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穿着端庄的警察制服,他静静地躺在那里,他怀孕9个月的妻子坐在床边,她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脸。颤抖的肩膀,红红的眼睛,咬着嘴唇,盯着爱人。
三岁不懂事的女儿挣脱了爷爷的怀抱,不停地摇着爸爸的胳膊,孩子气地央求道:“爸爸,起来和我玩吧。你为什么不动?”
……
9月20日8点51分,他发出了这条工作短信。8分钟后,已在单位连续驻守19天的张娟杰,瘫倒在岗位上。
在他死前带给了很多温暖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能接受他的离开。
“如果可以,我会做得更多”
8月底,辽宁大连爆发疫情。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张娟杰再次自告奋勇,吃住都在单位,参与了流向追查和理化检验鉴定的“双线作战”。
“我还年轻,我先走了。”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张娟杰总是这样说。这仅仅是因为他年轻吗?充满了对同事、同志的深情厚谊,对专业岗位的执着坚守。
工作流程是在和时间赛跑。为了尽快找出疫情风险点,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建议,他日夜与电脑、电话为伴,每天休息不到五个小时,赶源头,收集数据,不漏一人。期间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以准确的检验鉴定为多起突发事件的侦破和定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9月18日,在连续奋战17天后,刚刚回去休息了几个小时的张娟杰回到了工作岗位。“再过几天我的第二个孩子就要出生了,到时候你请假恐怕压力会很大。现在我会尽我所能做得更多。”同事罗峰回忆起当天的情景,眼圈红了。他总是很少考虑自己,把更多的方便留给别人。
在“9.19值班上午:沈阳出差手续/1999年底查询档案/下午制作鉴定文书:办理审批手续”的工作日志上,他这一天的工作安排写得简洁而有条不紊。午饭后,他已明显感到胸闷不适。同事们建议他立即停下工作休息一下。“我们先等等吧。今天多查材料,明天再说。”考虑到手头积压的工作,他决定当天坚守岗位。检查一直持续到深夜,每天有不到5个小时的休息。
9月20日上午,一切照旧,张娟杰仿佛就是那个不知疲倦的“化学家”。他系统地向领导汇报了前一天的检查情况。8点35分,他把昨晚刚完成的两份鉴定报告交给领导审阅。8点51分,下午会议工作交接完毕。9点左右,他起床时正坐在办公桌前,突然失去知觉,倒在地上。他的呼吸几乎停止,处于昏迷状态。然而,他的嘴微微张开,似乎还有很多话要说。
“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很自在”
“他的工作极其严谨,出具的报告几乎没有问题。每次检查,他都会自己额外做备份。这是他坚持多年的习惯,也是他独有的。”大队长王斌反复摩挲着桌上厚厚的两份文件,低声说,眼里满是敬佩、不舍和隐忍。“他再也不用管这些了。他是我手下最优秀的士兵!”王先生哽咽后再也抑制不住,掩面而泣。
遇到疑难案件,他彻夜不眠,不知疲倦地工作。研究案例,钻研技术,是他最喜欢的事情。夜深人静的时候,战友们经常看到他在手术室里“陪伴”各种试剂,所以他在警营里被称为“化学家”。他经常在实验室呆上两三天。除了被同事拉去吃饭,困了就睡行军床,累了就揉揉酸痛的肩膀。
“自信和勇气来自精准和理性”“我是大连,大连就是我”。在刑事科技支队的楼梯拐角处,张娟杰的“白大褂”和阳光帅气的海报映入眼帘。
他以学者式的“钻劲”,与战友们并肩攻克一个个科研难关,破获一个个大案要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完成检验鉴定820余次,处理各类材料样本4000余份,勘查各类案件现场300余处。参与过多起重特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出具鉴定文书300余份,为各类案件的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让无声的证言也能“说话”。
“和他在一起很安心。”这是刑事科技支队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共同心声。
“他有老一辈技术人员的实力”
“他说他喜欢搞技术,带我们一起搞科研,报课题,说好一起领奖……”年中上报的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课题,成为张娟杰作为组长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老一辈技术人员的精神遗产在他身上流淌,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固化水土供人乘凉,却从不索取……”张娟杰的新警司徐廷山竭尽全力不让自己的眼泪喷涌而出,但还是几次哽咽。
理化检验鉴定工作复杂枯燥,他却能以“匠心”打磨出“小伙风采”。2018年,杰作为技术部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公安部刑侦局组织的刑事重点标准专项工作,主持制定了《疑似毒品中哌嗪的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检验方法》行业标准。作为攻关负责人,他通过查阅资料、外出学习、反复实验,经过两年的努力,于2020年完成了所有实验及相关材料申报。
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意味着大连公安刑事科技能力和水平达到部级,走在全国前列。张娟杰制定的行业标准于2021年10月14日发布,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有效促进和指导了相关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他的“别出心裁”为大连公安局赢得了同行的认可。
2019年,刑事技术支队启动移动实验室建设项目。作为国内首个移动实验室,张娟杰负责移动实验室的应用探索和日常维护。移动实验室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进行采集检验,通过在线比对立即得到结果,实现快速、实时、高效的检测,为执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了充分利用这台最先进的设备,他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多次到外地学习,最终成为这个“移动实验室”的“指挥官”。在一项重要任务中,张隽杰作为大连理化专业的骨干力量参与其中,使用大连最新的车载移动实验室作为检验工具。经过连续6个昼夜的紧张工作,他检验了51个批次、710个样品,平均每天工作量超过100份,圆满完成任务,确保万无一失。
“他值得所有人的信任和依赖”
办公室的窗台上,一盆他精心种下的草莓还在不知不觉中生长。草莓是张娟杰女儿最喜欢的水果。从浇水、施肥到授粉,他都认真研究,悉心照料。他家的草莓一次只能长五六个,果实虽小但很甜。草莓一长出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高高兴兴地拿回家给女儿吃。
“太突然了,我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个亲人。”张娟杰的同事蒋俊峰红肿的眼睛又湿了。他阳光、温柔、纯真、友善。他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同事当成自己的亲人,操心家里的大事小事,为家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母亲去世,在最艰难的几个月,张娟杰陪伴着我,救济和支持;怀孕同事出现不方便,他主动承担;同事家里首付不够买房,他知道会伸出援手;他专门自费买了一套修理精密仪器的工具包,自学仪器结构,研究维修方法,每次都能省下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维修费。……
办公桌上摆放整齐的办公用品,电脑文件夹里清晰记录的检查单,宿舍衣柜里整齐挂着的警服,靠墙停着的黑色自行车…他热爱生活和运动。为了更好的锻炼身体,他买了一辆黑色自行车每天上下班。出发的前一天早上,他对同事说:“今天骑行感觉很累,可能是太久没运动了。”
张娟杰的同事们都不愿意动他的任何物品,仿佛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正直,永恒的精神。
同志们,旅途愉快。
自大连公安局移交以来
来源:中国警察网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