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关于短篇散文杂文
【简介】感谢网友“Derrito”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短篇散文杂文(共12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关于短篇散文杂文
北方的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水塘边,村舍旁,或者无人问津的荒野上,一株株槐树在苍苍天下,兀自开成一片灿烂的花海。
楼前的空地上,有几株槐树。四月,当绿色在周遭无忌的伸展时,槐树依旧挺着黝黑的躯干。从树下经过,五岁的儿子不止一次地问,妈妈,槐树冻死了吗?等你习惯了浓浓的绿意间极不协调的黑色,仿佛一夜之间,槐树黑色的枝丫上挂满了串串白色的铃铛,在五月的清风里,散发丝丝袅袅的馨香。而当你痴迷于薄薄细雨里一团团摇动着的花雾,或皎皎月下一簇簇海底珊瑚般的花影时,短短几日,满树的花儿却无声无息的落了,
见到许多种会开花的树,不论色彩、花形,还是花期都要强过槐树,而我只深深地喜爱着她。我常想,如果我们的生命能如槐树:在寒冷的冬天里坚忍、顽强;在早春热闹的绿色中平静、从容;在美丽四溢的花期时谦和、内敛;在繁花落尽之后,努力结出饱满的籽粒。尽管我们过于平凡,谁又能说我们不曾拥有一个完美的生命过程?如果我们的爱情亦能如槐:当热恋的激情如花般散尽,能安于接下来的平淡时光,在日复一日衣食住行的琐碎中延续温暖和感动,尽管她和轰轰烈烈搭不上一点儿,我们却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永远相亲相爱。
如果也有那样一种爱情,我们相遇时真心的期待花开,期待果实,而世事苍桑,却真的不能再陪对方向下走。那么,就让我们在相守时做到最好。经过的永不诋毁,不再相属的未来衷心祝福。而我相信,无论多久,放手时的宽容都如幽幽槐香,会在每一个花开的季节,丰盈你的记忆。
如果有来生,我情愿是北方广袤的大地上一株极普通的槐树。
短篇散文杂文:失去家园的小鱼
有一条小鱼,他最初生活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那里有他的兄弟姐妹和好伙伴:小虾、小蟹、小田螺、小蝌蚪们。
小溪的一边连接着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另一边是一条曲折狭长的柳堤;翠绿的柳条妩媚地垂到水中,他和伙伴们就荡着柳条打秋千。黄昏时候,柳堤上便会出现一对一对的男孩和女孩,他们说说笑笑漫步徜徉,那美妙的情景惹得小伙伴们个个心动。
在他的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数下午了。阳光在小溪里洒下点点金光,岸旁的小花们一朵朵灿灿的笑得真甜,岸边的野草和水中的水草都绿得闪烁童话。这时,稻田中的青蛙叔叔们总要演奏一场雄壮的田园交响曲,那喧闹的情景,惹得蜂蝶们也在小溪上空载歌载舞。
但是,自从他被一个小男孩用鱼网套住装进瓶子,又坐了一段车,然后被养在一座城市三楼阳台的玻璃鱼缸中后,他再也感受不到这一切了。
现在的他透过玻璃缸,看到的只是拔地而起的高楼,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除此以外便是灰茫茫的空气,天空中甚至连一只飞鸟也没有。
小主人每日定期给他喂食,多次看望他,怕他寂寞,特意在鱼缸底部的细沙中插上了塑料水草,还放了些假田螺、河蚌、螃蟹,这些东西勾起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反而使它更伤感。
他每时每刻无不怀念那童话般优美的小溪,舒适柔软的水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以及过去那些永远美好的时光。
一次,小鱼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他拍了拍翅膀,就轻快地飞出了鱼缸,飞过了楼房的高顶,远离了灰茫茫的城市上空,飞回了小溪。
醒来的时候,呈现在小鱼面前的景物依旧。他伤心地哭了,他明白那永远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篇2:关于短篇散文杂文
花儿在我的剪刀下死去了,到了夜里忽然变成里花妖。
它来到我床前,睁着幻或地眼,穿者紫红的衣裳,夜风吹来,裙衫飘飘,没有狰狞的仇恨,却凄美得让人落泪。
那是花中皇后,月季花啊,怎么变成了戚戚的花妖!它说,我没有魂魄,没有了根的支撑,只是一枝折了的花,空有玲珑的梦,成为夜里的幽魂,它终究禁不住花剪子的诱惑,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我在现实的根上跌落下来,掉进黑暗地狱,地狱竟然也不能欢迎我,我只能游荡于黑夜,孤魂野鬼,笑人间可笑之人。
我问,对于诱惑,你为什么不能说不呢?
它说,说不,我也会死,而且死得更惨,飘零于夕阳落霞,纷纷扬扬,连一个全尸都没有——
我的耳边只有它的哭泣,我想拥抱它,但终久是被它的刺伤了手,鲜血流淌下来,美丽原来这样的孤独,笑可笑之人,哭可哭之人,这就是世间吗,美丽却孤独着,厉刺满身,伤痕累累。
我说,爱情呢?
花妖是应该有爱情的,而且它的爱情应该是无比执着,无比美丽曲折。
它说,我的结局去很悲惨,你也看到了,孤魂野鬼,游荡于黑夜,就连寒星也躲避我的光芒,生怕我折伤了它们,但我就是有光芒,没有了光芒,我的灵便不存在了,化成轻烟,化成灰烬,但我从不停止自己的追求,尽管我看起来这样的怪异。
他欺骗了你,对吗?
