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曾经在家和CC动画一起看电影《哪吒》。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到关键时刻,沈都容易结巴,逗得CC哈哈大笑…
电影里的人物结巴只是为了逗大家开心,但是孩子结巴真的是生活中很紧急的事情。
不是,我家楼下有个小孩,表达欲很强,但说话不太利索。
每描述一件事,我都结巴,半天说不出来。
“我,我,我,我想吃西瓜”;
“我,我,我,我,我不穿衣服。”;
……
这时候孩子的奶奶就会说:“你想好了!”
孩子刚学说话,难免重复太多,结巴。
我们也有很多粉丝在后台留言说宝宝口吃。
C妈, 我家娃最近一直说一个句子,但是第一个词都要重复很多遍才能说出来,孩子是不是口吃啊?我家儿子2岁多了,之前说话一直没有出现结巴的现象,最近莫名其妙开始结巴了,而且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好像很多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DD现在说话有时候会结巴。
但是,对于孩子的口吃、语无伦次,也不必过于担心。
根据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
大约5%的孩子有口吃症状(口吃、语无伦次等。),但其中只有0.5%-1%的人成年后仍然口吃。
也就是说,大约75%的孩子可以自愈。
孩子为什么会口吃?
1.语言发展的必要阶段
孩子3岁左右,就可以开始把个别短语合成句子了。
比如:DD想去楼下玩。
他常说,“妈妈,下楼去?”
现在他会说:“妈妈,带我下楼玩。”
虽然第二句不比第一句多,但两者在词汇、句子长度、表达难度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
这标志着孩子开始学会用复杂的句型和复杂的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所以在学习、模仿、使用复合句的过程中,组织句子造成的磕磕绊绊、结结巴巴是必经之路。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一点口吃,因为这是他们的语言组织在头脑中的表现!
2.大脑比嘴巴转得快。
BBC纪录片《婴儿的秘密生活》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婴儿知道的远比ta表达的多!
也就是说:从宝宝出生到两三岁,很多宝宝都会经历一段表达困难的时期,这种情况会随着宝宝不断练习说话而逐渐改善。
而且,大部分宝宝都能安全度过这个时期。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和闺蜜逛街,遇到一个外国朋友,向我们问路。
我很快想起了路线图。但是,我回答的时候,居然结巴了,一点都不流利。
(虽然C的妈妈英语水平不高,但单纯指着路应该不会结巴!)
这种情况就跟婴儿口吃一样!
这种口吃的根本原因是思维的速度超过了说话的速度,语言表达跟不上自己所想的。
我想了很多,但是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而且我还要匆匆忙忙的表达出来,导致同一个词的语无伦次,停顿或者重复。
所以,虽然宝宝说话开始时口吃,看起来很像医学上的“口吃”,但并不是真正的口吃!
其实两者是可以简单区分的。
真性口吃: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过度的、不可控制的言语重复、延长和卡涩,导致表达异常。
还包括对特定音位(通常是辅音)、词与词的恐惧,对特定情境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以及言语中“失控”的感觉。
宝宝口吃:正处于语言的正常发展阶段,说话时出现的词语不流利。
它常常表现为词与词之间的停顿、感叹词、自我修正和某些短语的重复。
如果还是不够明显,记住这个时间:6个月。
如果孩子连续口吃超过6个月,就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因为,这可能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口吃”。
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寻求医生或者言语治疗师的帮助。
妈妈还按照美国口吃基金会的标准做了以下表格,方便大家观察对比判断。
虽然孩子的口吃行为不用太担心。
但是,每当孩子口吃的时候,不仅旁边听的大人着急,孩子自己也很着急。而且特别容易陷入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所以,接下来,妈妈C推荐一些对付孩子口吃的小方法,平时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可以用到!
二、如何改善孩子的口吃
1.先让自己慢慢说。
如果一个孩子想流利地说话,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慢他或她的语速。
特别是急躁的家长,需要放慢语速,不要催促孩子。
催促本来会给孩子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也会增加孩子潜意识中的焦虑,从而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
而且,我们在向孩子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孩子的节奏。最好一次只问一个问题,等孩子回答后再问下一个。
配合孩子能够适应的节奏,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口吃问题!
2.减少沟通的压力。
就像我们一开始提到的例子一样。
每当孩子有点口吃的时候,孩子的奶奶就会提醒他:“好好想想。”
有些家长急于纠正,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再说一遍。
更有甚者,你可能会生气,或者严厉纠正孩子。
以上种种行为,无论是温和还是严厉,都或多或少会增加孩子的沟通压力。
想说话的孩子,怕自己说不好。每次说话都会变得紧张,每次表达都会有很大的压力。当然,这很难讲!
所以,孩子说话,尤其是结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要着急替他们说话,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多听,多鼓励,帮助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用平和的心态告诉他们,慢慢说,孩子的表达会越来越流畅。
c说很多孩子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说话不是很流畅。就像孩子长大后的一只小虫子。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可以自我修复的。我们能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而且,还在学习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要用大人的口才标准来衡量。多给孩子一些耐心,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成长为一个小演说家!
CD爸爸妈妈:“中国家长学习计划”发起人,C爸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博士;妈妈——《育儿报》主编,《脾气好的父母才能有好的教育》作者。
育儿cc & DD,姐姐哥哥,把婴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等知识公之于众,让更多的父母加入科学育儿的队伍,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微信官方账号CD爸妈(id: cdbama)。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