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范文集锦8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医院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但是必须清楚医院是为人民群众看病、治病而办的,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还要变外延规模型为内涵效益型。不能把医院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不能偏面用规模越大,职工人数越多来衡量医院的发展,而要用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科技含量、人均业务收入和百元投入产出价值等来评估医院的发展水平。在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坚持病人利益第一的理念,必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方向。
二、在发展策略上,必须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
1.在运行方式方面要总体思维,双向发展。如对医院非盈利进行医疗的部分,一定要发挥其质量和服务的功能,让病人看得起病,看好病,最终让病人满意或者放心而归;一些特需医疗服务部分,根据市场需要,按市场经济模式开发运行、盘活资产存量,做好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院医疗资源的最大使用值,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2.在服务内容方面,要根据病人需求转变。将医院以往的有什么就服务什么,改变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同时,利用医院各科室的优势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健康消费,使医院服务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在发展目标方面,要科学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近期发展目标要合理改善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思想文化结构,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远期目标应着眼于人才、技术、设备、环境、文化的长期效应,走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满足未来服务群体的医疗需求,做到社会化、区域化、个性化等服务形式的多样化。逐步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最终实现:
(1)医院建筑的现代化。使医院建筑达到五大标志:一是功能化;二是生态化;三是人性化;四是智能化;五是艺术化。
(2)医院科技现代化。使医院科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医疗设备必须达到同类医院先进水平,二是人才档次与医院的功能地位相适应,三是医疗技术和学术水平必须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在部分专业达到领先水平。
(3)医院管理现代化。能采用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全面实施医院管理。其重点内容是要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完善的领导体制;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三、在发展思维上,要坚持不断创新。
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医院创业、兴业的源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点。一是要通过观念创新使医院管理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确立符合现代化目标和管理科学规律的医院经营理念。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创出特色。人无我有是独创技术、人有我优是优势技术;人多我精是特色技术。以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三是要通过服务理念创新,树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因为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高风险行业。患者在就医时往往会选择其所依赖的医院和信任的医生,医患关系的建立会成为患者选择医院的关键。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素。
四、在发展手段上,医院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1.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念,是医院发展的本质。一方面,我们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让患者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是要以我们医院职工队伍为本、让职工满意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不断提高职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
2.全面协调发展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医院的各方面工作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类人员之间,做到统筹兼顾。我们在强调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与临床有关的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否则临床工作会缺乏后劲;也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否则医德医风会滑坡、职工凝聚力降低;也要重视医院管理思想的更新,否则会管理知识陈旧、管理手段落后、整体效率低下等。但也不是各个方面工作等量齐观,而是要按照内在的必然联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他各个方面为服务和服从医院的中心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3.可持续发展观是医院发展的正确道路。我们不能以牺牲医院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损害医院的声誉和卫生行业的形象。要倡导科技兴院,打造医院品牌。要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尽量节约投资。减少物品的浪费和消耗,开源节流,降低运作成本。开发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用,降低人力成本。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塑造新时期医院文化,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对包括医疗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浅显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我从我们医院发展的微观角度,今后工作中应力求做到: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卫生事业发展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各职能科室和干部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思路、措施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摒弃经验主义的思想体制束缚,把我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增强活力,提高实力,提升保障力,推动我院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振奋精神,科学研究,积极配合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为今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用较大的篇幅对医疗卫生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卫生事业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努力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体现在新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局面中:
1.创新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上取得突破。医疗服务结构突出专科特色、树立优势品牌,大力发展重点学科,搞好专科专病建设。在心血管、内分泌专科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卫生医疗和人民医疗日益需求的发展,我们要规划筹建更多的特色专科,如儿科专科等,以更好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培育新的效益增长,以重点学科发展带动整体实力。