我在问。
它说,爱情是美的,一切感情都是美的,但是真正建立起来,就还有疼痛,疼痛钻透心,这样心灵才能相通,我爱着,我疼痛,但是就是粉身碎骨,我也要爱,因为这才是我。
花妖转身要走,我扯住了她的衣裳,她说,放开我吧,不然你会受伤的。
我说,不。我扯着她的红衣裳。
但是,她还是走了,临走告诉我,坚持真理有时会献出生命的——
满地落红,窗外滴雨,点点滴滴,到黄昏,都是愁。
篇3:关于精短散文杂文
漫步在这依旧绿荫的街道,我无语而用心声来述着惆怅。异地、自已,那种孤寞的伤感总徘徊在身边不易散去。虽然我曾无数次的把它们赶出脑海,就象是这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不能完全的摆脱病毒的干扰一样。
我踱步在这秋的清凉中,时不时鞋跟跶跶的着地声啄在空气里脆响。
成长的岁月,让我知道我已失去太多,让我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心念着那手机铃声的响起,因为在这样的清冷中,唯一能让我感觉温暖的也只有那不深不浅的问候,它们至少清走了我的孤独,哪怕只是片刻的欢欣与喜悦,足可以让我感觉还有人记得我,记得我这个,这个曾经千疮百孔的痴人,而今也只能算是那情感摧毁下的昔日黄花,正日渐的奔向枯萎……
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生命的尽头,时间总是这样的毫无情义,它不会因为你富有或是贫穷减免,岁月流逝,当那些苍桑刻在脸上,白发纵生鬓间时,我无力的回望着这一切。
静寂中让我回望前尘,突然间发现自己已走过了人生最为美好的年代,却依然身处孤独。
叶在簌簌作响。用力仰仰脖颈,却分不清是哪片唤醒了我心的宁静,“唉”一声不长的叹息散在如诗的秋风中,却抹不去我孤寂的心情。
你在哪里?我用心语问着你。我想只有那夜空明亮的月知道我的思念,星星调皮的眨着眼睛看不懂我的惆怅。我试图小心的问候,可是花枝拽住了我的衣衫,在轻声的讲着不让我扰乱你。我等着,在这寒意渐近的夜里,我把心寄在那树梢儿,只能让月儿看到我的缠绵,泪水滑落在这涩涩的泥土中,它温情的吮着,象用爱的抚着我的脸。
中秋月渐圆,问你可记得我一人的孤单,温语摆在眼前,却没有那种让人动情的激荡,我多么渴望所有的哪怕只是一个字,它的源头来自于你的心底,而不是敷衍。
精短散文杂文推荐: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
如果有一天,再次见你,我一定要牵起你的手,对你说声“喜欢你”。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对自己说的。多少个青春寂寞的月夜,都在想象模拟再见你的情景,那是一个多么冲动烂漫而多情的夜晚。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可我真的还有缘分可以再神情的望着你的脸,神情的望着你?我总是这样轻轻的问问我自己。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我想带你去看海,让海浪见证我对你的爱,让海鸥传达我的誓言,让我们很豁达的了接我对你的情。我知道的,我喜欢你,我不知道怎样去付出,我只知道最该出现你的面前的时刻,捧起我对你的一分一毫的关爱。
4years以后,我再次邂逅你于街头。我一生心藏的情感迸发了,它跳出了我的心扉。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如果不成了假设,却成了永久的遗憾。静静的我盯着你大而明亮的眼眸来述说对你深深的爱恋,静静的我与你擦肩而过,静静的你消失在我的视线中,而我却无法回望你的神情,只能在无尽的深夜慢慢的品味。原始的冲动始终被一股心魔压抑着,让我来不急反抗。爱的路途在今夜走到了尽头。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曾经的豪情,山之语言,却成了一生的痛。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不知道我们之间是否有结果,我知道你不喜欢我的性情,而我却迷恋你优雅的神姿,轻轻的,慢慢的。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我还是老旧那样专注的看着你,瞧着你,盯着你,透过眼神表达对你深情的爱脸。
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那是下世纪的爱了
篇4:关于精短散文杂文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爱美。爱生活的美,也爱美的生活。
尽管如此,有时还是被生活琐事束缚,心灵中压抑的苦闷,久久不能摆脱。好想,好想,让自己更自由一些,释放囚禁的能量于球场;打通闭塞的耳道,听一听音乐;揉揉疲劳的眼睛,让它也仰望一下久违的悠云、蓝天……
许久,在心底渴望着……是双休日?是遥遥的假期?哦,许是那真正的心灵的驿站吧!
困闷了太久,户外的阳光分外的灿烂,让人感到暖暖的。穿着舒适后,约了个朋友到户外打打球。累了,与她湖边散步、闲聊,看着洁净的天空,觉得眼睛好象更明亮了起来!
生活,生活是恬淡而美好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好多好多:青山、绿水、小草、野花、佳木、鸟鸣、和风、细雨……一切,好美!
我豁然:其实,现实本就是美好的!一切事物皆有其独特的性灵,只不过,有时加入我个人的主观认识之后,就有了外在人为的悲凉色彩了。我不该如此霸道,牵强地让周围事物有了我的色彩。让他不情愿地为我阴郁,为我阳光。应该始终让一种豁达,充斥周围。不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深境界,但存一份恬淡的心境。
的确,现实中,我们不必过多的忧郁,失意只是暂时的。只要心中有美好充盈,即使工作或生活再劳碌,也是幸福的。
带着一份感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美化生活。那么,我们的周围就会洒满和暖的阳光!
精短散文杂文推荐:等了很久,她还是嫁给了他
朋友小丽十七岁那年很早就参加了工作,工作了几年之后,她的母亲就开始给她张罗着找对象,希望能帮她找一个工作稳定,条件还好的男朋友,结果给她介绍几个对象都没成。
过了两年之后,小丽的个人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她的母亲非常着急,我也跟着担心,生怕她嫁不出去,于是,我把我曾经的同学介绍给她,他的名字叫小宇。
我安排小丽和小宇两人见面,我先介绍小宇,再介绍小丽,然后他们两个就聊起了天,小宇给小丽的第一印象还不错,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很老实,长得特别精神,还很爱笑,小丽也是个爱笑的女孩,两个人聊得很投缘,聊到一半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雨,我和小丽都没有带雨伞,小宇快速地跑到超市买了两把伞,一把给我,另一把他撑着送小丽回家,我目送着他们离去,看到他对小丽这么好,很放心可以把她交给他了。在路上的时候,小宇把伞全部遮到小丽这边,他身上全部淋湿了,就这样他把她一直送到了家,小丽看到小宇的衣服湿透了,赶紧叫他进屋里坐,想给他拿一件衣服换上,小宇不好意思地说不用,然后他就撑着伞回去了。小丽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里十分感动和激动。小丽跟母亲提起了小宇,母亲不同意,因为小宇家很穷,条件不好,又是个打工仔,让她跟他分手,小丽无奈地只好跟他分手,每次想起她跟小宇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她就很伤心,我知道小丽的情况后,心里很同情她,怪只怪他们没有缘份。
后来,小丽的亲戚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这个人在事业单位上班,工作稳定,母亲看了也很喜欢,小丽听了母亲的话跟他交往,没想到事情总是来得那么突然,那个男的跟她好了一年就甩了她,不管她怎么挽留,他还是不要她,原因是她的初恋情人回来找他了,小丽知道后,非常难过。母亲看到小丽这个样子,也开始自责,如果当初成全她和小宇,也不会让她这么伤心!我心疼小丽,知道小宇还单着,想让他们再在一起,于是我把小宇带去了小丽家,我告诉小丽,说小宇特意来看她,他一直都没有谈女朋友,在等她呢,小丽看到小宇的到来,眼泪不住地往下掉。母亲也不反对她跟小宇来往了,因为她觉得只要她快乐就好。
过了一段时间,小丽和小宇结婚了,没想到她终于还是嫁给了她。我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婚礼,对于我这个媒人来说,
我希望他们能幸福!
