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寸照片多大(10寸照片参照图)

10寸照片多大(10寸照片参照图)数字化、大屏化、多屏化逐渐成为汽车智能座舱的重要标配。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其吸引,愿意为其买单。数字化、大屏幕、多屏逐渐成为汽车智能驾驶舱的重要标准。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它吸引,愿意为它买单…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数字化、大屏化、多屏化逐渐成为汽车智能座舱的重要标配。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其吸引,愿意为其买单。数字化、大屏幕、多屏逐渐成为汽车智能驾驶舱的重要标准。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它吸引,愿意为它买单。

“大”屏真的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吗?目前主流车企如何定义大屏车辆?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人机交互的趋势下,车载显示屏如何与智能驾驶舱融合,发挥其价值?

01汽车显示屏越来越大。

10年前,当主流汽车显示屏普遍低于10英寸时,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采用了17英寸的屏幕,取消了大部分机械按键。随着特斯拉的持续火爆,大屏席卷而来。2016年,柴蔚英致发布了全新SUV G5,采用了16英寸的中控台大屏,将大部分车载功能集成到屏幕系统中,简化了大部分中控台按键的布局。

深圳市航盛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以前汽车显示屏都是小尺寸的,主要是7寸和8寸,基本不超过10寸。但近年来,显示屏的尺寸越来越大,10英寸、12英寸、15英寸、16英寸、17英寸甚至30英寸以上。”

近日,《中国汽车报》记者梳理对比了9款热门车型的车载显示屏,发现市面上新车型的车载显示屏基本都在10英寸以上,大屏幕甚至成为一些车企新上市车型的卖点。

02车企不必与“大”竞争

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豪华车企,还是自主品牌车企,都不必与“大屏”竞争,新车不会仅仅因为“大屏”这个卖点而流行。不是车载电话,受具体场景和安全需求限制。目前车载大屏的使用率其实很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车企取消机械键,换成大屏幕或者语音交互,太超前了。通过以上梳理,记者发现,屏幕变大确实是一种趋势,但并不盲目求“大”。事实上,车载显示领域的技术进步很快,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首先,HUD加载率越来越高。随着ADAS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和智能座舱的快速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HUD的普及。据悉,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出口)搭载HUD系统的新车数量为116.72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前装达标率为5.72%。目前,理想L9、高河HiPhi Z、长安CS75 PLUS、广汽传祺GS8、奔驰S级新车型、大众ID.4、奥迪Q4e-tron、全新宝马7系等热门车型都选择配备HUD。

其次,显示屏逐渐变大,更多,更清晰。从上述热门车型对比可以看出,特斯拉采用了大屏一体式系统,而理想L9采用了多屏方案,即五屏互动,驾驶座前有带HUD、Mini-LED和多点触控技术的安全驾驶互动屏,以及三块15.7英寸的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和后舱娱乐屏。根据用户调研,多屏设计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家用车。蔚来和小鹏依然采用仪表和中控相结合的方案。此外,今年年初推出的全新宝马7系在后排采用了30英寸的大屏设计,配合40扬声器的包华魏健音响,达到了媲美影院的视觉效果。杨红说:“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将会出现30英寸、40英寸甚至更大的车载显示器。此外,车载显示屏的分辨率也会更高。microLED和miniLED的出现,让车载显示屏的分辨率有了质的提升,而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屏也让车载显示屏的布局更加灵活。”

第三,车载显示器不仅仅是信息采集,更是人机交互的界面。比如比亚迪打造5G音乐的智能驾驶舱,为用户提供立体音乐厅的享受;蔚来另辟蹊径,与NOLO合作发布了VR头显,与Nreal合作发布了AR眼镜。在投影模式下,可以带来4米外观看130英寸巨幕的体验,在AR空模式下,可以带来6米外观看201英寸巨幕的体验。同济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智能车辆交互设计实验室教授王建民曾提出,从人机交互的角度设计智能驾驶舱和车辆显示器。华阳总工程师/汽车电子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卓告诉记者,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延伸,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用户的“第三客厅”,也更加注重打造不同的屏幕,为车内不同位置的驾乘人员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示和体验提升。

第四,“一核多屏”成为重要趋势。几年前就有人提出要向“一核多屏”发展,但由于实际技术困难,进展一直缓慢。近年来,随着片上芯片计算能力的提高,一个片上SoC系统可以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器进行集成和交互已经逐渐成为现实。目前,这一领域的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多。比如琥珀推出了基于英特尔芯片的ICC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已经在长城、沃尔沃等车型上量产;电装与黑莓联合推出和谐核心解决方案,在斯巴鲁车型上量产;一汽集团、东软、英特尔联合发布智能座舱平台C4-Alfus,已在红旗车型投产;Desiree基于820A车载芯片为Li ONE车型打造四屏互动智能座舱方案;华为推出智能驾驶舱“一核多屏”解决方案;基于华阳瑞萨H3、高通8155、新驰X9,一批能猜心的智能座舱域控制产品将于近期量产。

随着未来集成的加速,车载显示器的数量和频率必然越来越高。陈卓指出,“大屏、多屏的发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影响驾驶安全。这就呼唤着企业去探索更智能、更安全、更有效的信息表现形式,这也是摆在行业人士面前的如何用好大屏、多屏、组合屏的课题。”

显然,车载大屏乃至整个智能驾驶舱需要考虑更全面的进化。BOE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BOE晶典CEO苏宁认为:“在未来,车载显示器可以来去自如。因此,更多的显示器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干扰。未来显示屏可以和智能驾驶舱完美结合,很多智能内饰就是需要时的显示屏。未来,汽车显示器将更加友好、安全、健康。”

在谈到车载屏幕和智能驾驶舱应该如何融合发展时,杨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智能驾驶舱的发展和创新必须围绕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这些关键要素,而不是脱离本质。作为一个噱头卖点,比如HUD的配置,未来的发展一定要结合智能驾驶,真正能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设计。”

“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推动下,汽车逐渐由人驾驶,由人车驾驶,再到自动驾驶;还会有工具通勤车和第三人格车空的区分。”展望陈卓智能驾驶舱的未来,随着驾驶员手脚和眼睛的逐步释放,驾驶舱将逐渐成为一个“美丽、愉悦、有趣、懂你”的智能空房间,驾驶舱内的功能和造型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或居家或休闲或商务,配套设施将更加个性化和自由。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汽车场景,集中化、多屏化将会发展,AR-HUD、全息显示、窗玻璃显示、车内显示也将会蓬勃发展,进入我们的汽车生活。总之,车载屏幕未来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取决于用户的满意和选择。

文字:张夏编辑:排版:李

给边肖加个鸡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523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08:51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09: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