2.提升提高事业发展水平,在构筑卫生人才、科技发展的优势上取得突破。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与其它医院加强业务联系,引进适宜技术、适宜人才。不断选派医疗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省市举办的学习班,以求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业务素质、基本技能,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三、要明确责任,做好本职工作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发展卫生事业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同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我院卫生事业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非常强烈。当前出现的看病难,主要不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而是部分患大病的困难群众难以支付高额费用。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群众追求高新医疗服务等客观因素,也有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针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我院在不断研究制定措施解决病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药效同等的情况下,我院鼓励医生能用便宜的药尽量使用便宜的药物,并且制定处方金额用药,大幅度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得到群众好评。同时政府也要大力支持,政府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和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建立起一个公平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为度,使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制定卫生发展规划,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投入,规范医院收支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益性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医院不能把医疗服务作为牟利的手段。但是,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一方面政府应该保障必要的经费。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公立医院实行严格的监管。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才能达到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迎合和谐社会主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是与三个代表思想一脉相承的,也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其中的人,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题,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等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本乃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世间瞩目的成果。回顾三十年的历史道路,我党坚持的是一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科学发展之路。三十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安门医院的医、教、研较三十年前上了无数个台阶。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以XX为首的党中央领导群体,高瞻远瞩,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类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直接从事着为病人减轻痛苦、为病人服务的工作;如何将这一科学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紧密相连,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创新,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名受病人尊重的好医生,这一工作于以人为本更直接更具体。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工作环境、劳动工具、饮食结构、气候变化等等都较之以前发生了变化,发病原因、症候特点、疾病种类也与过去大不一样,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治疗工作,还要求医师给予饮食、运动、锻炼方面的指导。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变化的需求,任何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断解放思想,在学习、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实践的基础上使祖国医学不断发展、创新是我们每个从事中医学科工作人员的主要课题。目前的治未病研究,体现了传统医学如何在预防疾病中发挥作用,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今后长期的任务。落实以人为本,就不会迷失发展方向。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使我更加了解了其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为谁发展,通过学习明确了方向。这一理论的提出与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位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均紧密相连。今后我仍需进一步学习实践,为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经济社会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如何理解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在发展中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如何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这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遇到的,也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必须有发展,才谈得上科学发展,XX同志讲“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意义了”,因此,不考虑如何实现发展,而大谈科学发展是没有价值的。那么,什么是高校的发展,或者说怎么样才能说高校是发展了?我们应首先分析什么是发展。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现在大学排行榜、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评价高校发展无非是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考察,但具体落实起来却是一些数字化指标,如,学位点的数量、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论文、课题经费数量等等,围绕这些数字化指标,各高校展开了竞争,谁达到了相关指标,就说明这所高校有了发展。不可否认这些数字化指标可以从一定方面反应该高校或单位的发展情况,但一定就能说明该高校或单位确实发展了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应分为显形的发展和隐性的发展,所谓显性的发展,就是指标志该单位发展的一些显性的数字化指标,隐性的发展是指不能用数字和指标显示出来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应该是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的整合,应该是整体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和真实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这样,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经常评价一个教师或一个干部的发展现状,主要以他个人职称职务是否晋升、工资津贴是否提高、有无荣誉称号、有无获奖等等,这些在一定方面反应了他的发展情况,但决不是他的全部,甚至有的并不名副其实,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是教授职称,但他的个人水平真的与教授相符吗,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领导干部,他的真实水平与其职务相称吗?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就像一座海中的冰山,海平面上是显露的冰山,海平面以下则是未显露的冰山,要想知道这座冰山的全貌或真实大小,就要清楚海平面上下所有冰山的情况。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味追求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甚至把实现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的目的去追求,这样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就会造成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可否认,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从某些方面反应发展的程度,在实现真实发展的前提下,追求显示发展的一些外在数字、指标和荣誉是必须的,特别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激烈使机会比黄金还重要,实现了显性的发展,争得别人的认可以和尊重以及取得相应的地位,就等于把握了机遇,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角度说,实现显性的发展是我们实现真实发展的手段,而决不是目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手段的重要,一个单位或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一种争先创优的精神,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决不可保守和固步自封。