精短散文杂文推荐:写给未来男朋友的信
亲爱的未来男友:你好啊! 一直很想偷偷给你写封信,但又怕这样子矫情,毕竟我还没遇到你。 这封信我想了很久,也写了很久,希望你能收到。 最近跟朋友吃饭,她们都问我怎么还不恋爱,我随口答了句:“急啥,他爱来不来,迟早会来。”
嗯……其实我撒谎了。我从没告诉任何人,我已经等你很久很久了。最近,我身边的朋友都纷纷脱单了。 还记得,那次我参加了闺蜜的婚礼。
跟着她忙前忙后,看着她大早起床化妆梳发,饿了一天没喝口水,不断换衣服头饰,被折腾得精疲力尽,那时候我觉得结婚真的好麻烦啊。还好,我还单身。 可在婚礼的音乐声中,看着她被眼里含泪的父亲牵着手,送到掩饰不了笑意的新郎面前时,看着他们牵手、拥抱、接吻,一起说出那句:我愿意。
突然间我也好想恋爱啊,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你呢? 我常常在想,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你个子有多高?是胖还是瘦?你爱笑吗?还是在人前冷漠,唯独在我面前屁话最多? 我相信你就快出现了。
平时看到一些撩人套路时,我都会想,要是我有一个男朋友就好啦,可以拿这些话去撩他。 最近,我开始偷偷收藏看到的100句土味情话,25句遇到你时适合说的开场白,36种暗示喜欢你的小方式,还有5种责备的你姗姗来迟的小惩罚……
我想我应该能做好你的女朋友吧,毕竟我一直在等你。 我现在一个人努力生活,过得还不错。 尽管学习工作有时很累,也在尽量照顾好自己,一日三餐没有落下。每天都有想减肥的小烦恼,但是该吃的甜筒和奶茶一点都没少。在陌生的城市一个人“漂着”,偶尔独自逛逛这里的夜景,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
好像越来越习惯单身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我很想恋爱。亲爱的未来男友你快点出现吧!我早已学会如何享受一个人的快乐。关于两个人在一起的开心,我想等你来一起体验。毕竟余生很短,我不想将就。 我这个人有点矛盾。
有时候羡慕恋爱的美好,嚷嚷着要赶快恋爱。但是真的有朋友介绍时,立马认怂,立刻退缩。 所以,可不可以拜托你:如果你提前发现了我,跟我提示的明显一点吧。如果有天我们都为爱退缩,你可不可以再勇敢一点。 我知道,生活有时蛮辛苦。 你是否也曾受过伤,流过泪,失望过,沮丧过? 但是在这个宇宙的众多哀苦中,总归还是有一点半点的可爱的。希望我是你想要的那一点可爱。 亲爱的未来男友,冬天到了,白昼渐短,日暮渐长。
我仔细想过了,这个冬天最适合遇见你。 我们可以一起去吃火锅,尝到你喂我的那块牛肉卷的滋味,我想肯定特别的香。
冬天很冷,不想出门的话,我们可以宅在房间里,空调吹得热嘟嘟,你玩游戏我刷剧。用水果和零食把冰箱塞满,一打开幸福感瞬间袭来。这些所有的美好,想想都非常的开心。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冷一些。 可你知道吗? 即使手掌冰凉,我也想牵着你的手。 即使身体僵硬,我也想抱住你不放。
不管你在哪里?身在何方?我会一直等你。 你最亲爱的未来女友敬上。
篇5:现代杂文散文
又到年底了,工商局里的基层干部都在忙着慰问上层领导。小李也不例外,他想当办公室主任,于是也拎着两瓶茅台酒来到了于科长家。于科长很高兴,对小李一阵赞赏。临走时,于科长拍着小李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好好努力,机会总是会有的。
到了年初,小李忽然听说局里钱局长喝酒中毒死了。小李心里一惊,钱局长怎么会喝酒死了呢?谁不知道钱局长是海量啊,难道是饮酒过度?正在胡思乱想,这时于科长黑着脸找到了他。一见面,于科长就劈头盖脸地骂开了:小李你混蛋,你可把我害惨了,你怎么能送假酒给我呢!那天我把你送的酒送给了钱局长,钱局长一高兴就当场拆开了,乘着酒兴和我们这些前来“拜年”的人海吹起来,不料钱局长喝得太多,就……酒是你送的,这回你也脱不了干系。
小李吓得浑身直发抖,一时说不出话来,心说怎么会呢?难道真的是假酒?可这酒明明是……
由于钱局长是喝假酒致死的,因此惊动了公安、工商和质检等部门,他们成立了调查组,对案情展开了周密的调查。案情追踪到小李这里,调查组的人问:你这假酒是从哪里来的?你要如实交代。
是从我老婆店里拿来的。小李战战兢兢地说。
你老婆店里这酒又是从哪里来的?
是人家送来兑换的。
谁送来的,还记得吗?
