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哈尔滨在中国的北部,它有一个别称叫冰城,下面是资源讯享网小编带来的哈尔滨为什么叫冰城,谢谢查看。
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右岸,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
旅游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之美称。“哈尔滨冰雪节”是世界闻名的冬季旅游项目。
位于北纬45°20'~46°20'、东经126°15'~127°30'。
哈尔滨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雕、冰雪游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还有驰名中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每年一届的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茂密,江川纵横,哈尔滨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怡人,冬季漫长寒冷,冰雪文化久富盛名,有“
冰城”之称,是冰雪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滑雪圣地——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及二龙山滑雪场、欧亚之窗滑雪场等数十个设备齐全、规模完善的大型滑雪旅游场所;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冰雪资源的一次大聚会,冰峰林立、银雕玉砌的冰灯雪雕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相关资料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1985年1月26日)。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也有人以饮酒来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的热情。
冰灯,是我国北方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最初农夫和捕鱼的农民用于照明,后来,每逢佳节,人们也制作冰灯来增加节日气氛。哈尔滨市的冰灯最早出现在香坊区,20世纪60年代,居住在香坊区的一位老太太,在自家院子里放置自制的冰灯。用搪瓷盆、水桶等器物,内装清水,待冻至一定厚度,成为空心冰坨,在冰坨内点燃蜡烛,寒风吹不灭,落雪灯红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冰灯已经突破了原来的定义,成立各种冰雪艺术造型的总称也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冰雪艺术文化。
鱼皮画,据考证,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一个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因而,赫哲族人的生产和生活与鱼类关系极为密切。他们聚居在河畔,依靠捕鱼为生,食鱼肉,穿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
《皇清职贡图》卷八载:“男女衣服皆鹿皮鱼皮为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如今的赫哲族人早已不需要穿鱼皮衣来蔽体。但这种用鱼皮制作衣服和生活用品的手工艺技术却传承了下来,并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品种——鱼皮画。
赫哲族人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他们创作的鱼皮画反映了本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在内容上多是表现赫哲族人传统的日常生活画面,如捕鱼、家族聚会等场景。
方正剪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民间手工技艺,也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地方特色产品,是当地多民族民间剪纸与中原汉民族剪纸在方正黑土地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产物,方正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概括力强,式样繁多,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在创作观念和整体创作上基本打破了陈陈相因的民间剪纸模式范畴,感染力、趣味性强,自然大方,艺术语言更加明朗化,风格日臻完善。
桦树皮工艺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鄂伦春人,世代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鄂伦春人至今仍习惯
用桦树皮制作生活所需的各种用品,并在上面雕绘各种花纹图案作为装饰。如针线盒、碗、烟盒、储蓄罐等。
1、马迭尔冰棍
马迭尔冰棍,是哈尔滨中央大街特色冷饮。马迭尔品牌(Modern)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马迭尔”从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当时堪称“新艺术”的代表作,故名“马迭尔”,意为摩登的、时髦的,成为早期东北专供社会上层人物栖身和娱乐的场所。到哈尔滨不尝马迭尔冰棍,就相当于到了北京没去长城和故宫,都会被人说白去一回。
2、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红肠,俄语译音为“里道斯”,“里道斯”和哈尔滨红肠是一个概念。许多哈尔滨人称哈尔滨红肠为“里道斯红肠”,也有人喜欢用“哈红肠”的简称。“里道斯”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外国人大量进入哈尔滨,也将肉灌制品带到了哈尔滨。哈红肠可谓是哈尔滨美食之一,如果亲去了哈尔滨可一定要品尝此美味哦。
3、锅包肉别称锅爆肉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是正宗冰城(哈尔滨)美食,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现在,“滨江膳祖”的曾孙在哈尔滨花园街48号开办了自己的美食(老厨家),传承了滨江美食文化独有的特点。要想吃到正宗锅包肉,只能在哈尔滨吃得到。
4、俄罗斯大列巴
大列巴是哈尔滨最有个性的特产,它被称为哈尔滨风味食品一绝。大列巴之名,鲜明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初次见“大列巴”,你会被这硕大无比的面包所惊叹,作家秦牧当年来哈尔滨有句“面包像锅盖”的比喻,说的就是具有百年余韵的秋林大列巴。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1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