医生”、“丁香妈妈”等部分账号在8月9日没有向用户推送内容。按照以往的推送规则,这些账号每天向用户推送三条医疗健康内容。
丁香花微博被封禁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微博平台给出的理由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截至8月10日,“丁香医生”微博账号最高粉丝数为596万,“丁香园”微博账号最高粉丝数为217万。
公开资料显示,丁香园是一家数字化医疗健康科技企业,通过专业权威的内容分享互动、丰富全面的医疗数据积累和优质的数字化医疗服务,连接医生、科研人员、患者、医院、生物医药企业和保险公司。
丁香园成立22年来,已拥有550万专业用户,其中医生210万,占中国医生总数的71%。
这已经不是丁香医生今年以来第一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了。今年上半年,上海爆发疫情时,以岭药业向全市捐赠了连花清瘟。这时,丁香园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吃莲花清瘟防新冠肺炎》的文章。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目前的科学条件下,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预防新冠肺炎。一是物理阻断,即常规的新冠肺炎预防方法,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二是诱导免疫反应,降低释放病毒的传染性;第三种暴露前预防(PrEP)是指在没有病毒感染、没有暴露于高危环境的情况下,提前服药预防感染。
在详细讲述了预防新冠肺炎的三种措施后,丁香医生得出结论:在已知的三种方法中,即使华清鼠疫也不成立,无法达到预防新冠肺炎的效果。他还说,不要乱吃药,就算是华清鼠疫也一样。
4月18日,丁香医生发表文章的第二天,以岭药业以32.39元/股的跌停板开盘,连续走出两个涨停板。
对此,以岭药业回复称,公司已发表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35篇(国外发表15篇),其中真实世界研究论文《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前瞻性开放标签对照试验》发表在国际期刊《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上。
此外,丁香医生还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医的文章。
老虎财经从微信官方账号“丁香园”了解到,“丁香园”的3073篇文章中,有近四分之一含有中药。
背后的管理层浮出水面,
高轩和腾讯都在其中。
作为一家数字化医疗健康企业,丁香园背后的资本不容小觑。
公开资料显示,丁香园的创始人是李天天,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免疫学硕士。出身于专业阶层,2000年创办丁香园。
根据该应用程序,李天天目前有多达23家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健康管理、互联网医院和医疗技术公司。
在互联网医疗兴起之际,丁香园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成立十年后,丁香园获得了第一笔融资。
2010年1月,丁香园获得DCM 200万美元A轮投资,次年12月获得B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DCM跟投。
此后,2014年9月,丁香园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C轮战略投资;2018年4月,在D轮融资中,获得宇信1亿美元投资,2020年12月,完成5亿美元融资,其中宇信再次领投,腾讯、高淳创投跟投。
仔细研究丁香园背后的资本,除了高淳、腾讯等人的平台,最值得一提的是:智信资本。
公开资料显示,智信资本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投资中国市场。它在上海、香港和波士顿设有办事处。
智信资本的核心资产包括嘉惠医疗服务、WeWork共享办公空、网络社区豆瓣、致力于打造优质儿童教育内容的智信环球传媒TGM。其资金主要来自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大学基金会和新加坡淡马锡等国际投资机构。
作为丁香园的最大雇主,除了丁香园,智信资本还投资了松鼠会、果壳网、大象会、回形针等一批活跃在国内互联网上的科普平台,这些平台此前都是被封杀的。
置信资本背后的金主新加坡淡马锡,作为新加坡第一夫人为首的最大财团,由新加坡财政部100%控股。管理新加坡发展银行等36家国联企业股权,通过控股方式管理23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公司14家,上市公司7家,有限责任公司2家。
值得一提的是,辉瑞和复星也出现在淡马锡的投资版图中。淡马锡的很多投资板块都有很多医药产业线,包括德国的BioNTech,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是辉瑞和复星的合作伙伴。
如此雄厚的资本背景也支撑了丁香园近年来的逐渐壮大。目前,除了微博矩阵,丁香园还拥有丁香人才网、丁香通、丁香客、用药助手、丁香医生、丁香妈妈、考研中文网、调查学堂、丁香大会等一系列平台和产品。
“网络名人博士”MCN模式不好做,
丁香园喝大麦茶。
丁香园一直是由靠谱的健康科普人士设立的。和很多互联网医疗平台一样,丁香园之前也涉及在线问诊。
环球老虎财经从丁香园微信官方账号了解到,在几条科普推文下,用户可以选择添加相关医生的联系方式,进行特殊疾病咨询。与此同时,在很多社交平台上,“丁香医生”的推荐也掀起了热潮。
一时间,丁香园的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建立了极高的信誉度。丁香园也凭借20年来积累的专业医生资源,开始整合医生的专业能力向C端输出,实行“D+C”(医生“D”,消费者“C”)战略。
丁香医生在打造在线咨询的同时,更像是开启了“网络名人医生”的MCN模式。相关MCN机构人士对老虎财经表示,具有医学背景的相关从业人员更具有商业价值,凭借其医学背景,可以获得更高的可信度,实现相关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变现商业模式。
但随着去年互联网医疗监管政策的实施,以及医务人员行业的整顿和放开,“网上名医”在行业内的模式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
具体来看,国家卫健委、工信部等九部委于2022年6月下发通知,要求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和身份带货直播行为。
同时,公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规则(试行)》显示,互联网诊疗将纳入整体医疗服务监管体系。规则规定患者可以在网上随访前提供病例证明,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互联网医疗的获客难度。
第一次网上咨询被明确禁止后,主要是拓展网上健康咨询业务,因此网上咨询业务占比相对降低。
当时丁香园一边在做改变,一边在为医学咨询知识付费。收入靠知识付费的丁香医生,逐渐向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头部互联网医疗机构看齐,开启了大健康板块业务的发展。
与此同时,2021年11月,丁香园正式宣布,未来其面向企业的数字营销服务将作为独立品牌运营。品牌名称为dmc(DXY营销中心),昵称“大麦茶”,寓意丁香园开始整合自身资源,更加注重B端企业的整合。从丁香园APP目前的商城销售来看,其产品涉及保健品、电子产品、护肤品等。
此外,丁香园TO D (for doctors)业务近年来也有所增长,包括社区论坛、用药助手、丁香公开课、丁香达人、丁香体检等。业务覆盖550万核心用户,以中国核心医生为主,覆盖除乡镇卫生院等以外的所有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
本文来自环球老虎财经app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