记得,是一个40多岁的贵夫人送来的,他说他老公不喝酒,就拿这里来兑换了,要知道,我老婆是开礼品回收店的,专门在干部别墅区收购领导们送来的烟酒。
经过调查组的调查,这位贵夫人竟然是赵副的夫人。这下案情一下子指向了赵副的头上,调查组不得不继续查下去。根据赵副夫人提供的线索,这两瓶茅台酒竟然是工商局钱局长自己送给赵副的。由于赵副家的酒实在太多,就送到小李老婆开的礼品回收店了。
再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钱局长的夫人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酒又是何人送的,而且钱局长已经死了,查无实据,因此案情到此没了头绪,再也查不下去了。为了对社会对死者家属有个交代,调查组对案情作出定性:钱局长系自杀,假酒是钱局长自己亲自到市场购买的。
篇6:现代杂文散文
江州自古繁华,有长江为天然屏障,好几场战火也没能烧到这里。百姓安居乐业,要是遇上集市的日子,那这江州城里的人可是摩肩接踵了。
进到江州城的人,有一处是必去无疑的。这一处,乃是书场,就在集市东边,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里边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敞明亮。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砌成八仙桌大小的台子,高约尺许。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四只桌腿像刚出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会散架倒下的样子。这是说书人的舞台了。屋子外立一对联,联曰:
汉萧合追韩信闻香下马
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
上无横披,悬着匾额,三个字:铁嘴刘。
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里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其实,“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铁嘴刘屋子里说书,也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方才登场。如今的铁嘴刘也不过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看着年龄略长,倒多了些仙风道骨之气。娶妻李氏,育有独子,名刘天。
这几日,书场里正说《秦琼卖马》。这是个老本子了,那情节人物大家伙早熟于胸,但,人们仍然喜欢听铁嘴刘说这《秦琼卖马》一出戏。这出戏听过三四遍的人不下百人,但他们仍来捧场。快八十岁的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谁家有小孩子哭,就会说:“走,走,带你去听刘铁嘴。”小孩子一下子就会止住哭声,也等着去听书了。
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长须一捋,大声叫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潞州天堂县投文,只因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
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屋子最东的坐椅上,只见端坐一人,五十上下年纪,青衣小帽,正聚精会神,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铁嘴刘见这阵势,嘴上更是卖力,出口的字句,如珠玑一般,诗文对句,句句相连。
“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铁嘴刘按住了抚尺。子夜散场,听客散去,铁嘴刘与夫人正收拾屋子。一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还未开口,似有难言之语。
“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
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然。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老家探母。三日之后,再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骠马之结局也。”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之中。
白日无话,第一晚到来,听客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铁嘴刘说的人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铁嘴刘说到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店主周旋,这一节足足说了这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暮色又合,是第二晚了。听客更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事儿,都来了。铁嘴刘这晚开口便说黄骠马:黄骠马骠肥体壮,乃是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骠马。这黄骠马,铁嘴刘说了一晚上的工夫。
到了第三晚了,铁嘴刘轻拍抚尺,道:“前边说,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老生今日继续卖嘴啦……”
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黄骠马”和前天晚上的“人情世故”,不都是在原地转圈儿么?众人再看屋子最东边的坐椅,椅上端坐着那人,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者。
铁嘴刘的声音更响:“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兵部堂黄大人相赠与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子夜散场,《秦琼卖马》一书说完,听客散去。青衣小帽人对着铁嘴刘深鞠一躬,铁嘴刘回躬相敬。没有言语,青衣小帽人骑马疾驰而去。
第二日晌午,热闹的江州城传出消息。说,前两回进入铁嘴刘屋子听书青衣小帽者为荆州知府蒋大人。
又说,荆州知府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幕府任职。
但这些消息没有谁来证实。铁嘴刘每晚照样说书,《秦琼卖马》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倒是有一回,夫人轻轻地问了一句:“铁嘴啊,你当初咋就知道是荆州知府蒋大人?”
铁嘴刘轻轻地捋了长须:“天下清廉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孝心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爱听评书知府,我当然自知蒋大人!青衣小帽,且无随从,乃其行事风格……”
夫人也轻轻一笑:“难得你这么用心,等着蒋大人的那两晚,你说书,编造了那么多的情节。”
一年之后,有人看见,荆州知府蒋大人身旁多了个十三四岁的书童,名唤刘天,据说是铁嘴刘家的独子。
篇7:现代杂文散文
朱长有生得腰长手细腿细,个子瘦高瘦高,走路摇摇晃晃,干不得插秧、割谷、扯棉梗重农活,更挑不起担子。为了生计,读过初中,有点小聪明的他,在当地农村干起了赶“脚猪”的营生。
脚猪一赶就是二十多年,虽没存到大钱,但靠脚猪娶到了老婆,生了两个孩子,一家的衣食住行也基本有了保障。
说来也怪,好吃懒做,还好计较吹牛的朱长有,赶的脚猪则远近出了名。他的花白脚猪嘴短耳尖、脚高身长。凡它下的种,每窝都下猪仔八只以上,且成活率高,生长快。每天清早都有人上他的两间土胚茅屋,请他的脚猪去下种。
这不,他哼着自编滑稽可笑的歌儿又上路了:老汉脚猪雄赳赳,一路走来嘴啾啾。猪娘等它去搞路,乐得我也喝杯酒。朱长有的日子在和脚猪走村串户的路上,在自我吟唱的陶醉中飘然而逝。但他自觉过得充实而满足。
公社新来的党委蒙书记曾学过兽医,不大懂农业生产的他,想在畜牧养殖方面做出点成绩来。在公社大会上表扬了朱长有和他的脚猪,要求其他脚猪自行退出种猪行业,全公社的母猪只能接朱长有脚猪的.种。
一时间朱长有和他的脚猪,生意红火兴隆,由一天的走村入户播种两三处到了五六处,忙得不亦乐乎。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人和猪都渐渐感到吃不消了。再过一阵,就疲于奔命了。朱长有脚走泡了,一瘸一拐地坚持,但脚猪往往是躺下来了起不来,起来了走不稳,有时甚至爬不上母猪的背,上背了没有主人的帮忙,进入不了下种的地方。再往后,脚猪看到发情的母猪就一屁股坐下来,两只前脚撑着地,闭着眼哼叫、出粗气。脚猪生病了。
朱长有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脚猪既心痛又心急,由给它嚼糯米到嚼黄豆,把韭菜连根拔起洗净后给它煮汤喝,小米青菜熬粥喂吃——总之,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也都做了,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病厌食的脚猪,大限已到,拖了一个月后,还是死了。
这对准备动工修房的朱长有,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他拒卖死去了的脚猪肉,并深埋了它的尸体,闭门总结思考了三天三夜,得出结论,是蒙书记的行政命令害死了他的脚猪。他要去找蒙书记赔脚猪。
他起了个大早,蒙书记刚进办公室他就跟了进去。
书记问,这么早脚猪赶到镇上来了?