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都有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都要避免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蔑视追求显性的发展,二是一味追求显性的发展。在当前,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把追求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忽视单位和个人真实的发展。所以,当前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我们在追求外延扩张和显性发展时,一定更要重视内涵和真实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大学如何体现?现在形成共识的是大学培养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因此,以人为本在大学实际上是围绕两个主体进行的,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做到两个“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实现、教师发展主体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个人认为,在当前,重要的和紧迫的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满堂灌”。如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学的理念、方法、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而大学却还在固守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培养模式,重在灌输知识的现象很普遍,应该来一次大学的“新课程”改革。因此,要真正落实学习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下力气进行大学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有效落实大学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大学的本质或生存价值是培养人才,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者不可偏废,但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三者不应是并列的关系,培养人是中心、是目的,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围绕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而进行的,相对于前者,它们应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假设一个高校如果没有了培养人才这一功能,只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那么它就不能是高等学校,而只能是研究所或公司,而如果一个高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体现的不理想,但重视了如何培养人,那么,该高校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只能说不是很理想的高校。现在的情况是,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上,虽然理论上和口头上认识到了大学应该以育人为本,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强调了科研和如何服务社会,原因一是没有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大学功能,二是大学的评价体制和机制再作怪。评价大学的办学好坏,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更是显性和容易实现的,而大学培养学生的质量则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这样就会导致大学把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和评价作为目的。由此,造成这样的现象,大学以完成多少科研论文、课题数量、经费数量为最终目的,而很少思考如何把完成这些工作与培养学生对接,高校的教师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科研论文、申请课题数量和拿到多少经费为最终目的,很少考虑自己教学的效果和如何把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际上,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大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目的是什么?大学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知识的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仅限于此,该机构就是一个科研院所,大学更重要的目的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就需要把进行科研的方法、手段以及前沿成果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的过程中来,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恰当的内化和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教学中有科研,科研中有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也是这样一个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而不仅仅把为企业和社会作出多少贡献作为终极目的,否则的话,就与公司没有差异了。因此,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对科研和服务社会如何与培养学生对接进行研究和探讨,实现通过高水平科研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推进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
如何使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现在大学热议的话题是大学的分类评价和管理,高质量的大学是一个模式吗?中国有几千所大学,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不应“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等,由于其功能有不同侧重,不应是一个评价标准和体系。实际上针对每一所大学内部,也有一个教师分类和评价问题,高校中教师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之间学历背景有差异,个性、特长和兴趣有差异,职称有差异,发展条件有差异等等,有的教师可能擅长教学,有的擅长基础研究,有的擅长应用开发等等,要体现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就要有“人人能成才、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应该使每位教师发展成为他们所能够成为的最出色的人,教师成功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学校的评价标准不应是单一的。当然,这里说的教师的分类评价与管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即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都应有所涉及,只是教师有所侧重,而不是只搞一方面,而不涉及其它方面,高校单纯搞某一方面的教师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尽量突出教师的某一方面特长,同时要兼顾其它。另外,要有效落实教师发展的主体,还要转变观念,即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强调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的,在观念上要剔除教师的工具理性,树立教师的价值理性。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在高校有效落实?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和学院应有比较具体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应定期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目前应加强师资队伍的有计划培养。要统筹兼顾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统筹兼顾重点与一般,统筹兼顾教师与学生。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作为一名党员,我也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学习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文献资料,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通过学习,我在思想上、心理上充分认识到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就要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类群体的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迎来小康生活。