朱长有气呼呼地说,没有脚猪了,由于你的不懂行,把我的脚猪害死了。
这是什么话?蒙书记面有愠色。
要不是你号召全公社母猪都接我脚猪的种,它怎么会死。公社范围那么大,它管得过来,受得了吗?朱长有快哭了。
哦,是我考虑不周。好心办了坏事。
我的脚猪没有了,怎么办?
别急,我不会让你吃亏,叫条件较好的计生站想想办法,从计划生育奖中给你补偿。捂着头说话的蒙书记,抬头见朱长有还是冷着脸,继续说,我还会叫畜疫站给你抓头仔猪,弱不禁风的你还是干老本行吧,听说以后有“生猪良种补贴”。
好,我听你的,但你说话得算数。朱长有脸色阴转晴,
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等几天后再来兑现吧。蒙书记似乎有点不高兴。
朱长有心怀感激地退出蒙书记办公室。
回家路上憧憬着新的脚猪伙伴,想着蒙书记说的良种补贴,朱长有开心得想笑,情不自禁地又哼唱起来:老汉脚猪雄赳赳,一路走来嘴啾啾。猪娘等它去搞路,乐得我也喝杯酒。
几天后朱长有又来找蒙书记,但怎么也找不到。门卫告诉他,蒙书记两天前调走了。
篇8:细说杂文散文
细说杂文散文
虽说是清明节,但是难以找到古人所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感觉,因为南京的天是艳阳高照、一碧如洗!
挤着公交车去乡下钓鱼,可谓是“活受罪”,你说“挤车”就“挤车”嘛,还偏偏给你来个堵车,真是让人难以承受。在这传统的清明节,大家眼见好像是全国各地都一样,返乡祭祖……可是,无奈的却是今年又未能回家给我父亲坟头添一培土!
今天的太阳不算很辣,不戴帽子,一整天下来也没见晒黑一点。透过墨镜,眼睛直盯着浮漂,在那零星的几点闪动后,提起鱼竿就是一条鲫鱼,虽说今天钓的鱼都不是很大,但是比起以前我算是进步了不少,因为以前钓鱼的我耐力不够。
话说“耐力”,很多人缺的就是耐力,我也算其中的一个。在都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做《钓胜于鱼》,也许学过的朋友应该都记得,里面讲的其实就是我们自身耐力的考验!纵观历史上,姜太公和伯乐兴许算得上是耐力超强的人,因为姜太公用的是直钩,他其实是在等待着人杰的出现,伯乐如果没有耐力他怎能识得千里马?这也就是任何一个结论的出现,都得自己亲身试验,而非传言!
是的,从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钓鱼确实是考验人的耐心,因为水塘里到底哪个位子有鱼、哪个位子鱼多是很难知晓的。每个人钓鱼抛竿后都是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等待着浮漂的点动方知有鱼,等待着送漂的时候方可提竿。从这里可以知晓的是:耐心和等待永远都是孪生姐妹!
篇9:杂文、散文和报告文学
各种类型的散文作品的蓬勃发展,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急遽变化的社会生活和尖锐复杂的社会斗争,给作家的刺激和感触特别频繁和直接,“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注: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由于杂文适合于短兵相接的战斗需要,能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便于“对有害的事物,立即给以反响或抗争”(注: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这种文学形式在“左联”的提倡和鲁迅的鼓励支持下,冲破了反动政权的迫害与帮闲文人的“围剿”,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有了比较强烈的抗日要求,一向以保守出名的《申报》也实行改革,开始接受进步作家的稿子。以鲁迅为首的不少左翼作者,相率为它的副刊《自由谈》写作千字左右的短文。其它报纸继起仿效。《太白》、《新语林》、《芒种》、《杂文》(后改名《质文》)等期刊接着出版,都以登载这样的短文为主。它们或者叫做小品,或者称为杂感,题材广泛开阔,形式多样灵活,春兰秋菊,各极其妍,在三十年代上半期形成了一种蓬蓬勃勃的局面。由于杂文在文坛上风行,登载杂文的刊物众多,以致有人把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三四年,分别称为“小品文年”和“杂志年(指专登小品杂感的小刊物)。
本时期的杂文作者,除鲁迅外,应当提到的是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初,瞿秋白以杂文为武器对旧社会进行斗争。无论社会批评或文艺杂感,都反映出他作为政治活动家的突出的敏感。《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等文对新军阀统治进行了有力的挞伐。他联系世界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死亡,说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已经没有什么“真本事”,他们只能靠“特殊本事”–赌、打、骗、吓、抵赖、罚咒等“流氓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揭露了中国的“财神”们(地主、资本家)在其主子–外国“大财神”的指使下进行内战、屠杀人民的罪行。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日深的时候,瞿秋白的《拉块司令》、《苦闷的答复》、《曲的解放》、《迎头经》等文,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戳穿了他们的无耻欺骗伎俩。他抓住敌人言行之间的矛盾,把他们不能见人的“后台戏搬到前台来演”,使他们对外屈膝求降、对内残酷镇压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瞿秋白也把他的笔锋指向那些参加反革命文化“围剿”以配合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各种反动文艺流派,揭穿了他们的丑恶嘴脸:《王道诗话》指出“新月派”高唱的“人权”其实是在粉饰反动政府的统治权;《出卖灵魂的秘诀》指出胡适向日本帝国主义者“上条陈”,主张“征服中华民族的心”,正是他“出卖灵魂的唯一秘决”;他画出了“新月派”诗人的猫样的嘴脸(《猫样的诗人》)和“民族主义文学家”的法西期面貌(《狗样的英雄》);他指出以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掩盖其反动本质的“自由人”不过是一种“皮红”而“肉白”的“红萝卜”,提醒人们多加警惕(《红萝卜》)。瞿秋白的这些文章,有时带有某种“左”的情绪,但它们大多剥露了敌人的反动本质,倾注了愤怒和憎恶的感情,犀利泼剌,是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
除了以猛烈的火力扫射旧的世界之外,瞿秋白还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颂“中国真正群众的彻底的新英雄”,呼唤着新世界的诞生。《一种云》、《暴风雨之前》、《〈铁流〉在巴黎》等,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在阴云密布的中国,他号召群众“自己去做雷公公电闪娘娘”,用“惊天动地的霹雳”打开层层的“乌云”,创造“光华灿烂的宇宙”。这类文章为数不多,却是当时一般杂文中少有的新的主题。瞿秋白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对一些上层人物言行的白描,运用恰当而富有概括性的比喻,创造出某种社会典型。他有时也用象征的手法来把他所要说明的问题形象化(例如《一种云》),有时又通过对社会习俗的描绘来引起人们的联想(例如《民族的灵魂》)。他适应文章内容的特点和战斗的需要,采用政论、短评、随感录、书评、抒情散文、杂剧、短曲、寓言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战斗,都能写得深入浅,明白晓畅。瞿秋白的杂文在思想和艺术的统一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左联”时期,茅盾、郁达夫、陈望着、阿英(钱杏村)等作家,也都在从事小说创作或文艺批评的同时,运用杂文的形式进行了战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鲁迅的影响下,青年作者大量涌现,各各以杂文为武器,或则抨击政治的黑暗,或则揭露社会的矛盾,或则针砭时事,或则漫谈文艺,内容广泛,风格各殊,然而莫不短小精悍,锋利有力,表现了虎虎的生气。徐懋庸(1910-1977)写了《不惊人集》、《打杂集》等,批评时事,泼剌有力,写来从容自如,不事雕砌,鲁迅为他的《打杂集》撰写序文,在文坛有较大影响。唐涛的《推背集》、《海天集》等杂文,揭发时弊、抗争现实,时复带着散文笔调,含有抒情气氛,在艺术风格上受有鲁迅的影响。徐诗荃得到鲁迅的帮助,变换多种笔名,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不少反抗束缚、批评时政的短评,题材广泛,笔致娴熟。此外如聂绀弩的酣畅淋漓,周林斋的严谨缜密,柯灵的潇洒清丽,各具特点,自成一格。王任叔(巴人)著有《常识以下》,夏征农著有《野火集》,都是于小说、评论之余兼写杂文的作家。还有陈子展的考证,孔另境的随笔,也为读者所欢迎。这些文章的出现,正如鲁迅所说:“第一是使中国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立刻显出不死不活相。”(注:《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三十年代的抒情散文创作,较“五四”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二十年代步入文坛的老作家继续撰写,本时期涌现的一些新作家,也在创作小说、诗歌、戏剧的同时,写了大量抒情散文,并且还出现了以创作抒情散文为主的作家。他们或则揭露丑恶的黑暗现实,或则赞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或则描绘祖国或世界的壮丽山河,或则抒写个人的胸臆,使这类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
何其芳(1912-1977)和李广田(1906-1968),是这类散文的代表作家。他们与卞之琳合出过诗集《汉园集》,因而有“汉园三诗人”之称。那些诗作,从个人忧悒情怀的歌唱里显示对现实的不满,并注意诗的意境的优美与完整。何其芳的诗以清新柔婉见长;李广田的诗比较朴质浑厚;卞之琳则注重想象的微妙和表现的经济,有些诗比较晦涩难懂。何其芳和李广田后来都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散文的写作。
《画梦录》是何其芳苦心经营之作,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一九三七年,该书与曹禺的《日出》、芦焚的《谷》一起,获得《大公报》的文艺奖金。奖金评选委员会认为:“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肯定的正是它在散文写作方面的新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作者“喜欢想象着一些辽远的东西。一些不存在的人物。和许多在人类的地图上找不出名字的国土。”(注:《画梦录》代序:《扇上的烟云》)《画梦录》和随后的《刻意集》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丑恶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寂寞、哀愁、徘徊与探索的感情,带有梦幻与憧憬的色彩。何其芳善于使用浓丽精致的语言,优美新奇的比喻,写出具有诗意的散文。作者说:“我不是从一个概念的闪动去寻找它的形体,浮现在我心灵里的原来就是一些颜色,一些图案。”(注:《刻意集梦中的道路》)而那些“颜色”和“图案”,也确实成为他的散文中首先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部分。他当时的艺术方法带有曾经流行于西欧的印象主义的明显影响。写作较迟的《还乡杂记》,说明作者经过生活鞭子的打击,开始从幻想转向了现实世界。他通过自己的见闻和回忆,描写家乡四川一角的悲惨景角。“这在地理上被称为肥沃的山之国,很久很久以来便已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无声的统治,无声的倾向灭亡。”(《树阴下的默想》)《还乡杂记》是何其芳的思想和创作一个新的起点,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情感粗起来了,它们和《画梦录》中那些雕饰幻想的东西是多么不同啊。”(注:《还乡杂记》代序:《我和散文》)这时,代替了原先好种“颜色”和“图案”,打动读者的已经是作家对于黑暗现实的谴责和鞭挞了。
李广田著有《画廊集》、《银狐集》,他大多“写了一些在旧社会受折磨和没有出路的人”(注:《〈散文三十篇〉序》)。我们从中看到处处受人欺侮和捉弄的问渠君,因曾谈起过“关于革命的意见”,而终于“送掉了性命”(《记问渠君》);满身驮负重载的老渡船,在各种屈辱中渡过自己的人生历程(《老渡船》);在山涧采花出卖的哑巴,为了生活,并不因为父兄都死亡山涧而不断承父兄的事业,仍需把自己的生命挂在万丈高崖之上(《山之子》)。作者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注:《〈画廊集〉题记》)这使他以很多笔墨描写故乡山东的风物和自己早年的生活,并在字里行间蕴藏着真挚的爱憎。作者长于刻划人物,笔下一些平凡其至卑微的人物,都有个性的特征。文风自然浑厚,于亲切中略带忧郁。和何其芳一样,他的创作趋势,“渐渐地由主观抒写变向客观的描写一方面”(注:《〈银狐集〉题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人民生活的日益困苦,把他们逐步地、不同程度地卷进了斗争的漩涡。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又为他们创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以写作抒情散文著称的,还有陆蠡(?-1942)和丽尼等人。陆蠡在抗战前写有《海星》、《竹刀》二集,文字清新委宛,对不合理的旧世界时时提出直接的控诉。《水碓》(《海星》)一文描叙被水碓捣成肉酱的童养媳的悲惨故事;《哑子》(《海星》)勾画了一个“天生的不具者”,一个受人剥削、践踏而诉告无门的劳动者的遭际;在愤激的语调里,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正直心灵。一九四∧瓿霭娴摹肚袈碳恰罚写在“异族的侵凌,祖国蒙极大的耻辱”(《池影》)的时候,而作者那时又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字里行间更是洋溢着“寂寞”和“激怒”的感情。文笔朴素,而清婉动人。陆蠡于一九四二年被日本法西斯强盗杀害。丽尼的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抒发了阴暗的时代给作者带来的苦闷,其中充满了“个人的眼泪,与向着虚空的愤恨”(注:《〈黄昏之献〉后记》),于低徊忧悒的笔调中回荡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如《鹰之歌》等篇),文字清丽,但缺乏具体描绘,有时不免给人以空泛与雕砌之感。
这一时期发表散文较多的另一位作家,是丰子恺(1898-1875)。如果说前面提到的何其芳等人的作品受有较明显的外来影响,丰子恺的散文则更多的继承了我国传统散文的一些长处。他在一九三一年出版了《缘缘堂随笔》,以后又有《缘缘堂再笔》和《车厢社会》等问世。他的早期散文,或则赞美儿童的天真和歌颂人格的完整,想“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缘缘堂随笔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或则怅叹宇宙的无穷和时光的流逝,将“宇宙间人的生灭”比作“犹如大海中的波涛的起伏”(《缘缘堂随笔阿难》)。这些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对虚伪骄矜的社会风习的不满,状物写神,娓娓动听,但又往往只能引导读者避开现实,在幻想的空中楼阁中暂时忘却身边的尘垢和荆棘。稍后的散文具有较多的社会内容,描画了一些可喜可悲的人物和事件,如《三娘娘》(《车厢社会》)一篇,对城市底层人民艰苦的劳动生活寄寓了深厚的同情。于朴实平淡之中,写出一些耐人咀嚼的情景和事件,是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报告文学是在我国人民抗日救亡斗争中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不同于杂感的偏于说理,也不同于散文的侧重抒情,它是文艺性的记事,用对事件的描述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它以素描的手段将剧变中的社会生活迅速展示在读者面前,有助于人们及时认识现实。