三、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在学习内容上求广,在学习方法上求活,在学习态度上求严,从而加快知识更新和理念更新。要以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努力学深学透,联系工作实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创新不意味着否定过去,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区分对待。创新的关键在于依托现有条件、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现有优势,借鉴以往的经验、条件的同时,发挥主、客观能动性,客观查找存在的问题,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总结有效的做法,找出新思路、新方法。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总之,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我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反思不足,积极对照整改,努力弥补差距,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敬业的态度、更加踏实的作风,把工作做得再深入一些、再细致一些、再贴近实际一些,为我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直忙到现在,就为了写学习《科学发展观》笔记,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我心里也有了一点自己的小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学生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学生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家长、社会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领导的领导下和同事、家长们的配合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教育工作。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激活成功教程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对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3、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4、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史志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史志编纂业务,这是摆在我们修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当前我县史志工作实际,我认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史志工作,努力探索史志工作的客观规律,才能促进史志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体现"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是修志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司马迁直言受宫刑,仍写下千古绝唱的《史记》,成为史志工作者的典范。然而,当今所修志书,记成绩的多,记问题的少;记经验的多,记失误的少;总之是报喜的多,报忧的少。这样的志书如何给后人于启迪?怎么能体现科学发展观?怎么称得上秉笔直书?笔者在读首届《**县志》时,对有一段文字印象颇深,启发很大。即《**县志》第四卷"农业"中记述农田建设之栏河造田(见《**县志》153页)有这样一段文字:"1958年,全县掀起拦河造田热潮……全县累计拦河造田3000多亩,用工70多万个,投资50多万元"。紧接着,笔锋一转:"1975年8月9日特大洪灾,将10多年心血筑成的江南'三坝'(殷家坝、郭家坝、太平坝)毁于一旦"。"1982年7月20日暴雨成灾,又将江北之桑坪坝、水田坝582亩河田冲走"。且画龙点睛加了一句:"两次教训说明,山区拦河造田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要给水留出路。"短短数语,记述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不尊重自然规律,不讲科学发展,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看到此,笔者钦佩作者的胆识和秉笔直书的史德,首届县志成书1985年,人们还笼罩在"农业学大寨"的光环之中,没有一定的胆识,怎么敢说"不"字?没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资料?如果只记拦河造田的成绩,不记后面的教训,那志书还有什么存史价值呢,又有什么深度可言呢。邻县曾讲起他们首届修志形成的初稿如实记述了当时在全地区闻名的"饿死人事件",最后却被当时还在位的一名县级领导给砍掉了,第二轮修志时还得补遗,可见秉笔直书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们这次续修县志,尽量应用科学发展观选择、分析、应用资料,但各方面上报的资料反应正面的多,反面的少,报喜不报忧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是有待改进的问题。但也有记得比较好的地方,如在记述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选用了茅坪河的污染治理资料,如实记述茅坪河沿岸发展几十家纸厂造成茅坪河污染严重,并引起中央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整治,关闭所有纸厂,使茅坪河由原来的"酱黑色"变得清澈如初等等经过,此等记述可引起人们深思和从中受到启迪。我们史志工作者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学会用科学发展观去洞察事物,具有敏锐的思维、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秉笔直书的史德,才能修出有益后人的传世之作。
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体现新史志特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新修史志要求加大人物记述份量,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在史志编修中的具体体现。史志记述的是事,但事是人做的,如果离开了记人,只见事不见人,就好比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新修史志,要突出特色,就必须加大人物入书的信息量,在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下,可为在世人物设置人物表、人物录,重要的是"以事系人",把一个个鲜活的人融入到具体事件中去,使之更加生动,更加激励世人,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修志业务之中。
同时,地方志书是一地之全史,百科全书,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不能搞闭门修志,"官书"不是"关"着门写书,必须实行开门修志。一是要发挥人民群众力量征集资料。通过公告、网站等渠道广泛发动群众,广泛提供地情资料和历史见证,确保入志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二是创新志书评议制度。广泛发动群众对入志的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人物公开进行评议。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正确集中群众智慧,确保志书质量。三是记述的内容应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三、实现史志成果与人民共享,发挥史志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改革成果与人民共享,这一理论指导史志工作就是要将史志成果与人民共享,也就是要发挥史志资政、育人作用。长期以来,忽视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史书、志书编修出版后,送入书库"存史",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如何让史志这一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让成果与人民共享,可以探讨以下几条途径。一是扩大宣传面。可适当增加发行量,组织必要的宣讲。
让史志进学堂、进党校、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二是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要建立地情网站,将史志资料通过网站发布,方便人们查阅。只有建成电子化、网络化的史志公共服务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修志成果与人民共享。
三是提供快捷的服务。史志编纂周期一般较长,多则十年之久,少则三五年,不能满足现代快节奏需求。要探索高效率、快速反映地情资料的新机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缩短工作周期。编纂出版年鉴是最好的快捷方法,做到当年编辑、当年出版、当年发挥作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总之,史志工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史志工作者只有坚持为党委政府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才能让史志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闯出一片新天地。
推荐阅读:
社区街道学习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模板集锦5篇
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范文合集6篇
护士岗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集锦6篇
有关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集锦6篇
村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锦
2022外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范文集锦5篇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1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