“左联”对报告文学大力提倡。在一九三∧臧嗽隆白罅”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和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左联”执委会的决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中,提出了参考和采用“西欧的报告文学”形式“创造我们的报告文学”的任务。“九一八”后,在报刊上开始出现一些短小的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报告性作品,《文艺新闻》刊载了《给在厂的兄弟–关于工厂通讯的任务与内容》、《报告文学论》等提倡和介绍报告文学的文章。《北斗》上也发表了有关报告文学理论的译文。这可以说是我国报告文学的萌芽时期。“一二八”战争发生,很多进步作家到前线去,写了不少反映战争情况的报告,刊载于《烽火》(《文艺新闻》战时特刊)和《北斗》等杂志上,执笔者有郑伯奇、适夷等和一些业余的文艺青年。还有一些报导收在《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一九三二年四月出版)一书里。随着反帝运动的开展,报告文学与“文艺通讯员运动”结合,作者和题材范围更加扩大,参加写作的有工人、农民、兵士、学生、店员;人民大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灾难和反抗成了描写的主要内容。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活的记录》一书,就是各地较好的报告文学作品的选辑。在本时期最后两年内,由于抗日运动的高涨和“国防文学”的倡导,加之捷克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基希《秘密的中国》和墨西哥人爱密勒《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中译本先后发表,进一步促进了报告文学的发展。一九三六年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和稍后由梅雨主编的《上海的一日》,所收辑的文章都是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写成的。茅盾在《中国的一日》的《序》里指出:“在这丑恶与圣洁,光明与黑暗交织着的‘横断面’上,我们看出了乐观,看出了希望,看出了人民大众的觉醒;因为一面固然是荒淫与无耻,然而又一面是严肃的工作!”这些作品,确实相当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面貌。
本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优秀的作品。一九三六年六月,夏衍的《包身工》(注:载《光明》半月刊创刊号)发表。这是一篇真实地反映上海日本纱厂里一群失去人身自由的女工们的非人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这里“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作者着重地描写了其中一个外号“芦柴棒”的青年女工惨绝人寰的遭遇,有力地控诉了日本资本家及其帮凶–工头们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还警告喝血自肥的殖民主义者要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预言黑暗的日子必将消逝,“黎明的到来还是没法可推拒的”。这篇作品是经过社会调查写出的,因为题材的现实性,作家的笔端又饱含着愤怒的感情,所以能在生动具体的描画里唤起读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烈仇恨。
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以辛辣的讽刺和浓郁的抒情笔调,逼真地写出了山西反动统治者在“防共”措施下所造成的“流言所播,草木皆兵”的情景。人们在春天里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周围布满了“恐怖的氛围”。作品对反动军阀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也是本时期一篇较好的报告文学。它同《包身工》一样,克服了过去报告文学只偏重于报导事实而不注意艺术加工的缺点,标志着我国年轻的报告文学的显著进步。报告文学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更大的发展。
[杂文、散文和报告文学]
篇10: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杂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定义区别】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文章就是如此。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特点区别】
杂文的特点:
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11:杂文的消亡-散文欣赏
杂文的消亡-散文欣赏
想来在我所接触的文种中,可能杂文是最说不清的文体,说它不清楚可能是它与别的文体的界限不明朗,在我的认识当中,杂文大概一直是归之于大的散文概念之中,虽不得体,但也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方法。想来在此之前,读过最多的杂文大约就是鲁迅的了,所以映象一直比较深刻,可也确没读出杂文应该是怎样的情形,因为一开始读的时候并未将他的东西当成杂文来读。只是到了后来才知道那叫杂文。后来又接触了柏扬、李敖等海那边的一些自称是杂文的文章,辅天盖地,山呼海啸,却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以讽为主的小文章便可称之为杂文,可他们的文章却是和鲁迅的东西偏不是一脉相承的玩意。
于是便有人将杂文搞得很高尚的样子,似乎在文字方面唯有杂文能愤世忌俗,最起码它不是媚俗的东西,现在人们已经将自己高尚的标准订得相当地低了,只要不是拍马屁的,不是黄色的,敢于说一些实话的,那就可以说是高尚的了。至于将这些变成了文字,那就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倘若还敢坐在电脑前,敢码一些骂人的文字,那就可以称之为文化战士了。作为战士,且是文化方面的,便会自觉不自觉地萌发一种使命感,有一种在心理上并不太成熟的优越感。凭着这种感觉慢慢地就可以变得肆无忌惮地乱骂一通,凡是有人叫好的骂都可以称之为正骂,似乎一般的百姓喜欢,用杂文行骂之道,总来得比街角上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其长辈的生殖器要来的高级一些。
杂文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独创,这我得不到认何的考据,只是根据我平日的观察,在中国近百年的文坛上,历数一下,怕是二三十个比较有名的杂文大家是可以挑出来的,而在于欧洲乃至美洲等异邦,却横竖也挑不出几个一般的杂文家。是他们的社会甚至于他们的道德伦理比我们要先进多少年吗?这好像说不太通,他们不也是从蛮荒步入文明的吗?是他们的文学素养不抵我怏怏大国么?好象也说不得不通,我们一般只敢在家中说自己多么多么大,到了外面,就不敢说自己多大了,只能说是发展中的国家,宁可将英联邦或葡萄牙等国说成是大国崛起,却不能说自己多大,远还不及满清时代,被人打得找不着北,却还硬撑着大清帝国如何如何。不论大与小,人家有人家的文学,尽管在大学课本上,中国文学是分为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来讲的,有的课本还有当代文学,给人的感觉是现代不如古代,当代不如现代。而外国文学却只有一门,从古至今挑了几十篇,不说人家质量如何?但至少不是越来越差,因此也不能说,中国文学不比人家先进多少?
那国外人为何不钟情于写杂文呢?这也许可以做一个课题来研究,对于社会弊端的揭露向来是文学家们的本能,比如法兰西的巴尔扎克一部《人间喜剧》几十部小说,将法国各厢人等之面貌展露无遗。俄国大作家果戈理以讽刺丑恶来警醒人间,他说,“我要在《钦差大臣》中,将我所知道的所有俄罗斯的一切丑恶,集于一堆,来集中地嘲笑它一次。”那么在我国呢?这样的作家也不乏其人,但遗憾的是表现的`面太过于狭窄,要么写自己的经历的一些事,要么就写身边熟悉的人或事,在其手法上或隐或涩,象个小脚女人在那里跳芭蕾。而国外的一些有思想的却少有这种羁绊,想说什么就光明正大地说,如果挥舞的武器是小说,那就用形象的刻画来体现社会的形态,如果是涉及比较复杂的体制,那就用有论点论证的文章来表达,比如英国诗人雪莱不仅会写美妙的情诗,他还写了《关于在整个王国实行选举制度改革的建议》等一大批政治论文。这不比我们那些只会叫喊着要用国家来养的所谓作家们要高尚一些么。
由此,我可以得出一个浅显的结论,杂文的产生是与国人的性格而产生的。性格有的时候是可以决定命运的,国人的性格大多是喜欢旁敲侧击式的,也就是所谓的策略式地进攻,这种进攻方式的好处是退可以有出路,进可以左右旁观。因此一些有良知的文化人就喜欢用杂文的形式来针贬时弊,讥讽不公,对于写的人或看的人都是一种痛快,却往往是搔痒隔着靴子,看着力气用得很大,却没有落在长着脓疮的皮肤上。但我们仍不能否认,杂文从其形式或内容上,客观地反映出人们认识上的一种觉醒,可以说,杂文使我们的这个社会开始变得不平静起来,它像一块砖一样的高高举起,不一定能砸得下来,即使砸下来也不定会致人伤残,但它确实让有些人从心底里觉得不舒服。
杂文的声音是弱小的,这是杂文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它保持了一种与主流观念的非本质对抗。鲁迅曾说过:“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在劳作者自己,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倒是道出了杂文的真谛。而现在的杂文则已呈出奄奄一息的疲态,这种疲态的产生也体现了人们的另一种心态,现实的东西总是比良心更加地重要,它将杂文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地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是匕首,也可以是按摩挠子;可以是投枪,也可以是抬轿的扛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总是以杂文的形式存在着。因此我们现在指望用杂文来说真话确实是太难了,我们只能祈望别说太假的话,保有一点勇气,保有一点尊严,哪能怕这种尊严只是你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展现出来,也表现你在有些时候的真实。
如此一来,我们现时还能看到作为可以有限地“保持异议”的一种方式存在的杂文吗?我们已经消亡了许多带有时代印记的物质,比如“伤痕文学”,比如“朦胧诗”,可能我们目前仍有大量面世的杂文正在走向消亡的不归之途,它也许是小品,或者是思绪的碎片,但它不是战斗的,不是思想的,也不是大众的,更不是弱者的,它只是在写法上显得很零乱的文字垃圾。
篇12:大手笔的杂文随笔散文
大手笔的杂文随笔散文
“大手笔”源起于死了皇帝,让人总有点不祥的感觉。从五代时期发展演化至今,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陈书・徐陵传》:“国家有大手笔”,都是由徐陵起草的文章。大手笔一词来自“如椽之笔”这个成语,晋朝王梦见有人给他一支大笔,粗如屋椽。醒来后就对别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不久皇帝死了,所有布告天下的哀册、议,都由王起草。所以当时出现大手笔并不是国之幸事,紧接着晋以后,南北朝的陈徐陵,也是在陈世祖、陈高宗时期,写这些哀册、议而被称作大手笔的。无疑,哀册、议也是国家的重要文件,必须由一流的文人来写,所以到了唐朝,文坛领袖自然被称作了大手笔,白居易的《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就说:武德开元年间“颜师古、陈叔达、苏c称大手笔。”
宋人何e《春渚纪闻》:“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说的是就是那些著名文人也需要修改作品,告诫作文的`人文章不厌百回改。以后由文章高手演变到绘画高手,清人宣鼎《夜雨秋灯录・迦陵配》:“突见墨荷,惊为八大再来人。”李太守惊叹画的墨荷如八大山人的作品,“问谁之大手笔?”接着办大事、手面阔绰,也都成了“大手笔”。《负曝闲谈》说:“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与原先的“大手笔”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81552.html